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9月11日深夜

著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發了一條微博

“我的木子走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個木子

不是別人

正是和他相伴20年的妻子李默

這之前二人一起抗爭了癌症整整三年

但還是沒能挽留住妻子的生命

她走了

空留下他一個人

12日中午

僅相隔一天

唐家三少又更新了微博

“我好想她,帶我走吧......”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短短8個字

一下子戳中了卷卷的淚點

難以想象

這兩條微博背後的唐家三少

究竟該有著怎樣的痛苦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而兩人的愛情故事

則更是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擁有時有多美好

逝去時人就有多心碎


1999年

唐家三少和李默在網絡聊天室相識

李默18歲生日那天

收到了唐家三少的第100封情書

後來,當唐家三少的信寫到第137封時

她成了他的新娘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因為唐家三少喜歡長髮

原本短髮的李默

在那時起決定為他蓄起長髮

戀愛2年

唐家三少失業

他自暴自棄

兩人生活也一度十分艱難

但李默都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邊

給他鼓勵

後來,唐家三少想起當初

“要一直給你寫信”的承諾

於是便機緣巧合得

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路

從對一個人寫情書

變成了對億萬觀眾寫他們的愛情

結果第一部作品

就得到了廣泛認可

這部小說就是《光之子》

男女主角是他們夫妻二人的名字

“長弓威”和“木子墨”

唐家三少在書中

給他們安排了最完美的結局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後來

李默就一直存在於唐家三少每部書中

李默喜歡吃

所以《冰火魔廚》中有了廚師

李默喜歡梳蠍子辮

所以《斗羅大陸》中的小舞是蠍子辮

唐家三少說:

“我一輩子只談過一次戀愛,

也只有一次經驗。

天天看著李默,

我的腦子裡也只有她。”

可以說

她是他書中唯一的女主角

是她帶給他無限的靈感

是她成就了作家“唐家三少”

可這一切美好都在2015年被終止

那年十月

李默被查出乳腺癌

是最嚴重的三陰型乳腺癌

彼時

戀愛16年

妻子李默的長髮已過膝蓋

但卻因為手術後的化療

不得不剪去

李默將那長髮辮作辮子

裝進盒子裡

在唐家三少生日那天

送給了他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唐家三少不敢相信

他拼盡全力要護她周全

給西藏的寺廟捐錢

看到朋友圈誰有困難

就立刻捐款捐物

努力做到“日行一善”

只要對讓李默活著有任何可能的微弱幫助

唐家三少願意傾盡所有

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他寫:

“我的心不大,

只裝得下一個你。

不管順境逆境甚至絕境,

只要有你在身邊,

我就不會怕。”

他甚至用寫書來挽留妻子

2016年,妻子患病一年後

唐家三少以自己和妻子為原型

寫下小說《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

將它作為禮物送給病中的妻子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想用這樣的方式

留住妻子

但即便是做了這一切

他心底裡還是無法抑制住這種

離別的恐懼

“我發現,

如果她離開,

我將沒有我自己。

她十六歲做我的女友,

那時,我十八歲,

一路走來,

二十年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可終究

再美好的愛情

也敵不過天災人禍

一句“木子離開了”

你不知道

那是唐家三少在說

某種意義上

“唐家三少”也隨著她死去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所以我們看見了那條微博

“我好想她,帶我走吧”

一個人要有多絕望

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那就像是

從心底的最深最深處

一大片一大片地枯萎死去

只留下巨大的空洞

你看著那空洞

什麼也做不了

因為你知道這空洞

除了她

什麼都填不上了

可是她不在了

再也不回來了

縱使環顧四處找尋她

總是一無所獲

徒勞無功

你知道這空洞

將一直一直存在著

那裡似乎已經徹底地死去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但慶幸的是

妻子去世的第三天

唐家三少寫下《尋夢環遊記》中

對死亡的理解:

人其實會死三次

第一次

是呼吸停止的時候

她的人死了

第二次是火化的時候

她在社會上死了

而第三次

則是在最後一個記得她的人死去的時候

那時,她才是真的死了

可以看出

他在一定程度上

走出了痛苦的執念

他可以感受到

只要我愛你

你就在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卷卷很開心能看到這樣一幕

在至親離世面前

唐家三少有著走出死亡

在亡妻之上重建自己生命的力量

可是,還有很多很多人

走不出來……

5.12汶川地震之後

有很多搜救人員、新聞報道者和災民

他們不容易睡著

睡著後又容易驚醒

總是做夢

夢到那一天

夢到死去的家人和朋友

彷彿能看到他們

聽到他們說話

他們好像就在身邊

總是想死去就好了

這樣,就能就不後悔了

為什麼後悔?

