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胸懷“三顆心” 且歌且前行》

孝昌縣稅務局駐豐山鎮豐和村扶貧工作隊長劉小濤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我叫劉小濤,是孝昌縣稅務局駐豐山鎮豐和村扶貧工作隊長。今年54歲,是一個在稅務戰線上奮戰了30年的老兵。2016年3月,我收起歇一口氣的想法,主動請纓參戰,駐村扶貧,至今已有三年多時間。回望三年扶貧攻堅路,不能說不苦不累,但一想到為群眾盡了一份心、為國盡了一份責,胸中就有三顆蓬勃跳動的心,鼓舞我披荊斬棘,且歌且前行!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帶著一顆誠心,用誠心做實事。上任伊始,我就帶領工作隊兩名同志進駐豐山鎮農站村。農站村是一個小村,該村辦公條件差、產業發展差、村莊環境差。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我還記得,剛到村沒幾天,70歲的村民楊端午找到我說,農站村與黃陂雲霧山一河之隔,他們那邊環境優美,發展旅遊風生水起,本來想接在武漢工作的女兒女婿週末回來住兩天,可是女兒嫌農站村髒、亂、差,不回來住。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楊端午的話深深刺痛我的心,針對現狀,我沒有洩氣,而是迎難而上,利用我個人長期在稅務系統工作的資源,拿下老臉,積極向縣財政局和縣地稅局領導反映情況,先後爭取到107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和15萬的地稅配套資金,重點加強村莊環境治理。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農站村有二十四戶廢棄土坯房,直接影響村莊環境。在農村,拆房是天下第一難,村民寧願空著,也不願意拆除。一圈工作做下來,大家都比拼貧困戶石中華,說石中華家的三間土坯房要是拆了,我們都願意拆除。石中華在農站村是個小姓,和村民關係也不好,我們一去做工作,就首先吃了個閉門羹,說拆土坯房想都不用想。我瞭解到石中華妻子患糖尿病,主動到縣一醫院為她辦理慢性病證,提高門診報銷比例,減少石中華妻子吃藥費用,每年多報銷1700多元錢。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我再次入戶做工作時,石中華感激不已,沒等我開口,帶頭拆除土坯房,並主動整理土地植樹,美化村莊。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同時,大搞環境綠化,搬遷村裡一個免燒磚廠,新建3個村民小廣場,組織縣局機關全體黨員為村義務植樹,徹底改變了原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民文明素質也大幅提升。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如今,每到週末楊端午的女兒女婿回來小住兩天,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村莊環境變化,看桃花、油菜花,吃農家飯,昔日落後的貧困小村,也一躍成為美麗鄉村。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捧出一顆愛心,憑愛心換真情。我自己也是從困難家庭成長起來的,深知貧困戶的不易,這也讓我與群眾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所以我總是捧著一顆愛心和一般農戶、貧困戶打交道。扶貧三年多里,我走遍了農站村100戶人家,用愛心交了很多朋友。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農站村有個大嫂名叫夏鳳娥,她向我反映自己身體不好,兩個兒子還未成婚,是不是可以納入貧困戶,我耐心向她宣傳扶貧政策,消除了她的誤解。去年,她被查出患了肺癌,半個月就去世了。農村有個習慣,人去世了全灣吃泡飯。吃泡飯那天,我帶著身上僅有的500元錢,向她丈夫表示慰問。泡飯有十來桌,我因為血壓高從來不喝酒,但那天還是到每個桌子邊上向出席的老鄉敬酒,以此拉近我和群眾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從此以後,村裡人也願意跟我說心裡話,群眾的工作也好做了。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今年3月,組織上任命我為豐和村扶貧工作隊長。豐和村是由二公村、中分村合併而成,全村總人口2580人,貧困戶172戶504人。原中分村是豐山鎮唯一一個未出列的重點貧困村,而熊足珍是我在豐和村交的第一個朋友,她的丈夫患病去世,贍養著兩位老人,還要供兒子上大學,家庭僅種植2畝水稻,經濟比較困難。我介紹熊足珍到東鼎基地打工,增加收入,還為她辦了光伏發電的入股分紅,鼓勵她養殖300只雞,但一到銷售時卻犯了愁。我和兩名隊員每月買些雞蛋帶回家,還聯繫局裡食堂銷了一些土雞和雞蛋,在縣局微信群替她打廣告,號召大家購買,通過努力,幫她打開了銷路,如今,熊足珍家的土雞、雞蛋,供不應求。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他以誠心、愛心、決心,紮根扶貧一線!老百姓都為這位幹部點贊!


抱定一顆決心,以決心勇擔當。扶貧工作要住在村裡,事情多、任務重,難免顧及不到家裡。我女兒2016年大學畢業正是找工作的重要當口,家裡需要我多為她出主意,可這時也是我扶貧工作萬事開頭難的時候,我一門心思撲在扶貧上,卻讓她在關鍵時刻缺失了父親的建議,在報考公務員崗位的選定上,出現了失誤,影響了她的前程。每每想起此事,我總是深深地自責,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我的愛人在應城市農村一所初中教書,平時見面也屬不易。今年3月,縣裡調整駐村隊員,愛人知道消息後,立馬打電話給我,要我跟領導提要求,說年紀大,身體又有高血壓和膽結石,直接回局的工作。局長周飈也徵求我意見,問我的想法,我說,這次調整已經有兩名隊員回去了,我情況熟悉還是繼續留在村裡扶貧,帶下新隊員。

愛人知道我的決定後,和我吵了一架,說我這把年紀了,還在玩命,家也不顧,要跟我們“一把手”打電話,不准我到村裡扶貧。我知道愛人這幾年在家也辛苦,忙裡忙外,也不容易,我耐心開導她,做愛人的工作,慢慢愛人也支持我,繼續在村裡扶貧。事後我才知道,我也是豐山鎮2016年首批隊員下來的還在堅守的3個隊員之一。

今年5月間,有次回局的去彙報扶貧工作,偶爾聽到同事說國地稅合併的事,另外兩名隊員也向我打聽機構合併、中層崗位設置的事。有親戚勸我,多回局找領導彙報扶貧工作取得成績,為將來機構合併,找個好位子。我堅決不找,機構合併是大事,不能給領導添麻煩,我只想利用這兩年時間,多為貧困戶做點事。我看到隊員思想上有些波動,耐心做他們工作,“我們都是黨員,在機構改革這個大考面前,就是要有關鍵擔當,少給組織講條件、多給組織做貢獻,在自己的扶貧崗位上幹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扶貧三年多,我們農站村迎來了一次省級督查、二次縣級檢查,一次第三方評估,得到上級的肯定,2017年脫貧出列,村裡有43戶貧困戶擺脫了貧困,看到他們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我覺得值了。

雖然今年3月換到了豐和村,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三年多的扶貧經歷告訴我,知難不難,只要用心用情,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將不負組織重託,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勇於擔當,且歌且行,為豐和村深陷貧困的172戶父老鄉親,擦亮一雙希望的眼睛,掀開一個嶄新的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