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故鄉冬日陽光下的黃梅小調

鄉下的小孩,

沒有鋼琴,沒有電視,

只有媽媽一邊納鞋底一邊哼唱的黃梅小調。

一針一線的穿梭,一起一伏的聲調,

將那遙遠的時光鑲成暖洋洋的金色。

聽聽故鄉冬日陽光下的黃梅小調

兒時,家鄉的冬日是寒冷而溫暖的,

沒有暖氣沒有空調的日子,

我們將牛糞曬乾,

當作取暖的燃料,

放在陶鑄的火盆裡,

老人小孩圍坐在一起,

吃著瓜子糖果,聊著家長裡短;

放在自制的鐵瓶裡,

烘烤著調皮學童的小腳。

聽聽故鄉冬日陽光下的黃梅小調

那時,故鄉的冬日是香噴噴甜絲絲的,

沒有了春季耕種夏日雙搶秋季收穫的繁忙,

收割後的整片整片稻田裡排排站著簡易的稻草人,

悠閒的大水牛吃著清脆的稻草,

手巧的老奶奶將米漿做成米粉,將綠豆漿蒸成豆絲,

將山芋曬成山芋幹,用小麥、芝麻、花生熬出芝麻糖,

門口擠著一堆貪吃的孩童,

天真地饞著,快樂地吃著,

那笑聲將蒼白的歲月渲染出七彩的顏色。

聽聽故鄉冬日陽光下的黃梅小調

當然,鄉間的冬日有時候也是黑暗玄幻的,

茂密山林裡的守林人,

靜謐荷塘裡的水猴子,

橋頭路間的古老傳說,

半夜的老鼠叫,田間的交尾蛇,

黝黑土房裡的獨居老人,

還有那算命的瞎子相士、仙姑娘娘,

以及受村民膜拜的木頭菩薩,

無論你信或不信,

這些都主宰過困苦無助的鄉民,

他們相信,那片土地上

有祖輩的靈魂歸依之所,

有仙家菩薩的庇護之蔭,

有許許多多的恩怨情仇,

終究化作一段奇談迴歸那片山河大地。

聽聽故鄉冬日陽光下的黃梅小調

自然,鄉下的冬日更多時候也是忙碌熱鬧的,

一戶人家辦喜事,一個村子來幫忙,

婦人洗菜燒鍋,男人主導大局,

一個村子的大人都為了一頓飯忙碌,

一個村子的孩童聚在一起天下無敵地撒開了玩,

有的人家還會請戲班過來唱三天大戲,

順帶戲臺下賣糖葫蘆、甘蔗、炸串的小商販,

七里八鄉齊聚,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如果趕上某個姓氏修祠堂,

還會有抬菩薩、舞龍、舞獅環村遊行,

有道士祈福祝禱。

嶄新的祠堂裡,男女老少跪拜在菩薩老爺面前,

虔誠三叩,彌心禱告,

那裡蘊含最美的願望、最樸素的信仰。

聽聽故鄉冬日陽光下的黃梅小調

是啊,這都是我的故鄉,

荷香稻香檀香瓜果香,

漁歌牧歌道歌黃梅調,

曾經挑花的新婦已經當了奶奶,

曾經抬菩薩的小夥已經兩鬢蒼白,

曾經洋溢在村裡的單純的黃梅調已經被流行曲取代,

滄海桑田,

願故鄉能保留自己的傳統,

莫讓“曾經”二字只在時光裡躑躅徘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