後悔在那時沒能陪在朋友身邊

後悔曾經沒有常常聯繫

後悔沒有對死者說過,我愛你

最終,一些人因為精神疾病而選擇自殺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中

男主Lee在一場火災中喪失了三個孩子

他說:“我心裡什麼都沒有了”

活著是足以讓他窒息的枷鎖

最終他在警察局試圖自殺

卻被一擁而上的警察撲倒在地

他用盡力氣從嗓子裡擠出一絲聲音說:

Please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他花了很大的精力

但還是無法面對痛失愛女的痛苦

同樣的,今年8月5日的早上

香港女歌手盧凱彤突然從高樓墮下

當場死亡

好姐妹林二汶在網絡上談及此事說:

“這永遠也不會是一件OK的事。”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我想,直到我百年歸老,

再次遇見她,

我們一如以往般無聊時

也許那時候才OK吧。”

直到自己跟逝者相見

身心的痛苦才能得到解放

江歌媽媽在事發後的一段採訪內容

也深深刺痛著卷卷的心:

“我所有的希望都沒了,

我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不痛。

可是我寧願痛著,

我感覺我痛的時候,

是小歌子在想我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不管是妻子、好友、家人、女兒

當這些至親突然離世的時候

我們必然會承受莫大的痛苦

心理科教授洪軍

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解釋“喪親之痛”

親情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它連著不能割捨的血緣。如果有一天這根線斷了,這世界上與自己有最深厚血肉和心理聯結的人,將再也無法在形體上與我們接觸,我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嚴重創傷。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倫理特別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喪親所致的悲痛顯得格外深重。


這種痛苦

真的能殺人

一項調查顯示

在對111位喪親人士的調查中發現

超過七成的人有失眠、健康變差等問題

82%人於親人去世後常感孤獨寂寞,

三分之一的人更透露曾有自殺念頭

所以

我們必須學會正確面對死亡

可是關於死亡

我們甚至不願意提起它

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一向是避之不及

更別說死亡教育了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

死是一個很忌諱的詞

不能說死去,要說過世、去了

平日裡

大家也絕不會討論關於死亡的話題

很多人都是大限已至時

第一次認真思考死亡

連白巖松都說道:

“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

簡直就是小學生,

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面對死亡

我們都是小學生的水平

《西藏生死書》甚至也赫然提道:

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這樣的後果就是

當死亡真正來臨時

我們只有恐懼

缺乏對它正確的認識

也無從談起坦然面對

但死亡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喬布斯說,死亡是最偉大的發明。

05年的時候,在一次演講中

他坦言:是17歲時,

死亡教育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

這之後的33年,

每天他都會對著鏡子反問自己: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後一天,

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是死亡讓他真正發現了生命的真諦

用短暫的一生顛覆了四大行業

是啊

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師

正如墨西哥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奧克塔維奧•帕斯曾說:

“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

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

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

講述了就是關於死亡的故事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圖片來源:網絡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男孩艾斯本,有一天,他最喜歡的爺爺去世了,媽媽告訴他“爺爺變成了天使”。可小艾斯本不相信,他堅信,爺爺還活著,一直都沒有離開他。直到有一天,爺爺變成幽靈回來了。爺爺忘記了一些東西在這裡,於是艾斯本就跟著爺爺一起找。終於,爺爺找到了。他想到了自己忘記了什麼。他告訴艾斯本,我忘記的這個事情還是和他有關的:“我忘記對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艾斯本和爺爺抱在一起哭了,故事的最後,爺爺終於開心得離開了。


