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幣圈,每天有200,000人在假裝做媒體

在幣圈,每天有200,000人在假裝做媒體

近日,隨著國家網信辦進一步“亮劍”自媒體亂象,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公眾號被依法封禁,其中包括核財經、BABI財經、吳解區塊鏈pro、區塊鏈投資內參等。

但相比今年8月21日晚,包括金色財經、火幣資訊、幣世界、深鏈財經、吳解區塊鏈等大號被封的“地震”,這次只能算作“餘震”,很多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實際上,幣圈就是一個放大鏡,它不僅放大了人性和慾望,也放大了媒體從業者的道德底線。昔日裡風光無兩的區塊鏈媒體,時刻經歷著生死考驗:謠言滋生、資本綁架、漠視事實,垂死並掙扎著……

而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區塊鏈概念的風口吹起以後,區塊鏈行業的垂直媒體截止今年7月份,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000個。如果我們按照每家媒體最少4個人來計算,區塊鏈行業的媒體從業者,至少超過了20萬。

可以說,一榮俱榮,一損皆損。在幣圈裡,每天至少有20萬人在假裝做媒體。

01幣圈的自媒體,可以不要記者

在近日網信辦公告中羅列的諸多封禁原因中,傳播謠言、以謠獲利、以假吸睛、利用自媒體賬號大搞“黑公關”敲詐勒索等赫然在目,而這也是幣圈自媒體最為常見的生存和獲利手段。網信辦公告中明確表示“依法嚴管將成為常態”,顯而易見,被封禁的這些自媒體公眾號中,有的已然觸碰到了法律的底線。

在幣圈,每天有200,000人在假裝做媒體

“今年趁著區塊鏈熱湧入的一批自媒體號根本不能算媒體,因為除了發發快訊,蹭個大會,掛下logo之外,他們根本沒有在用媒體的方式生存,最要命的是,他們並不具備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一位區塊鏈從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說道。

事實上,很多幣圈的媒體人當初選擇一窩蜂“All In”,本身是為了追趕風口選擇了門檻最低的“自媒體”,但由於自身素質不過硬,很多報道資訊失實嚴重。另一方面,面對區塊鏈信息井噴色情況,無法辨別事實情況,只能一窩蜂的跟風人云亦云。

比如在最近幣圈裡炒的沸沸揚揚的“維權徐明星”事件中,瞬間湧現了無數的自媒體,一窩蜂發佈“討伐檄文”。而很多媒體對事件本身的報道表示“沒有興趣”,更熱衷的是對新聞當事人進行惡意攻擊,並通過人肉個人的背景、資產等信息來吸引眼球,很多自媒體甚至在沒有素材的情況下自行杜撰和猜測的情況,不勝枚舉。

很多區塊鏈媒體中,更甚者沒有一名專業的內容生產者,更不要說專業的內容生產流程。年初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和金色財經就抄襲洗稿的事情,在朋友圈、各大社群互相怒懟,兩大業內知名媒體尚且如此,其他小媒體則更不必說。

但我們知道,區塊鏈技術作為新生的技術,只有在媒體的有效推動下,才能讓大眾更多的瞭解和關注,才能讓區塊鏈技術真正的走上歷史舞臺。

而據一位區塊鏈媒體的創業者說道,“你會發現,幣圈的媒體甚至可以不要記者,反正網上素材多得是,隨便複製粘貼素材就可以。我見過還有一些區塊鏈媒體乾脆把做內容的人全部砍掉,只留下商務。”

在幣圈,每天有200,000人在假裝做媒體

02謠言和“黑公關”滋生的溫床

“這一點,跟傳統媒體裡的內容為王相去甚遠。”一媒體從業者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對內容失去尊重,取材、求證、審核等內容生產流程的缺失,必將導致謠言滋生、輿論綁架,甚至會出現藉助自媒體,大搞“黑公關”惡意攻擊的現象。幣圈的媒體已然成為謠言和黑公關滋生的溫床。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地記得,就在半年前被一篇出自“希歐網”的《做了兩個月區塊鏈媒體,我去了8個國家,環球旅行的夢想輕鬆實現》刷屏,並引起了公憤,也引發了一場浩浩湯湯的“區塊鏈媒體聯合聲明”,共同抵制謠言。

“被噁心到了,感覺跟吃了蒼蠅一樣。但是很無奈,現在的區塊鏈媒體就是這樣,傳播謠言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一位媒體創業者說道。

所有人都對謠言深惡痛疾,但這樣的情況還是在幣圈裡層出不窮。就在去年,幣圈裡很多媒體為搏眼球,以“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遭遇車禍身亡”為題,造謠生事。得力於吃瓜媒體的全力配合,很快謠言不脛而走,一時間甚囂塵上。

更有甚者,由於自媒體的從業門檻低,註冊一個微信、微博號,就可以發佈對個人進行明目張膽進行詆譭和攻擊的文章。“嚴格來說,傳播謠言、進行人身攻擊,不僅踐踏了媒體的道德底線,甚至有可能已經觸碰到了法律的底線。”一位自身的媒體人如此感慨。

