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泰禾人員調整延伸至2018屆應屆“禾苗生”

閩系房企泰禾這次又將人員調整目標放在了入職不久的18屆“禾苗生”。

有消息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泰禾2018屆“禾苗生”的規模大概在400人左右,目前全國已經裁掉了100多人,而界面新聞進入了一個“禾苗生”維權群,人數為80人,包含了投資、運營、財務、成本、工程、設計等多個部門。

“我們是11月中旬被公司面談的,要求轉營銷崗位,不然就被裁掉。”多位“禾苗生”向界面新聞表示。

根據“禾苗生”出具的一份《崗位意見徵求函》顯示,根據公司戰略及2018、2019業務發展重點等客觀情形的重大變化,在秉承有效培養內部人才的同時,需要向一線業務單位進行資源傾斜,因此,將根據公司目前的世紀業務需求對人員、崗位進行統籌安排。

而面談的內容為,18屆的“禾苗生”部分轉為社招或營銷,部分被裁員。

據瞭解,此次裁員的大致標準主要有學歷及績效兩項,績效為C,直接裁掉;第一學歷非211、985,且績效為B及以上,可以調營銷崗。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標準也不盡相同。

根據一份泰禾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顯示,被解職的“禾苗生”將得到24000元的補償。

關於裁員理由,泰禾某區域人力回覆稱:“集團沒有明確告知,我們也比較被動,我們也跟集團反映過,但沒有答覆。”

“禾苗生”是泰禾人力資源的三級人才培訓體系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禾仕”、“禾芯”兩個體系,禾苗生從實習起便安排有“班主任(人資禾苗項目經理)-導師(直屬經理)-職業規劃顧問(公司高管)”三重培養體系。

針對禾苗生,泰禾制定了“一三五八”計劃,即基於“禾苗生”的個人能力、業績考評與集團發展需要,勝任者第一年,定級主管;第三年,定級高級經理;第五年,定級總監;第八年,定級副總經理,可見泰禾對此的重視程度。今年9月,泰禾2019年的“禾苗生”招聘計劃已經啟動。

不過,讓“禾苗生”參與銷售環節此前已經舉行過多次。

界面新聞了解到,泰禾為銷售業績制定了“湖灣計劃”,18屆“禾芯生”200人與18屆“禾苗生”200人加入到項目銷售工作中,時長6個月,其中廈門灣項目就佔到300人,“禾苗生”薪酬不變,“禾芯生”底薪8000元。

而在今年泰禾福州的去庫存“風暴行動”中,再次啟用10名“禾苗生”。

今年,泰禾人事動盪頻繁,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泰禾開始裁員,裁員總體比例達30%,涉及北京、上海等區域,裁員規模大概在二三百人。

對此,泰禾集團回應稱,集團只是在優化人才結構。“我們集團現在正在推行‘精英文化’,這是自然的淘汰和人力重新整合的過程,在淘汰的同時,我們正在同時招入更多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接近泰禾集團的相關人士稱,泰禾集團的禾苗生招聘屬於“管培生”項目。“管培生”是以培養公司未來領導者為目的的人才培養項目,禾苗生需要回歸“管培生”本質,對於不符合“管培生”的人員,如在試用期內績效成績不合格的,公司以直接優化為導向,而對於不符合管培生標準的人員,可轉崗,調整為非禾苗身份。據被調整的人員透露,本次調崗被要求調整到一線營銷崗位,而根據《崗位意見徵求函》顯示,本次向一線業務單位傾斜的人員調整計劃,的確也主要集中在營銷崗位。這與此前泰禾集團大張旗鼓進行的湖灣計劃有相似之處。

對於是否轉崗為營銷人員,泰禾公司進行了崗位調整的意見徵詢,對於不接受本次崗位調整的禾苗生,據瞭解,泰禾集團提供了1個月的緩衝期為禾苗生了解營銷崗位提供支持,對於最終決定不接受轉崗的禾苗生提供遠高於法律規定經濟補償金標準。

據瞭解2018年入職的禾苗,平均薪酬水平基本在1萬-1.5萬/月,碩士年最高收入為21萬。而目前泰禾集團仍在正常進行的2019年禾苗招聘,有候選人透露泰禾集團開出了1.5萬-1.7萬/月薪條件,年收入可高達23.8萬。

而除了基層的業務條線,泰禾的高管團隊也陷入離職潮。

進入2018年,泰禾財務總監羅俊、上海區域副總經理鄂宇、泰禾集團副總裁丁毓琨先後離職,泰禾集團副總裁兼北京區域公司總裁錢嘉、泰禾集團副總裁廣深區域總裁許珂、泰禾文旅板塊的副總裁沈力男、泰禾副總裁主管商業的陳健豪先後離職。

不過,在房地產下行的軌道上,開發商裁員的消息也並不罕見,據統計,在銷售額前20名的房企中,至少7家房企明確提出裁員、優化員工結構或是調整崗位、提高考核門檻等方式實現瘦身。

另外,醞釀許久的員工持股計劃也於近期夭折,10月26日,泰禾集團公告稱,終止此前發佈的員工持股計劃。

公告表示,因考慮實際市場情況等因素,員工持股計劃未能在2018年10月26日之前完成標的股票的購買,遂決定終止。而在員工持股遇阻之後,泰禾又發起了關於增持股票的倡議,在堅持自願、合規的前提下,鼓勵泰禾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以及泰禾投資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泰禾集團股票。

泰禾承諾於2018年10月29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間淨買入的泰禾集團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的,若產生相應虧損由泰禾承擔。無獨有偶,陽光城、茂業商業、皇庭國際等企業都於近期提出了大股東兜底的員工增持的計劃。

對於志在衝擊2000億的泰禾來說,頻繁的人事變動無疑給這家房企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