或許

我們每個人都少了一堂

跟死去的親人好好告別的人生必修課

所以卷卷今天想給大家補上這棠課

跟大家從心理學角度好好講講

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

能否正確面對死亡

取決於我們哀悼的過程

這個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在此卷卷以電影《可愛的骨頭》為原型

設計瞭如下漫畫,希望大家可以更瞭解這個過程


14歲的女孩蘇茜遇害了

來到了天堂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剛聽到這個消息時

蘇茜的媽媽

臉色慘白、不知所措

爸爸忍不住顫抖

拼命地找事情做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在突然到來的死亡和喪失面前

有的人或許會變的呆滯麻木

一滴眼淚也流不出來

這並不是冷漠

而是因為情感太過劇烈

太多太多的眼淚堵住了那顆受傷的心

在情感上休克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就是面對死亡的第一階段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他們無法相信蘇茜已經離世

抱著那微弱的一絲希望

天下起雨來

他們會想

蘇茜或許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雨中

希望她能沒事

希望她能躲在一個溫暖乾燥的地方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家中的每個人都努力地假裝能照常過日子

卻不知道能怎麼照常過日子

表面上就好像什麼也沒發生

卻都暗自為自己的內心

建了一堵牢不可摧的城牆

隔開了劇烈的悲痛

也隔開了這個世界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時,卷卷建議你可以畫畫

(或者有沙盤也可以做做沙盤)

想畫什麼都可以

然後看著你的畫講一個故事

在這個過程

你可能會想到什麼

允許自己順著它繼續想下去

如果你有什麼情緒

或許很奔潰

或許很想哭

都沒關係

你可以哭的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心理學認為無意識的情節、本身就有自主性,它會以夢境、繪畫、沙盤等形式呈現,並且在繪畫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心理的自愈力。


時間流逝

家人們漸漸意識到蘇茜再也不會回來了

哀悼到了第二個階段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是一個無法停止地回憶往事的階段

它充滿了恐懼、憤怒、內疚和悲傷等

極端激烈又複雜的情緒

蘇茜的媽媽遠離了身邊所有的人

避開所有和蘇茜相關的事物

她害怕任何東西勾起自己的情緒

她無法形容心裡的感受

對誰都說不出來

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只覺得一切都完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爸爸一邊喃喃說著蘇茜死了

一邊瘋狂地砸碎所有和蘇茜有關的玻璃瓶

他呆呆地在狼籍中站著

用力地放聲大笑

笑聲猶如野狼的哭嚎

笑著笑著他頹然地倒在蘇茜床邊

低聲啜泣

雙手緊緊抓住蘇茜的床單

就好像能抓住蘇茜一樣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其中

最折磨人的崩潰情緒

是內疚

在 面對死亡的第二個階段裡

人們會不斷尋找死者

無法看到生者

更加無法尋找某種新的東西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陷入內心和死者的談話

這時候

我們可以試著想象

死者在一個美麗溫暖的城堡

幸福地生活著

如果你想他

去和他聊聊

或者就站在城堡外看看

只是

你再也不能走進城堡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三年後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只是,請別再走進城堡了。

放手吧,

放手吧!

爸爸。”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很難

但是隻有站在城堡之外

你才能看到新的世界和自己

當爸爸學會了不再走進城堡和蘇茜對話

才真正感受到蘇茜留給自己的東西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在這時,他們走到了

哀悼的第三個階段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將死者作為一個內在的陪伴者

重新建立自己和外界

走到最後,家人也從未停止過想念蘇茜

只是他們學會了,每當想到她

就坦白說出自己的思念

一起分享思念的心情

一起談論死去的蘇茜

這已經成為生者生活的一部分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這三個階段

是幾乎每個人面對至親離去後

都會經歷的階段

卷卷覺得最重要的一點

是我們要試著告訴自己

他只是去了一個溫暖的城堡裡

那個離開的人

只是換了種方式存在在我們的身邊

就像有個網友說的:

愛是不會失去的,只要你愛過,在愛面前,

生死是渺小的,

愛你的人無論到了哪個時空都會愛你。

沒有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會消失不見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雖然這樣做真的很難

但我們要試著朝這個方向努力一點兒

就像90高齡的奶奶楊絳

曾經在半年的時間內

先後經歷了女兒、丈夫相繼去世

而她卻坦然道:

“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137封情書、20年陪伴……她走以後,我該如何面對人生?



向死而生

把“喪親之痛”變為一種人生的修行

願我們大家都能

早點正視死亡這件事

不要再怯怯不敢向前

這樣才能真正得

把親人的愛放在心底

早日釋懷,好好生活,不負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