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下調抗癌藥 進口藥價 藥品價格實際降幅為何不及“預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30日電(記者張尼)日前,天津市醫藥採購中心公示了關於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品採購價格調整情況。截至目前,天津、北京、上海等多地已將價格下調,同時不少省份出臺抗癌藥專項集中採購方案,對藥企報價提出嚴格要求。

多地密集下調抗癌藥 進口藥價 藥品價格實際降幅為何不及“預期”


多地密集下調抗癌藥、進口藥價格

今年8月國家醫保局下發通知,下調了14種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的支付標準和採購價格。依照要求,9月底前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要按照調整後的新價格公開掛網採購。

9月26日,天津市醫藥採購中心公示了關於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品採購價格調整情況。其中,瑞復美、艾坦、泰立沙等8種藥品已在8月18日至9月1日調整價格。美羅華、萬珂、安維汀等6種藥品,在9月30日零時調整價格。

其中,腫瘤靶向藥萬珂的價格從6116元降至5639.5元,降幅達到7.8%。

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近日也發佈《通知》稱,上海市將自9月30日起對部分納入該市醫保支付的抗癌藥品的協議採購價進行價格下調。格列衛、特羅凱、易瑞沙和美羅華等多個抗癌藥品在列。

北京在9月1日和9月30日前分兩批調整14種抗癌藥的醫保支付標準和採購價格,第一批9月1日前調價8種,第二批9月30日前調價6種。第一批涉及調價品種包括澤珂、凱美納、艾坦、飛尼妥、瑞復美、赫賽汀、特羅凱、泰立沙等8個品種,平均降幅4.5%。

此外,近期重慶、陝西、浙江、河南等地也在加快推進藥品降價工作,且受益於抗癌藥稅收新政降價的藥品,不止這14種。

截至8月底,重慶已完成83個進口藥品掛網價格調整工作,平均價格降幅達到7.38%。按照2017年重慶全市交易量進行靜態測算,調價後將節省藥品費用1333萬元。

另外,陝西要求9月底前49種進口抗癌藥品降稅後價格降低,其中9月1日降價8個品種,9月5日降價35個品種,9月30日降價6個品種。

多地密集下調抗癌藥 進口藥價 藥品價格實際降幅為何不及“預期”


藥品價格實際降幅為何不及“預期”?

今年5月1日起,中國實施抗癌藥等藥品“零關稅”。消息公佈之初,不少患者期待藥價能有較大幅度下降,有媒體解讀預計降幅能達20%。

不過,隨著稅收新政紅利在各地釋放,進口抗癌藥價格下調幅度與公眾預期存有差距,原因何在?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丁錦希此前就曾撰文分析稱,藥品實際價格下調幅度沒有公眾期望的那麼高,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降關稅涉及品種範圍小;二是增值稅計稅依據發生變化;三是對於國產藥品,不存在關稅的影響。

“在原有關稅稅則中,進口抗癌藥品中的單克隆抗體和其他生物製品原關稅即是0%,並未產生影響。同時,小分子化學藥品原關稅為2%,降為零後對價格僅有小幅度影響。”丁錦希分析稱。

此外,對於國產藥品,有些生物製品2014年底前就已採用了3%的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也可能會有企業經測算後仍然選擇按照16%的增值稅繳稅。這些情況下稅改政策對終端價格都不會有影響。

多地密集下調抗癌藥 進口藥價 藥品價格實際降幅為何不及“預期”


地方專項集中採購方案陸續出臺 安徽要求全國最低價

本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對外公佈。其中明確提出,要降低群眾藥費負擔。

《意見》強調,要做好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推進市(縣)域內公立醫療機構集中帶量採購,推動降藥價,規範基本藥物採購的品種、劑型、規格,滿足群眾需求。鼓勵腫瘤等專科醫院開展跨區域聯合採購。

在地方層面,各地也積極出臺舉措,推動藥品實質性降價。

目前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南、廣西、海南、貴州、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陝西等14個省(區)已自願組成省際採購聯盟,對91個進口抗癌藥共同進行專項議價採購。

浙江省衛計委近日則就《浙江省抗癌藥專項集中採購工作方案》徵求意見。該《方案》對採購價格提出嚴重要求。

《方案》明確,已經在該省在線交易的產品,以在線交易價格為基礎,按照其降稅幅度(不少於4%)設定參考價,報價低於參考價且報價降幅大於等於平均降幅的60%,即為擬中標產品,列入擬中標目錄;不同意以參考價供貨或報價降幅小於平均降幅60%的,即為非中標產品,停止其在線交易資格。

安徽省公佈的《安徽省抗癌藥省級專項集中採購實施方案》中要求,生產企業須承諾其申報降價藥品降稅後的價格為全國最低價,即在安徽的銷售價格不得高於其他省(直轄市、自治區)。

此外,為促進創新藥研發和仿製藥技術攻關,陝西省政府辦公廳還發布了《陝西省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根據《方案》,對研發出防治重特大傳染病疫情或重特大疾病新藥,並在該省實現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或個人,以項目形式進行獎補,獎補金額不少於200萬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