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支撑10支职业球队,香港联赛的艰难发展之路

一家俱乐部代表国家出战,还能取得国际大赛冠军,这样的传奇经历很多现今的欧洲豪门都不曾有过,但在中国,南华却是一家曾经创造过这种传奇的球队。但正是这支港超历史上最成功的球队,却“主动”申请降级了。

一个城市支撑10支职业球队,香港联赛的艰难发展之路

像南华这样主动申请降级的事件,在港超历史上并非个例,曾在近年参加亚冠正赛的东方队,也曾经主动申请过降级,队中黄梓浩、谢朗轩、许嘉乐等年轻一代球员,正是降级港甲后培养出来的新生代球员。

既有“空降”也有“自降”,来去不定的港超职业组

一个城市支撑10支职业球队,香港联赛的艰难发展之路

与其他娱乐产业在香港的繁荣不同,职业足球在香港的土地上一直发展艰难。港超联不仅有主动降级的球队,也有从其他地方直接加入到顶级联赛的空降球队。

鹿特丹斯巴达、横滨FC都曾通过和香港当地球队合作的方式参加过香港联赛,而已重视青训的广州富力俱乐部也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富力R&F,用来培养年轻球员。

富力的这支特殊预备队,通过“竞赛牌照”的渠道,获得了参加港超的资格。由于内地梯队的身份,富力R&F队中多为20岁以下的年轻球员,第一个赛季香港足总做出特殊规定——要求富力不得注册外援,险些导致球队降级。随后香港足总放宽了富力的外援限制,允许注册外援(富力为注3上2,其他港超球队是注6上4),让富力得以在港超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排名。

球队经营举步维艰,青训基础却从未动摇

一个城市支撑10支职业球队,香港联赛的艰难发展之路

香港足球的成绩退步,主要是因为经营环境和球市的不景气,但香港足球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制,还是在展现着这个地方的足球底蕴。

今年的香港青年联赛共分5个组别,年龄涵盖U13-U18年龄段,仅U13年龄段,就有38支球队参赛。单是这一项固定赛事,就为顶级球队提供了4000多人的选材范围。

在顶级联赛设计中,为了让中游球队也能保持竞争积极性,香港足总设置了多项杯赛。除了足总杯、高级组银牌杯,其中有专门为顶级球会培养青年球员设置的菁英杯,在这项杯赛中要求每队都要有一定数量的青年球员报名参赛。

有了这样的基础,杰志在亚冠上战胜日本柏太阳神的奇迹,也就有了发生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