據相關人士透露,很多帶著某某財經媒體頭銜的人,經常出沒於各大社群,但是他們竟然沒有官網也沒有公眾號,根本不生產內容。甚至有些人在利益的驅動下,專門散佈和助推謠言的傳播。

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隱蔽性。很多區塊鏈從業者抱怨道,“我們經常會收到很多惡意傳謠的稿件,這些內容根本沒有出處,也不知道來源是哪裡。”

很多區塊鏈自媒體常常還會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不到幾天就會連名字帶logo統統換掉,新註冊一個公眾號、一些自媒體號,來一個改頭換面,一套“媒體矩陣”便快速形成了。

“這種現象本身是不合理的,也不利於媒體形成權威的影響力。但也正是基於該特徵,幣圈的媒體才成了謠言和各種黑公關滋生的溫床。”一位從業者表示。

除了隱蔽很難發現來源之外,很多自媒體傳播的內容還帶有極大的炒作性質。“遠到三點鐘社群大佬互懟、近到徐明星被圍堵,幣圈從不缺乏這樣的案例。”,據相關人士稱,除了炒作,還有一些自媒體帶著極其明顯的報復性和宣洩性。在某種程度上,這種“黑公關”的行為極為容易觸碰法律的紅線,最終結果往往是自食其果。

在幣圈,每天有200,000人在假裝做媒體

03資本綁架輿論

商業推動是謠言盛行的一大重要原因,而現在有相當一部分網絡謠言是滋生於企業的炒作,最著名的案例可能就是2011年騰訊和360之間的3Q大戰。

據當時的媒體報道,這件事的背景是,奇虎360公司利用新聞、微博、公司官網等其他各種媒體輿論,詆譭騰訊QQ,造謠QQ侵害用戶隱私,其出發點很可能就是通過打擊對手,促進自身的發展。

在一些資深媒體人士看來,一些企業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擊敗競爭對手,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加快企業的迅速成長,不惜利用綁架輿論,將互聯網變為“輿論槍炮”,製造假新聞,混淆公眾的視聽。

而資本綁架輿論的情況,在幣圈這個大染缸裡也被進行了無限的放大。隨著高壓監管和幣圈熊市的到來,區塊鏈媒體的生存情況也是急轉直下,成千上萬的“財經媒體”、“區塊鏈媒體”正在淡出公眾視野,很多已經“賣號”、“停更”,取而代之是“降薪”、“裁員”的新聞。

“現在媒體的錢基本都燒光了,但是估值還停留在牛市的狀態,未來肯定還有大量區塊鏈媒體關門。”一位區塊鏈媒體從業者表示擔憂。

為了繼續生存,很多媒體無法在一些項目和軟文中獲取廣告利益,最終不得已投靠相對生存狀況較好的交易所,比如火幣就投資了諸如金色財經、一本區塊鏈等諸多業內頗為有名的媒體。

隨著野蠻生長的區塊鏈自媒體漸漸褪色,很多自媒體似乎逐漸成為了資本的輿論槍炮,包括昨日被封禁的很多區塊鏈媒體,此前也在業內存在著較大的爭議。

“行業裡經常出現很多自媒體不論青紅皂白,群起而攻之的現象,相信任何人都無法招架”一位從業者表示,“坊間也有傳聞,這些媒體大多都受過一些“友商”的投資,當然也不排除胡亂跟熱點的同行。但幣圈就是這樣,你以為是普通的謠言傳播,實際上背後可能有著複雜的巨頭博弈和利益糾葛。”

0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毫無疑問,區塊鏈行業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門檻,作為垂直領域的媒體,從業者更需要對行業有著較為專業的認知。

但我們發現,現在不僅僅是普通大眾,即使是區塊鏈媒體從業者,由於知識的薄弱和急於套現的心理,極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誤導,從而有意無意地充當了錯誤信息的媒介,最終也將會擾亂整個區塊鏈媒體行業的秩序。

前不久,隨著國家網信辦《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的發佈,並明確表示,自媒體依法嚴管將成為常態。這不僅僅標誌著區塊鏈的立法進入了快車道,更意味著區塊鏈自媒體也將不再是法外之地。

好的區塊鏈自媒體,應當營造好的輿論環境,扮演行業發展的“推進器”、行業道德的“風向標”;而不好的自媒體,無疑會成為民眾的“迷魂湯”和動亂的“催化劑”。當然,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值得期待,作為引領“穿越價值與人際關係的商業革命”的技術,必將給未來的社會帶來深刻變革。

如果說區塊鏈是一座正待開採的時代金礦,區塊鏈媒體作為金礦邊的“賣水人”,不能因為資本的青睞而迷失方向和原則,更需專業和堅守。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要讓媒體毀了區塊鏈,激濁揚清的一刻正在加速到來。

出處:當代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