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訓人物誌|張蓬生:心懷青訓,默默前行的功勳門將

對於非山東球迷來說,張蓬生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即使一些年輕的山東球迷,也只是從父輩的茶後閒談中偶爾聽到過這個人。現年44歲的張蓬生是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的一位守門員教練,球員時代則是山東隊的功勳門將。

魯訓人物誌|張蓬生:心懷青訓,默默前行的功勳門將

從中國職業聯賽的第一年開始,張蓬生便站在了泰山隊的門前,直到2004年揮手告別自己的球員生涯。其間,因為前南門將薩沙的加盟,張蓬生曾短暫效力於陝西國力和北京波導。退役後的張蓬生首先選擇的是迴歸家庭,恰逢孩子出生,他在家當起了“奶爸”,過起了平凡而幸福的小日子。從小與足球為伴的張蓬生終究放棄不了對足球的熱愛,2008年,他進入魯能足校成為一名青訓教練,負責培養青少年守門員。他深知要想在教練的崗位上實現的更多,除了實踐經驗外也必須裝備足夠的理論知識,專門到國外學習足球教練的理論知識。

從職業球員到青訓教練,首先最現實的問題便是收入的落差。據悉,張蓬生最初的月薪只有兩千塊錢,這讓剛剛退役不久的他十分不適應,日子過得相當拮据。即使現在收入已大有改善,但莫說與職業球員有天壤之別,和其他足球類職業以及其他地區的教練都有不下的差距。在足校有的年輕教練,年薪只有幾萬塊,還比不上梯隊的一些小球員。

魯訓人物誌|張蓬生:心懷青訓,默默前行的功勳門將

第二個問題便是關注度,張蓬生在球員時代算得上是活在聚光燈下,上個街可能都會碰到有人要簽名,轉型教練後關注程度大大下降。不過對於球員時代歷經沉浮的張蓬生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勝事偏多淡泊中”,他以坦然之心紮根濰坊,培養出了韓鎔澤、周煜辰等國字號門將。而他這一性格也影響到了自己的弟子,魯能門將韓鎔澤在給主教練口中“中國最好的門”打替補時,不急不躁,認真訓練,耐心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機會。

魯訓人物誌|張蓬生:心懷青訓,默默前行的功勳門將

然後便是枯燥的學校生活。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位於濰坊的郊區,周圍一片荒涼,附近不是工廠就是物流基地,還有一座飛機場……不同於市區的燈紅酒綠和車馬喧囂,尤其夜色籠罩下的濰坊足校顯得格外空曠和靜謐。可以這麼說,在魯能足校當教練都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十年的時光,張蓬生已經習慣了宿舍、訓練場和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訓練之餘,張蓬生唯一的娛樂生活便是和其他教練或者自己的弟子,喝喝茶、聊聊天。

魯訓人物誌|張蓬生:心懷青訓,默默前行的功勳門將

還有就是要忍受與家人的兩地分離。張蓬生的妻女都在濟南,雖然與濰坊距離不算遠,但由於工作關係他們聚少離多,每次相見都是彌足珍貴。平日在足校,張蓬生還能每週和家人見一次,但作為青訓教練,張蓬生需要經常跟著隊伍出去集訓、拉練,有時還要去國外,無法與家人相聚的時間短則半月長則半年,這讓他對於家庭充滿愧疚。他的妻子以前也是一名足球運動員,她的理解和支持成為張蓬生默默堅持的堅強後盾。

球員時代的張蓬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鐵漢,賽場上通常以冷臉示人,不過面對小球員,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他把對家庭的愧疚以另一種方式灌注在足校的小球員身上。今年“濰坊杯”期間,由於天氣炎熱,為防止球員中暑,張蓬生教練在補水時間把打溼的毛巾一個個細心地捂在小球員的脖子後面,就像一個不辭辛勞的父親一樣。

魯訓人物誌|張蓬生:心懷青訓,默默前行的功勳門將

在魯能足校,像張蓬生一樣默默耕耘的人還有很多,或許他們名聲不夠顯赫,但在青訓道路上“孤獨”前行的足球人值得我們為其送上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