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特首2個兒子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字(父母必讀)

2017年7月1日,香港迴歸20年,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同日,央視播出了她的專訪。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一句話:“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什麼事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

香港女特首2個兒子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字(父母必讀)

身居要位,卻甘為孩子降職

她甚至為了兒子甘願放棄行政職務——為便於親自照顧兒子,她曾向香港政府申請降職調至倫敦辦事處工作。因為兩名兒子考到英國留學了,而當時長子林節思正值青春期,躁動不安,林鄭月娥便決定一家前往英國生活,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

在林鄭月娥眼裡,陪伴孩子成長,比其他都重要。她不要讓她的孩子,在最渴望愛的時候,卻發現沒有陪伴。

林鄭月娥有個樸素的想法:年幼時,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懷照顧,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的育兒觀就是8個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這個陪伴教育,現在讓林鄭月娥感到很欣慰,兩個兒子學業有成——老大林節思、老二林約希都畢業於名校劍橋大學。雖然孩子已經長大了,分別是26歲、23歲,但他們跟林鄭月娥很親近,尤其是大兒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媽媽說話他才比較舒服。

陪伴教育有多重要?

沒有陪伴,愛不在身邊,在孩子心裡,他也依然是個孤兒。

只管生,拒絕陪伴,就是缺愛。那些缺愛的童年,會造成內心最深的傷痕,一輩子都無法痊癒。

香港女特首2個兒子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字(父母必讀)

我們來看一位知名作家真實的故事。

父親和哥哥相繼過世後,心底仍有孝心的某知名作家試圖與母親一起生活,以便照顧母親。然而,成長傷痛使作家與母親根本無法握手言歡。為尋求緩解水火不容的母子關係法寶,作家甚至攜母親上了央視的《心理訪談》。

作家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少年時候,有一次他做闌尾手術,家裡沒有一個人陪伴,非常孤獨和害怕,特別希望母親這一刻能在身邊陪自己,可母親還是令他失望了。

明明父母雙全,為何作家卻活得像個絕望的孤兒?父母真的是忙到連一個小時的陪伴都沒有時間嗎?

沒有時間,只是藉口。真相是為人父母,心中壓根不想或不知道給予孩子愛和陪伴。如果缺失為人父母的職責,就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

賈玲在春晚小品《真假老師》中曾說過的經典臺詞:“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佔著很大的比重!孩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陪伴!家庭教育任重道遠,毅然堅定地走下去!”

香港女特首2個兒子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字(父母必讀)

亞洲首富李嘉誠就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研究發現:一個能夠取得成就的人,百分之二十取決於後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決於父母教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的非智力因素,就需要父母進行言傳身教來完成了。

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來自於父母,這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孩子成長需要一盞燈,特別是在孩子小時候,來自父母的光亮更為重要。而這道光,就是陪伴。父母陪伴的時光,是孩子的陽光課堂,有父母陪伴,孩子走得更好更遠。

林太的大兒子說,其實媽媽做的飯菜很簡單,但是因為有媽媽陪著,吃的就香。因為吃著媽媽親自做的飯菜,一股暖意會從舌尖一直暖到心窩,內心會升騰起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媽媽能在他和弟弟需要照顧關懷的時候,給予他們安全感和溫暖,這種安全感和溫暖讓他和弟弟從外到里長成了陽光男孩。

“人間有味是清歡”,林太有自己的山川湖海,卻也能安於廚房,為自己愛的人,為愛自己的人,纖纖素手在柴米油鹽的煙火凡塵中,修出最接地氣最安穩的幸福。

香港女特首2個兒子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字(父母必讀)

雖然有時你不能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只是堅持陪孩子吃晚餐,效果也是驚人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妻子米歇爾在一次演講中說,奧巴馬每晚都會和女兒共進晚餐。

奧巴馬自己則說,他最自豪的事不是當上了美國總統,而是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試問,有幾個人的事情比美國總統的決策更重要?又有幾個人的時間,比美國總統的時間更寶貴呢?

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父母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為,多用心陪伴孩子。

記住:如果真的愛孩子,請放下不必要的社交,婉辭無意義的牌局,推掉無關緊要的商務與應酬,回家。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請記住: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