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科幻電影是一類嘗試以未知事物滿足觀眾的電影,滿足人類對未來的

想像或是現實社會的衝突。它注重於真實科學、推想性科學或思辨科學以及經驗性方法,並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將它們與魔法或宗教中的超驗主義互相結合起來。

NO.7《星球大戰》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1977年夏天,美國青年導演喬治·盧卡斯拍攝了影片《星球大戰》。它在現代科幻電影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部影片標誌著七十年代從美國擴展到歐洲的“銀河熱”,集中反映了這股熱潮的基本特徵、時代背景和發展方向。

NO.6《阿凡達》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阿凡達》用了160分鐘講述了一個看似簡單,甚至人盡皆知的故事,或許你會以為電影因此變得冗長無聊,然而事實是我覺得160分鐘仍然不夠,因為卡梅隆讓這個或許俗套的故事重新煥發了魅力。

電影一開始的節奏之快信息量之大讓人目不暇接。片頭第一場戲便是下半身癱瘓的男主角Jake隨太空船抵達潘多拉星球,而在不到10分鐘之內,他的Na'vi化身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了。而電影真正的高潮段落則是最後一部分長達20分鐘,讓觀眾血脈膨脹的戰爭戲,這場戲讓我想起了《指環王2》聖盔谷之戰場面和情緒上的震撼,還有《幽靈公主》結尾部分帶來的思考。

NO.5《超時空接觸》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這是一個在現實和幻想兩條軸上都非常有張力的故事。基本上在現實這條線上討論了一個宗教和科學博弈的主題(就是發生在地球上的此次試驗的始末,和由此引發的各種人類信仰和情感的效應),而在幻想這條線上講的是未來我們和外星生物接觸的未知技術、前景和意義(就是那個未經證實的18小時蟲洞之旅)。在這兩條線上卡爾。薩根的原作都為電影提供了精彩的劇本基礎。

NO.4《銀翼殺手》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銀翼殺手》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得明白,但要想真正瞭解電影的主題,才是不容易的事情。作為一部160分鐘的電影,而且信息量很大,而且維倫紐瓦有個毛病,他不喜歡把故事講得太明白,而是將線索和解謎信息,隱藏在故事情節之中。稍不留神就錯過一個關鍵點。所以這片在國內出現兩個極端,被科幻迷奉為神作,被一些不經常看科幻電影的朋友認為不好看,太冗長。

NO. 3《2001太空漫遊》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這部漫長晦澀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時又極其璀璨震撼的電影,其實已經脫離科幻電影的範疇,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看《2001太空漫遊》是需要耐心和寬容的。冷寂的時候,全片對白少於40分鐘且大都無情感且缺乏敘事主旨,大量古典音樂作配樂,以冷酷的環境音樂填補聲音和情感上的空白;狂亂的時候,那段十來分鐘的墜入星際門之後的景象,瑰麗的光影劇烈交織,宇宙因異常的光線和詭異的色彩而變得扭曲和瘋狂。

NO.2《黑客帝國》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黑客帝國》是哲學層面的經典之作,現實意識的呈現,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不過是我們自身感受感覺而已。

你有過這種感覺沒有,就是你吃不準自己是醒著還是在做夢?

你執著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大凡這種人都有大徹大悟的期待,聊可安慰的是,如此就已經離真理不遠了。

NO.1《星際穿越》

近年來最好的7部科幻片,最高票房阿凡達只排第六,而他卻成經典

《星際穿越》有兩個細節非常打動我。一是Endurance太空站到達木星後準備進入蟲洞,這個只在理論上存在的高維空間在銀幕上的視覺展示是球體而不是一個平面化的隧道洞口。在“進入”的鏡頭系列中,Endurance並非抽象地“嗖”一下沒入球體,而是緩步接近蟲洞,眼看球的體積越變越大,球形表面反射出宇宙裡無數遙遠星系的斑斕投影。太空站不斷接近,球體表面不斷擴張,變得巨大,充滿了Vmax巨幕,之後才是庫珀那個壯士赴死般的“我們進來了”。相比宇宙的龐大的未知和蟲洞的無限細節,人類最先進的太空站是那麼渺小,尤其在Endurance到達未知星系之後飛向巨大的黑洞 "Gargantua",在明亮的黑洞輻射對比之下不過是一個幾乎可被忽略的小黑點。宇宙之壯闊,人之弱小卻無知無畏,這在視覺和心理上都無比震撼,充滿悲愴的詩意。

二是庫珀和布蘭德博士在Endurance事故之後在高速旋轉中實現飛船和太空站的對接,事件演變的速度、剪輯的緊湊、配樂節奏的緊張度和細節展示的不厭其煩都讓人目不轉睛。我特別欣賞這一節裡大環境鏡頭和對接細節以及宇航員們表情的反覆穿插剪接,簡直沒有一秒廢鏡頭,沒有一刻不看得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

這些經典你們都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