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兔姐,我的表終於到了,在上海勞服面交,我要求開蓋檢查,表沒問題。結果被我一哥們聽說覺得還是不放心,又給拉到北京勞服開蓋了一次,這下徹底安心了……”兔粉Hunter前幾天興沖沖跑來和我說起這事,這塊黑水鬼的經歷實在跌宕起伏(據說海關裡還蹲了大半個月)。不過一聽說開蓋了2次,兔子嚇得手錶都差點掉地上。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見慣了“勞服面交”的,沒見過這麼狠的……

說到“勞服面交”,估計買過勞力士的都對這個詞耳熟能詳,這是典型的表商或代購用語,原意就是“勞力士客戶服務中心當面交易”,這道程序走完,就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皆大歡喜了。

最近聽了不少表友的親身故事,兔子也來了興致,給大家還原一下傳說中勞服的日常。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先大概說明一下勞力士客戶服務中心,全國只有3家,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當然,今天兔子也不為介紹勞服,只是感受一把大家驗表的心理。畢竟對於這個有太多江湖傳說的品牌來說,任何發郵件請官方確認的事,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勞力士永遠是不置可否的態度。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用眼睛和耳朵瞭解到部分真相。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其實換在若干年前,去勞服的基本都是修表的人,但現在幾乎快成了表商地盤,2人一組,一隻書包帶上全套手錶配件,一般總能在各區域看到幾對同時等候。

勞服的操作流程基本如下:首先是維修接待處,一般會有2位接待人員,只負責取號,然後等待屏幕叫號;之後有大概4位工作人員,負責把表遞送到操作間,並且傳達維修師傅的意見,和顧客會有比較多的交流(而且用的都是相對專業的術語)。比如說,你的表送進評估車間做了檢測,師傅會給出維修意見和報價單,只有你接受了,才會有下一步的動作。

當然,如今很多人的目的簡單粗暴——測真偽。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早在幾年前,大家還都遮掩著,比如不好意思直接開口,總得找個理由,比如“我是來截錶帶的”,因為按照勞服規則,只有真表才會做維修保養,一般只要接收了,說明真表無疑。

但現在,大家早以拋開最後的面紗,讀者小P告訴我,他剛把表遞過去要求測表時,工作人員就熟練地接過問“要開蓋嗎”(當然,一般工作人員不會主動讓你開蓋)?

其實,大部分二手錶在勞服都會經歷開蓋的過程,畢竟表的歲月長,也許經手的人也多,你很難保證整塊表的部件一定是完整的。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一位表友“Leo”告訴我他的真實經歷。“我之前入手了一塊比較老的星期日曆型,盤面特別喜歡,大致判斷覺得無大礙也就買了,但到勞服檢測時發現了問題,表的序列號對不上。然後工作人員告訴我,這塊表的盤面是後配的。”Leo說他當時就驚了。

通俗來講,這塊表所有的部件都出自勞力士,但它不是原裝表,等於把不同勞力士錶的零件拼成了一塊表。這樣的手錶,哪怕老江湖都難防。

按照勞服規則,一旦這塊表進入流程,所有不匹配的部件都要復原,也就是說,重修保養完的手錶必然要換會原配盤面,就不長那個樣了。“對我來說,買這塊表的意義就喪失了,這事很鬱悶。”Leo說。

順道說一句,這也是為什麼兔子一再提醒大家慎買改裝勞力士的原因,勞力士不認任何更替過零部件及改變外觀的手錶,一旦交給勞服出手,就得打回原形。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BLAKEN PAUL NEWMAN DAYTONA II

至於新表,很多時候並不建議大家非要開蓋,一般來說有比較簡單的判斷方式。

比如說,仔細看你的手錶6點位,那個有一個激光防偽的小皇冠標誌。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同樣的,在6點位的手錶內圈,會有表的序列號,這個號碼和保卡是一致的。但是,這個判斷方式僅限於這些年的新表。兔子做了試驗,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勞力士比較老的16200,內圈就是光的。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但是2007年的迪通拿,已經有這個序列號了。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至於老款勞力士,有其他的判斷方式,一般把錶帶拆下就能看到。兔子以一隻老水鬼為例,這塊表的序列號在6點鐘位置。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其中字母代表了年份。而這塊表的型號則在12點位置這一頭。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所以看這些資料,可以粗略判斷,兔子的這塊是1991年的平頭4帶日曆黑鬼。

但我一直認為,作為普通消費者,沒有必要刻意掌握這些所謂的鑑別技巧,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同時,從靠譜渠道買表,就是最大化降低風險了。

當然了,機芯問題也只能開蓋解決。兔粉Hunter告訴我,他開蓋(2次),每次等待40多分鐘就是為100%安心,至於這塊表,未來他不打算再出手(開蓋會影響二手價值),未來就默默陪伴吧。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我早上10點半進入勞服,拿到8號,大概中午12點離開,那時已經叫到25號了。”小K告訴我,他仔細觀察了周圍,一上午來面交測真偽的至少3對。

當然還有真的來截錶帶的,快速截完就跑路了。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一般而言,默默坐著比較淡定等候的,基本是戴了多年勞力士的老傢伙,相對聽從接待人員的話。而容易大呼小叫的,多半對手錶還處於入門期,尤其是買了金鑽表的,一有問題心就慌了(可能對一些老表友來說不算什麼問題)。

比較有意思的是,測試成功的,立馬開始現場交易結算尾款。當然,掉鏈子的事也常有,轉賬不成功以及賬戶受限制時有發生,所以最狠的還是從包裡直接淘出Pose機的,現場刷卡,這才叫一勞永逸吧。

“這是我最近第三次來勞服,淘了一隻二手錶,今天特意過來測,因為這塊表是2008年的,但看起來很新,應該是做過,但機芯等部件是否完好,還得勞服測。最後工作人員告知我,這塊表全套原裝,而且去年在東京勞服保養過了,我就不必再動了。”現場一位表友一臉滿足,還不忘誇讚一句,“勞服辦事就是靠譜。”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其實兔子對勞服印象最深的是,你完全不用避諱自己的目的,以及手錶的來源,因為工作人員不會過問。我們在電話諮詢時得到的回覆也很明確:“我們會告知手錶是否保真,但不出具書面證明。”

不少買勞力士的新人告訴我,進勞服前都是瑟瑟發抖(想著怎麼找藉口),辦完事都昂首挺胸。

記得之前有讀者告訴我她在某品牌的經歷,因為表是從境外買的,回來維修一路受氣——經銷商店說境外的貨不真,直營店則說經銷商店流程不正規,互相指責……

“雖然最後的維修是免費的,但整個過程讓我憋氣。”她說。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其實國內目前的維修保養壓力的確很大,有大部分支出花在了那些境外購買的表上,為他人做嫁衣裳。但就品牌而言,既然全球聯保,一視同仁就是必要的修養(聰明如勞力士,把之前截錶帶的費用(80元一節)都取消了)。


從表商手中買下的勞力士,你去“勞服”當面交易了嗎?

畢竟生意不應該是割裂的,這一點,需要高層長遠的謀劃和制度化的鼓勵措施。

很多時候,購物的體驗感除了“愉悅”外,還包括“安心”,當我們知道有強大的售後力量可以保障時,自然更敢下單。

因為所有的生意,到最後,看的都是格局。

最後還是鼓勵一下經常在後臺諮詢的兔粉們,鼓起勇氣,厚著臉皮,維護自己的權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