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LNG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 中國會面臨哪些挑戰

美國《海事執行官》雜誌網站近日文章指出,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正迅速加速,正成為全世界最大天然氣進口國,去年進口量約為3800萬噸。再加之歐洲表態不會斷絕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以上一系列事件都表明,在中美貿易博弈的背景下,隨著中國LNG需求的迅猛增加,世界LNG格局將會發生重要的變化,那麼中國在此次鉅變中又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世界LNG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 中國會面臨哪些挑戰

世界LNG格局的調整和變化

全球LNG生產國家主要分佈在亞太地區、中東和大西洋盆地。亞太地區的LNG生產國包括美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文萊及俄羅斯。中東地區的LNG生產國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伊朗及阿曼。大西洋盆地的LNG生產國包括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尼日利亞、埃及、赤道幾內亞及挪威。2015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主要集中在卡塔爾、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2018年前5個月,中國天然氣(包括LNG+管道進口)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

世界LNG的格局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地區。第一,中國逐漸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LNG市場。2018年5月,我國天然氣進口741萬噸,同比增長36.7%,保持了高速增長,進口LNG已成為中國天然氣資源的重要來源。未來20年,為彌補國內產量和進口管道氣不足,中國LNG進口還將增加1200億立方米。IEA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以及削減煤炭使用政策的實施,LNG進口將大幅增加,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第二,俄羅斯LNG出口大國地位趨穩。北極大陸架共發現大型油氣田近60個,其中超過40個位於俄羅斯北極海域,俄羅斯北極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2017年12月8日,中俄重大能源合作項目亞馬爾LNG項目正式投產,成為繼薩哈林後俄羅斯投產的第二個LNG項目,使俄羅斯LNG出口能力升至1600萬噸/年。第三,美國在未來LNG市場上將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全球LNG市場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據牛津能源預計,2015—2020年,全球將新增1.5億噸LNG產能,其中美國LNG項目新增產能6400萬噸,美國將在未來全球LNG市場中承擔重要角色。預計2019年,美國出口能力將從當前的1350萬噸/年增至6600萬噸/年。第四,非洲的LNG供應能力不容小覷。從一開始,非洲就是LNG貿易的中心。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阿爾及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NG生產國。非洲國家的天然氣總液化能力位居全球第三。預計到2021年,非洲LNG產量將增長到5000萬噸/年以上。

目前共有以下四條LNG海上運輸航線:第一,南部LNG海上運輸航線。目前海上LNG運輸分為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封閉的區域。東南亞、中東和澳大利亞是太平洋區域LNG的主要生產國和賣方,中國、日本和韓國是主要買方。在大西洋區域,南美和非洲是LNG主要生產國和賣方,美國和歐洲為主要LNG買方。第二,巴拿馬運河航線。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運要道,美國與亞洲之間貿易貨運量的23%都需要通過這條運河。面對LNG貿易形勢的變化,巴拿馬運河也開始向能源運輸特別是LNG運輸轉型。2007年,巴拿馬運河啟動了擴建工程,將目前能夠通過巴拿馬運河的運輸船比例從大約20%提升到80%,進而將美國墨西哥灣到亞洲的航運時間縮短15天。第三,“冰上絲綢之路”航線。北向經北冰洋到達歐洲和北美的通道目前處於試驗性階段,“冰上絲綢之路”的擴大利用將使挪威至東北亞的航運時間縮短10天,對俄羅斯亞馬爾LNG項目來說將節省兩週時間,目前LNG船運每天10萬美元的運費也將因運距縮短而大大降低。第四,歐洲到亞洲的轉口貿易航線。“冰上絲綢之路”在為俄羅斯亞馬爾和挪威斯諾赫維特LNG項目帶來優勢的同時,還將為從西北歐向東北亞轉口LNG開啟新的貿易路線。日益增長的歐洲LNG轉口貿易在LNG市場發揮著增加供應來源和平衡市場的作用。

隨著美歐聲明的發佈,全球天然氣運輸格局也將發生重組。美國作為LNG出口大國,進一步加快了在歐洲市場的步伐。而歐洲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主要靠輸氣管道,從美國進口則需要走海路,由於LNG價格明顯高於管道氣價格,只有當管道氣不能滿足需求時,市場才會選擇LNG作為供氣來源,在現實面前,歐洲國家難以與美國進行LNG貿易,但是中國對美國LNG加徵關稅後,兩國的LNG貿易量降低,同時因為中俄亞馬爾LNG項目的實施,兩國的LNG運輸量增加,而“冰上絲綢之路”作為連接兩國最近的航線,前景可期。

對航運業產生的影響

首先,刺激航運市場運價。夏季是LNG的傳統淡季。然而,在2018年前6個月,LNG船舶的即期運價卻突破了90000美元/天。6月底,蘇伊士運河以西市場較新的雙燃料柴油電力(DFDE)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即期運價大約為92000美元/天,比2017年12月處於旺季的運費水平都高出10000美金/天。另一邊的蘇伊士以東市場6月末同類型船舶的運費達到77000美元/天。老式蒸汽輪機LNG船舶的蘇伊士以東市場的運費達到54000美元/天,以西市場也達到50000美金/天。可見隨著全球能源結構改變、氣候變化、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全球LNG供需關係將迎來大發展,LNG供應過剩的局面將出現改觀,甚至達到供不應求狀態,LNG貿易量將進一步增長,這對當下低迷的航運市場無疑是個喜訊。

