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上千家易地搬遷戶依靠旅遊過上好日子

本報訊 (通訊員王建平)“村裡搞旅遊開發,我這個易地搬遷戶也跟著脫貧了,就連平時不值錢的紅薯賣到了2元錢一斤!”這是石門縣壺瓶山鎮青山溪村易地搬遷戶彭開輝說出的感激話。11月8日,筆者從石門縣易地扶貧搬遷辦瞭解到,在近年的脫貧攻堅戰中,全縣有上千家易地搬遷戶依靠旅遊擺脫貧困,進一步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石門縣有千年禪茶夾山寺、湖南屋脊壺瓶山、度假聖地南北鎮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近年來,石門縣委、縣政府把脫貧攻堅與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結合起來,一方面政府出資修建集中安置點,動員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電的貧困戶搬遷到集中安置點;另一方面將現有的自然旅遊資源進行大力開發,為這些易地搬遷戶找到生財之路。在脫貧攻堅戰中,壺瓶山鎮青山溪村將33戶91人集中安置到曾家塔後,通過常德武陵區委、區政府的牽線搭橋,村支兩委與湖南善卷故里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達成開發協議,從2016年開始先後共投資3500萬元,將村中10多公里長的油榨河大峽谷進行旅遊開發,今年7月正式對外迎客。石門縣第一個紅色旅遊村--南北鎮薛家村將10個易地搬遷戶集中安置後,辦成民俗一條街,給他們敞開了生財之道。

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來青山溪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一輛輛旅遊大巴開時村中,同時給這些易地搬遷戶找到生機。彭開輝從3公里路遠的高山上搬下來後,租附近村民的地種紅薯。只要有遊客來村中,他都會把地裡挖的紅薯背到旅遊接待中心去賣,今年收穫的2000多斤紅薯已全部賣完。少數搬遷戶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到當地大山採野生蘑菇、地木耳,每斤賣到了50元。南北鎮薛家村易地搬遷戶彭禮傑抓住旅遊開發的大好時機,搞好自家旅遊接待住宿的同時,還承包了村中30畝茶園,在家中就把自己所產的茶葉推銷給客人,每年收入達到7萬多元。

青山溪村黨支部書記唐生林告訴筆者,今年全村旅遊綜合收入已達到300多萬元,其中易地搬遷戶和周圍農戶所賣的山貨和農產品收擴就達到上百萬元,帶動了一方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在旅遊產業的帶動下,村民勞務工資收入已達100多萬元,150餘名村民在旅遊崗位就業,同時村裡茶園、獼猴桃、蜂蜜、野茶、包穀燒酒等配套項目也逐漸興起並創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