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延禧攻略》的爆紅,是劇中的演員所料想不到的。有時候,走紅是一種運氣,有時候演員覺得這個劇本好,人物好,並且演的也好,可是偏偏就是不火。

有時候,演員不再挑剔,只是覺得喜歡這個角色,就接下這個劇本,沒想到這部劇反而會大火。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延禧攻略》的大火,讓聶遠,秦嵐和佘詩曼,這樣的中青代演員再次翻紅,成為紅極一時的堪比流量明星。他們的演技好,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特別是秦嵐,更是憑藉富察皇后圈粉無數。

來自香港的佘詩曼,同樣靠炸裂的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欣賞。雖然她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個黑化的角色,心狠手辣,冷酷無情,手段高超。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佘詩曼接到於正的邀請後,花了兩天時間,看了整個70集的劇本,感覺這是一個很好的劇本。雖然劇本很好,佘詩曼也沒有立刻答應出演,而是有些想拒演,卻被於正的三個字說通。

這三個字就是“小鬏鬏”。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佘詩曼曾經考慮過自己的頸椎問題,因為她在一次撞車,頸椎受傷,不能承受很重的頭飾。

《延禧攻略》是一個古裝劇,作為嬪妃娘娘,頭上肯定要帶很多的頭飾,會很重,一拍就是十幾個小時,佘詩曼怕自己的頸椎承受不了。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於正得知佘詩曼的顧慮,就告訴她,不要擔心這個問題,這個劇裡,頭飾很少,就後面有一個“小鬏鬏”,對頸椎沒有太大的妨礙。

於正的話,對佘詩曼對頭飾的恐懼大大降低,消除了對頸椎的隱患,可是,佘詩曼當時考慮的不僅僅是頭飾的問題,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

但是,除了身體上的問題,是大問題。其他都是小問題,佘詩曼都一一克服了。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當時拍的時候,是七月份,天氣正熱,劇中的服裝卻規規矩矩,一點也不能少,特別是在橫店拍攝,溫度高達四十度,這點,佘詩曼克服了,雖然天氣炎熱,雖然拍戲的時候經常大汗淋漓。

當時,佘詩曼還在馬來西亞拍一部電影,如果接拍的話,就要兩面飛來飛去,很辛苦,這邊拍三天,那邊拍三天。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佘詩曼要把自己撕開來,分成兩個人,融入到角色中。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這點,佘詩曼做的很好,從劇中嫻妃的塑造來看,佘詩曼對嫻妃的演繹,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人,甚至要遠遠強於他人。特別是最後那段演技炸裂的獨角戲,圈粉無數。

還有一點,對佘詩曼有難度的,就是臺詞,佘詩曼當時說的是廣東話,而配音是普通話,這就要求說臺詞的時候,要保證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字數的一樣的,這非常困難,但是佘詩曼依舊克服了,做到了。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劇中嫻妃的配音很成功,根本看不出嘴型和配音有對不上。這點,佘詩曼做得很好,她儘量讓自己廣東話的字數,和普通話完全一樣。

佘詩曼克服了溫度,臺詞,兩個角色的困難,賦予“嫻妃”豐富的性格特點和內心變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從冰清玉潔,與世無爭的純良妃子,變成一個心狠手辣,殺人不見血的狠毒繼後。

《延禧攻略》佘詩曼曾想拒演“嫻妃”,被於正的三個字說動


佘詩曼的演技爐火純青,入木三分呀。期待以後會看到佘詩曼更精彩的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