其次,促進造船業的振興。預計到2025年LNG需求將增加到約4億噸,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需求將平緩增長或有所減少,而中國、印度、東南亞、歐洲等地區需求將較快增長。由於LNG貿易量持續增長,在建的LNG工廠大多已簽署了長期協議,意味著未來需要更多的LNG船舶。LNG運輸市場相比目前的手持訂單量,還需要訂造更多船舶,到2020年期間船東需要再訂造大約65艘LNG船才能滿足航運需求。同時,船舶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主流船型將是容量在15萬立方米以上的LNG船。

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中國LNG需求的大幅增長給中遠海運能源的LNG運輸項目開發帶來難得的機遇。國家能源局在2017年年中提出了“將天然氣培育成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到2030年,力爭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提高到15%左右”的規劃。中國的能源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紛紛佈局海外LNG上游項目的開發投資,中遠海運能源亦將以更為主動、積極的姿態登上國際LNG運輸的舞臺。在中國加快推進綠色能源革命的進程中,中遠海運能源作為中國LNG運輸業的旗艦,必將在世界LNG運輸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LNG市場的繁榮將提高我國造船業的國際地位。僅就LNG運輸而言,在全球造船市場低迷的狀況下,LNG新船的建造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然而,LNG船的建造技術複雜,准入門檻很高,因此船東往往青睞有建造經驗的船廠。據介紹,中日韓的船廠在LNG船舶建造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全球絕大部分LNG船由這三國船廠建造。近年來,中日船廠不斷衝擊韓國LNG船建造的霸主地位,尤其是中國,2008年才建造第一艘LNG船,但2013年LNG船市場份額已經飆升至23%,韓國則快速降至68%。目前全球108艘LNG船手持訂單中,韓國以93艘佔絕對壟斷優勢,中國為10艘,日本4艘。假設在這380億美元LNG船訂單中,中國按23%市場份額計算也能穩拿90億美元訂單。而日本船廠為滿足國內巨大的LNG進口需求,對國際LNG船訂單已經無暇兼顧;韓國造船巨頭LNG船手持訂單量近百艘,在未來幾年的產能接近飽和。因此,中國可能成為LNG船訂單潮的最大贏家,將打破原有的全球LNG造船訂單格局。

中國的應對策略

整體來看,全球天然氣消費重心進一步向亞洲地區轉移,亞太地區大國圍繞天然氣資源的爭奪和動態博弈也將成為常態。從需求角度來看,日本、韓國、中國、印度構成了全球重要的天然氣需求國集團,而中日關係、中印關係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真正建立四方合作機制任重道遠,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圍繞天然氣進口主導權的爭奪可能愈發激烈。

因此,中國應打造亞洲天然氣金融中心,爭取主導制定亞太區域貿易規則。重點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儘快完善天然氣金融市場發展的綜合條件,重點將國家天然氣需求量、天然氣儲備、天然氣期貨市場、人民幣計價作為形成亞洲地區基準價的基本條件。在定價機制方面,我國應積極主導制定LNG期貨定價機制,分散現貨價格、長協價格帶來的風險,可聯合日本、韓國嘗試建立“亞洲天然氣消費國組織”,依託集體話語權,依託集體話語權,共同建立“亞洲溢價”應對機制。第二,依託中國具備天然氣供給國、通道國、消費國的多重身份,發揮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地緣優勢,聯通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天然氣供給國和消費國,重點打造亞洲區域性的天然氣貿易中心,進一步完善液化和氣化項目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從而有利於未來5—10年內來自澳大利亞、卡塔爾、美國、俄羅斯、中亞等國的天然氣能夠跨區域流通,實現貿易的自由化。第三,加快人民幣貨幣結算功能。依託於中國、中亞、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合作,中國應進一步完善建立人民幣結算的天然氣價格體系,加強多方的戰略合作,在“一路一帶”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定價機制,爭取主導亞太地區天然氣貿易規則。

在國內方面,目前,由於政策未放開內河LNG水路運輸,我國國內LNG運輸基本以陸運方式為主,水路運輸市場一直未得到充分發展。但是,對沿海以及沿江地區來說,水路運輸方式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小,對社會影響小,其比較優勢更為明顯。對內陸地區來說,選擇比較近的沿海或內河港口進行先水路後陸路的多式聯運方式,也將大大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無論如何,國內發展LNG水路運輸的建議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加快相關技術政策出臺。目前,我國對內河LNG運輸資質的監管非常嚴格,內河LNG運輸依然是一片空白,現僅批准了兩家單位進行試點;沿海LNG運輸企業也屈指可數。希望國家能夠儘快出臺相關技術政策明確運輸資質等問題。其次,加速推進內河接收站建設。內河LNG試點示範項目的實施必將加速拉動該地區LNG需求量,內河沿線亟需建設接收站以滿足LNG供給,從而進一步帶動我國LNG水路運輸。建議內河接收站參照沿海接收站建設的方式,由能源企業投資建設。最後,要完善水運停泊配套設施。

LNG運輸屬於液貨危險品運輸,因而LNG運輸船的航行、靠泊等有別於普通船舶,且需要專業的設施以及技術人員等。如果未來我國政策放開,應完善LNG水路運輸相關基礎設施配套並加大人員、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在未來促進其快速發展,支持LNG運輸船安全停泊和裝卸。(作者: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李振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