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口風突變,並非因為特朗普施壓,而是考慮到這三個因素

鮑威爾口風突變,並非因為特朗普施壓,而是考慮到這三個因素

乎在突然之間,美聯儲對於加息的態度出現了微妙變化。

11月14、15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參加了兩場達拉斯聯儲組織的活動,主題是討論經濟現狀與全球情況。在發言中,他認為現在的目標是在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將通脹保持在較低的範圍內,但目前的挑戰是進一步加息的幅度和步伐,美聯儲將會認真對待加息太快或太慢的風險,並逐步提高利率。

儘管他對美國經濟整體持樂觀態度,但也暗示了2019年暫停加息的條件,即考慮美國經濟可能面臨的三大阻力:全球需求放緩、財政刺激消退,以及加息對經濟的滯後影響。

鮑威爾的表態得到了其他聯儲官員的支持。同一天,亞特蘭大和明尼蘇達聯儲主席也表示,海外經濟活動降溫敦促美國加息政策更為謹慎,海外形勢愈發成為美國強勁經濟的阻力。

美聯儲副主席Richard Clarida上週五也聲稱,近三年的加息已使美聯儲的短期利率接近中性水平,這將成為未來考慮貨幣政策的一個關鍵因素,未來加息將取決於經濟數據。

由於美聯儲加對加息措辭有鬆動跡象,市場對未來加息概率的預測明顯走低。根據CME Group預測,12月份加息概率為68.9%,一週以前為75.8%;明年3月加息概率為37.8%,一週以前為50.5%。


鮑威爾口風突變,並非因為特朗普施壓,而是考慮到這三個因素

近期的表態,跟一個月前的基調有明顯變化。

10月初,鮑威爾曾表示,對美聯儲是否加息超過中性利率的擔憂“不成熟”,因為美國距離既不刺激也不遏制經濟增長的中性利率“還有很遠”,現在需要逐步加息來回歸正常。這一言論隨後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迅速走高,並引發了美股的深跌。

在11月9日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決定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會議聲明中保持了對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並重申經濟前景大致平衡,未來將循序漸進加息,與上次會議聲明態度一致。稍有不同之處在於,美聯儲認為企業固定投資增長放緩,而對於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等問題則未作表態。這份聲明也被市場解讀為偏鷹派。

在此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批評美聯儲,認為貨幣政策“過於收緊”,美聯儲“已經瘋了”。此後他又不止一次抨擊鮑威爾,認為“每次我們做一些好的事,他就加息了,好像加息讓他很開心一樣”,還對任命鮑威爾擔任聯儲主席“感到後悔”。


鮑威爾口風突變,並非因為特朗普施壓,而是考慮到這三個因素

鮑威爾近期的態度軟化,是在總統的壓力下認慫了麼?

肯定不是。因為以美聯儲的獨立性,它並不會在乎來自政治方面的壓力。事實正如鮑威爾所說的,必須要考慮全球需求放緩、財政刺激消退以及加息的滯後影響這三大負面因素。

首先,近期包括IMF在內的國際經濟組織都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認為自去年年初以來的協調復甦勢頭正在接近尾聲,美國樓市走弱、固定投資放緩,美聯儲已將對2019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從3.0%下調至2.5%。其次,特朗普稅改和基建帶來的刺激效應正在減弱,未來減稅、基建政策將會受到民主黨在眾議院的掣肘,可能後繼乏力。第三,在連續加息8次之後,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已經來到2.0-2.25%,12月份加息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將愈發接近3%的中性利率水平,必須考慮加息和縮表的滯後影響問題。

逆風潮起,美聯儲也必須斟酌,不排除明年加息節奏放緩的可能性。預計未來加息將更加依據最新的經濟數據,而不再預設路線。好在明年8次議息會議之後都有發佈會,而不像此前那樣每個季度一次。美聯儲可藉此跟市場好好溝通,以保持加息的靈活性。


鮑威爾口風突變,並非因為特朗普施壓,而是考慮到這三個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