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揭祕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40年前的“純素顏”真美!


40年彷彿彈指一揮間,卻使華夏大地除舊佈新、翻天覆地,即使最偉大的預言家也不會料到,這個古老民族會取得如此史詩般的進步。1978年,改革開放一聲春雷,衝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大地,西安交通大學與祖國一起步入騰飛新起點。回望來路,不忘初心。本期推送,小編用一組老照片帶大家一同感受改革開放中的交大印記!

2月28日,1315名恢復高考後的首批1977級新生踏入交大校園,舉辦開學典禮。

1978年,全國統考錄取的首屆西安交大新生在陳舊的教室上第一堂課。幾個月前,或許這些年輕人還在上山下鄉,彼時誰都不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能走進大學課堂。素顏、麻花辮、炯炯眸光,還有用綠、藍兩種色彩裝點起來的單純青春,這是獨屬於他們的芳華!

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授予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及強度研究室“先進集體”稱號,並嘉獎學校取得的37項科研成果,金屬材料學家、西遷教授周惠久上臺領獎。這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科學春天的到來。

6月24日,原校長兼黨委書記彭康同志追悼大會和骨灰安放儀式舉行。彭康校長曾主持學校工作整整15年,是西安交通大學辦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一位校長、書記。1955年,在中央一聲號令下,時任交通大學校長彭康帶頭“西遷”,他率領眾教授告別繁華上海,紮根百廢待興的祖國西部,他是交通大學西遷豐碑的重要奠基者,是開創西安交通大學千秋基業的傑出領頭人。


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後,首批研究生參加入學考試。那時的桌椅破舊,斑駁劃痕裡記錄著新舊更替的光陰;那時的他們樸素,不求聞達顯貴,只為爭取一個獲取知識的機會。10月9日,夏末秋初,1978級新生入學,包括本科生2065人、研究生114人。

1979年4月,南京棲霞山化肥廠引進的法國大型設備連續3次發生事故,西安交大講師孟慶集代表國家與法國廠家談判。對方搬出西方權威理論,企圖不予賠償,孟慶集卻豪邁地將理論原著往談判桌上一放,對所有問題逐一反駁,致使對方啞口無言,最終為國家挽回660萬法郎的經濟損失。圖為在實驗室工作的孟慶集老師。

197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學應邀赴香港理工學院等校進行為期兩週的友好訪問,學校代表團與在港校友親切會見並座談。這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內地高校首次組團赴港訪問。


1979年7月,大電機隔振機座研究小組在不停產、停機情況下,消除了望亭電廠兩臺30萬千瓦電機機座的劇烈振動,經上海市經委組織技術鑑定,這兩臺機座振動頻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繁雜的教學任務之外,面對緊張的經費和困難的課題,時年45歲的俞茂宏帶領小組迎難而上、技術攻關。在他心中,科學研究不是任務,而是信仰!

1979年,座無虛席的圖書館,年輕學子如青筍般汲取著知識的甘霖。那些年,“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是時代的最強音!而40年來,西安交大傳承愛國奮鬥基因,紮根西部;馳騁改革開放之路,艱苦創業,在與祖國同向同行的發展歷程中,奏響了時代大潮中的交大強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