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威亞、音樂噴泉、360度立體環繞聲,這都乾隆開演唱會玩剩下的

近日,文化綜藝《上新了,故宮》第二期節目又“上新”,帶觀眾踏入暢音閣,故宮四大戲樓中最宏麗的一座,揭秘兩百年前故宮“演唱會”的盛況。轆轤臺、神秘的地下入口、可移動的橋樑、藏在戲臺下的深井……網友紛紛感嘆,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智慧。兩百多年前紫禁城裡的演唱會,太厲害了!

舞台威亚、音乐喷泉、360度立体环绕声,这都乾隆开演唱会玩剩下的

皇帝般的視聽享受,現代人也可以體驗

暢音閣戲曲館,位於乾隆皇帝為自己養老修建的太上皇宮中,由暢音閣(戲樓)、扮戲樓(後臺)和閱是樓(觀眾席)組成一個完整的清代宮廷“大戲院”。

暢音閣,原是專為重大節慶演戲時所用,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天人們看到的暢音閣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慶七年(1802年)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先後進行過修繕,是清代乾隆時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層大戲臺。

暢音閣為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戲臺,與京西頤和園內的德和園大戲樓(為仿暢音閣規制建造)、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並稱清代三大戲樓。其中,避暑山莊清音閣戲臺1945年毀於火災,目前三層戲臺僅存乾隆時期的故宮暢音閣戲臺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興建的頤和園德和園戲臺。

舞台威亚、音乐喷泉、360度立体环绕声,这都乾隆开演唱会玩剩下的

暢音閣三重簷,臺基高1.2米,通高20.71米,總面積685.94平方米,捲棚歇山式頂,覆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一、二層簷覆黃琉璃瓦。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與南邊五開間扮戲樓相接,平面呈凸字形。內有上中下三層戲臺,上層稱“福臺”,中層稱“祿臺”,下層稱“壽臺”。

2017年9月,沉寂百年的暢音閣在改造修復之後又響起嫋嫋清音,恢復傳統戲曲劇目演出,隨即成為“網紅”。特朗普在暢音閣聽完戲,還把跟演員的合影換成了推特封面。在暢音閣恢復宮廷戲曲劇目演出,是為了“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在這裡聽“操琴司鼓奏皮黃,字正腔圓韻味香”,看“鬚生花臉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長”,真是皇帝般的享受。

舞台威亚、音乐喷泉、360度立体环绕声,这都乾隆开演唱会玩剩下的

立體聲、舞臺威亞,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暢音閣是專為重大節慶演戲時所用,每逢各種節日,如元旦、端午、七夕、中秋、除夕以及皇帝登極、帝后生日等重大慶典,皇帝都要在宮中看戲。在當時的工匠技藝下,如此恢宏的三層大戲臺是如何依靠各種舞臺機關來滿足演出調度的呢?古代的“演唱會”到底長什麼樣?和現代演唱會又有什麼不同?

單霽翔說,作為戲樓後臺的“扮戲樓”,有一間神秘的地下室,此前連他都沒踏進過。 “不久前我還在吹噓我走過故宮一萬多間房子,但後來才發現,扮戲樓地下室被木板蓋著,我沒有走進過。”修繕人員首次打開後臺地下室入口後,發現地下有暢音閣獨特的“音響設備”(共鳴地井)和“舞臺機械”(轆轤和水井),地井可以起到“立體聲”效果,而轆轤則可以升降演員,像“吊威亞”一樣演出“上天入地”的特殊劇目。

舞台威亚、音乐喷泉、360度立体环绕声,这都乾隆开演唱会玩剩下的

細細看來,一層吊頂上的方形凹陷,初現玄機。原來,暢音閣三層臺的頂是活動的,設天井上下貫通,祿臺、福臺井口安設轆轤,下邊直對壽臺地井。根據劇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員、道具等,例如上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戲目時,用轆轤把幕景和演員從上面送下來,造成從天而降的戲劇效果。不過,使用三層臺的劇目不多,絕大多數只在壽臺上表演,福臺和祿臺則只在一些神怪戲中才用。

仙橋一側的鐵環,是用來控制演員升降的嗎?戲臺上的仙橋也是可以移動的!節目中,登上暢音閣二樓、三樓,嘉賓們意外發現200多年前的舞臺威亞裝置。秘密同樣藏在地下一層。一口井出現了,井裡還有水。原來,當年演神仙戲時,遇上需要噴水的特效時,全靠這眼井。這簡直是200多年前的音樂噴泉!

舞台威亚、音乐喷泉、360度立体环绕声,这都乾隆开演唱会玩剩下的

這口井的周圍還分佈著四口旱井,它們是用來聚音的。人在上面唱戲的時候,為了能夠讓整個空間全都清晰地聽到聲音,就靠戲臺底下這四口旱井。當演員站在戲臺上,嗓音會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嘹亮,更加悅耳。這是隻有在紫禁城暢音閣才能獲得的神奇效果,堪稱360度環繞立體聲。

暢音閣蘊含的文化之美,也令人神往。在一層壽臺兩側的柱子上,懸掛著乾隆皇帝題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動靜葉清音,智水仁山隨所會;”下聯是“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暢音閣官方說明,“動靜葉清音,知水仁山隨所會”取自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據介紹,乾隆還為暢音閣題過一副對聯:琅璈逸韻應嵩乎,久矣八方從律;閶闔晴光凝嶰吹,康哉九敘惟歌。(琅璈是一種古樂器;八方指的是四方與四隅;嶰吹泛指簫笛等樂器;九敘代指百官。)還有一處不得不提,就是暢音閣對面的“閱是樓”,也就是“觀眾席”。“閱是 ”的含義是通過觀戲,以求對現實事物做出評判。寓意之深,可見一斑。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