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軍事改革

奧古斯都作為一個實用主義,及時的對羅馬軍事進行改革,眾所周知,羅馬以軍事起家,一路打劫別的文明才有了今天的家底,但是疆域擴大到一定程度後,問題也就來了,之前佔領別國搶戰利品,搶奴隸的模式不適用了。現在的羅馬養軍隊更適合防禦,而不是進攻,周邊地區北面是日耳曼蠻族,打下地盤成本太大,又不能長期駐紮,茂密的森林對羅馬沒有使用價值,西邊大西洋,已經是羅馬人認為的地球邊界,南面撒哈拉大沙漠,除了越野拉力賽還有啥作用,只有東邊帕提亞,如果拿下可以有戰利品,但是這個真打不過。

既然環境變了,軍事模式也要變,所以改革在這個時候勢在必行,首先奧古斯都將退休金制度化,不再像以前完全根據當權者的心情辦事,還允許軍人能結婚,增加羅馬人口,彌補通貨膨脹增加軍餉,雖然還是處於低水平,但是允許士兵自發土木工程賺撈外快。

羅馬全國有15萬士兵,看下羅馬的版圖就知道,這樣的形狀邊疆特別長,因為中間是一個鏤空的地中海,對比我們漢朝西邊只要佔領河西走廊,南邊和東邊都是海,只需要防守北面,或者現在的美國兩邊是大洋,上面是鄰友加拿大,下面是無軍事能力的墨西哥。這麼比較羅馬實際上僅僅是做到防守也很困難,可以說15萬士兵就是極限。當然羅馬也不是沒有想辦法,通過非羅馬公民加入防禦,這些稱為輔助兵,其實就是僱傭兵,大概人數在30萬。這種通過僱傭外族保護本國事實上是非常危險的,之後的羅馬和我們的漢朝,唐朝都毀於這種政策,但這就是立刻死和慢性死的選擇。說到人口與士兵比,5000萬人口由45萬士兵保護,與現在法國相當,但法國即高盧,僅僅是羅馬的一個行省的面積。

「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維持28個軍團,由於地緣政治,主要在萊茵河與多瑙河抵禦北方日耳曼蠻族。當然經過幾百年,羅馬已經是海上強國的,當地中海成為內湖後,軍港和軍艦主要擔任運輸的目的。奧古斯都吸取了凱撒被刺殺的教訓,創建了近衛軍,9個大隊1000人,這些人以成為施瓦辛格為目標,待遇又極好,穿著也非常華麗,我們在遊戲,電影上看到的羅馬士兵樣子基本是根據禁衛軍來的,真正打仗的士兵飯都吃不飽,怎麼可能還做形象功夫。組建禁衛軍實際上也表示著奧古斯都一直都是欺騙元老院共和,心中想著帝制。

「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稅制改革

最近大家的工資稅也都改革了,確實比以前多了一點,我們看下同樣是古代和平時期的羅馬稅制是怎麼樣的。首先羅馬公民和非羅馬公民稅收是不同的,肯定羅馬公民稅更少,羅馬人計稅方式沒有百分比那麼複雜,直接用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表示,我用來說明還是用百分比。非羅馬公民主要是通過土地來徵稅,但是如果參加輔助兵可以免稅。

羅馬公民沒有直接稅,非羅馬公民一年10%,相當於有戶口不交稅,外來打工的交一年工資的十分之一。

奴隸變成非奴隸要交5%的稅,這個是賣身稅,奴隸變成羅馬人。

營業稅,消費稅是1%,買奴隸是2%,也就是如果你吃個肯德基要100元,國家拿走1元。現在意大利的消費稅是19%,所有偷稅變成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習慣。

遺產稅,這個是奧古斯都的發明,之前是沒有的,而且遺產稅的用途是官方公開的,用來安置軍人退役。羅馬公民在5%,非羅馬公民10%,但但但但但是,給自己直系是不交稅的!!!!只有給非親人才交稅。

羅馬人當時就知道了,合理定稅制才能使國家收入更高,否則用於收稅的成本,維護官吏的成本,防止逃稅的成本一定更高。所以話也反過來說,如果稅收少了,到最後也一定會通過別的方式向老百姓去拿。

「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上一章:


「羅馬人的故事68」:帝國軍事戰略與稅收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