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餐飲企業自建微信公眾賬號,是花最少成本和顧客溝通轉化成訂單的媒介方式。

但有一個難題卻擺在了我們面前,如果營銷痕跡過重,就像是大街上發小廣告讓讀者心生反感,但如果不突出自己的產品和特色,好像又沒有開這個微信公眾賬號的必要了。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放眼餐飲行業,雖然十家餐飲企業有九家在做微信公眾賬號,但卻八家都做不好。究竟發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夠受到讀者們的喜歡,成了很多餐飲老闆和品牌最頭疼的問題。

別發自嗨型文案,從用戶角度設計微信內容

先拿長沙的一個餐飲企業舉個例子,以下是正文:

我公司成立於1998年,主做傳統湘菜,在產品上追求“好吃、實惠,我公司行政總廚XXX先生獲得過XXX處頒發的金牌廚王稱號……(此處省略1000字)近日我們新店開業,舉行7折特惠活動,歡迎新老讀者光臨。

額……

讀完了這樣一篇文章你會有什麼感受?第一個直觀感受印象LOW,第二個感受是發這樣的文章究竟關我鳥事。

可是,我們的餐飲企業很多都在發類似於這樣的文案。

如果想做好公眾賬號,切忌去發自嗨型內容,而是要去從用戶的角度設計微信內容。

在這一點上,做的好的當屬南京百納餐飲集團的微信公眾賬號,受到了南京本地很多吃貨們的喜愛,尤其是女性顧客對她會十分偏愛。它究竟是如何做的?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欄目設置要激起讀者點開的慾望

首先,第一眼望去欄目設置簡潔又有豐富性,最關鍵是這樣的題目和欄目構成會讓讀者看的時候第一眼不會心生厭惡,覺得你是推銷菜品的,而會讓讀者覺得這家餐飲企業是和我同頻的。

接著,在他沒打開公眾賬號的時候,他就會發出一系列的疑問:

“10元的福袋裡面究竟是什麼?我能不能佔到便宜啊?

“納大大說菜是什麼啊?會教我做排骨嗎?”

“嗯,12星座誰最懂吃,那還用說肯定是我金牛座”

“最後一個還是福利,感覺我又能佔到便宜了。”

站在讀者角度著想,讓他有去分享的慾望

我們以南京百納餐飲12月12號的頭條文章為例,一般來說餐飲企業自己的微信賬號通常頭條都是關於菜品推銷的文章,但百納餐飲卻反其道而行,頭條的設置完全是根據用戶需要什麼、什麼樣的場景下讀者願意分享,什麼樣的內容讀者願意轉發為考量,最後得出心理測試類型的文章比較受讀者喜愛。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經過幾個晝夜的奮戰最後做出了一個和餐飲相關的心理測試,僅在發出24小時候文章訪問量就已經破6000,還有一些老讀者在底部深情款款的進行了留言。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有專欄的設置,粉絲粘性會更強

如果你持續關注百納的公眾賬號,你會發現第二條《納大大說菜》每一期都會有,已經成為百納微信公眾賬號固定的專欄。

每一期,百納餐飲的創始人呂曉陽,也就是納大大,都會分就一種食材展開一個話題,教大家如何做菜。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開篇是創始人的簡介圖片,證明其資深性,正文以一種社會現象作為描述,最後引出排骨的做法,這樣讀者在看完文章的同時即增長了學識,又學會了一道新菜,兩全其美。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欄目構成裡要有一條是為年輕人而做的內容

因為百納餐飲旗下多個品牌的主要客群都是年輕人,所以在欄目設置上呂曉陽也針對性的設置了一個適合年輕人的欄目。

當28歲的同道大叔,以星座向資本套現1.78億元以後,你就知道這個時代年輕人關注的是什麼了。

擅長學習的呂曉陽,讓團隊專門開闢了一個小納說星座,因為現在的80、90後都是很自我的一代,只有和自己有關他才會願意看和願意轉發和分享,果然不出呂曉陽所料,這條欄目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所以,在欄目設置上要根據自己主體客群的喜好去設置內容。

內容為王定所有,排版難看毀所有


微信公眾號,免費的餐廳宣傳工具,可是,很多餐飲人卻不會用!


這樣的排版和畫風一定屬於微信最開始出現的時代。

再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現在是顏值時代,一篇文章精彩不精彩70%取決於內容,30%取決於微信排版,所以如果想做好微信賬號,除了在內容精良的基礎上,排版要是還能整潔、美觀,如果有些小調性就再好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