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沒有好隊員,再優秀的教練也帶不出總冠軍;但即便你堆積了最好的球員,沒有好教練也一樣拿不到總冠軍。——題記

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斯蒂夫·科爾的執教能力究竟是什麼層次的?這位先後師從“東禪西孔”的關門弟子到底能不能比肩師傅,成為NBA歷史上前十,甚至前五的名帥?

從戰績看:80.1%的常規賽勝率,甚至超過了禪師的70.4%,也比波波維奇的68.7%、紅衣主教奧爾巴赫的65.9%和神算子萊利的63.6%要高得多。而在季後賽勝率上,科爾的75.9%也是遙遙領先,兩名恩師分別只有68.8%和60.3%。

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從榮譽看:禪師拿過11個總冠軍,紅衣拿過9個,神算子和諸葛波波各拿過5個,科爾和康寧漢姆各有3個。而波波維奇和萊利拿過3次年度最佳教練,德安東尼拿過2次。而偉大如禪師,也就1個年度最佳教練。科爾,自然也有1個。

從戰術看:禪師把三角進攻從大學帶到NBA,然後聞名全世界。波波維奇人送外號“亞歷山大圖書館”,是戰術屆的教授,善於因材施教和因人而異,比如07-08對陣太陽的“開場5秒砍鯊戰術”就是經典。萊利則戰術多變,既有湖人時代的SHOWTIME,快打旋風,又有熱火1.0時期的鐵血防守,後又過度到熱火2.0的全攻全守……而科爾,則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經驗,開創出了“死亡五小”和歷史上最複雜的半場進攻體系。

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我們說評價一個教練是否偉大,一看戰績,二看榮譽,三看能力。科爾三方面無疑都是聯盟頂尖,可以納入歷史最佳之一的討論,可是為什麼如今會有爭議呢?

其實很簡單:

1.有人認為科爾手上的牌好。從三巨頭到四巨頭,再到今年五巨頭。其實,但凡能奪冠的教練,手上一定都有好牌。沒有好牌,誰也不可能拿到總冠軍,看看失去了GDP的諸葛維奇就知道了——儘管他可能被認為是聯盟能力第一的主帥,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魔法。有個邏輯很多球迷沒認識到,如題記所說的辯證關係。沒好牌不可能有拿冠軍,但有好牌一樣要靠主帥凝聚。比如去年的綠軍少帥,在球隊失去眾多主力的情況下打進東決,一片歡呼,很多球迷甚至認為他的執教能力在科爾之上,原因很簡單,他牌一般,但打得不錯,所以能力肯定很強。而今年綠軍兵強馬壯,球迷慣性思維他應該一馬平川,結果卻如此掙扎,球不夠用,沒人幹髒活,進攻沒體系和章法……一系列問題都暴露了。其實類似的例子很多,足球界都有,很多所謂豪華陣容,說給只狗帶隊都能奪冠?但事實上果真如此?相反,多數打臉。巨星之所以能成為巨星,原因在於極強的自信心和鮮明的特點,然後才是能力。一個好的主教練要在善於保護巨星自信和特點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能力,實現1+1至少等於2的效果。遺憾的是,99%的教練做不到這一點。而科爾無疑是其中高手,能說服巨星進入自己的體系,並快樂的維持,獲得成功,本身就是一種“超級能力”。在籃球和足球界,有這麼一類主教練,善於接手爛攤子,帶領一堆平庸的隊員取得矚目的奇蹟,俗稱“補鍋匠”或“救火教練”。但這類頗受好評的教練一旦執教豪門,往往很難奪冠,玄學上說,他們缺乏“冠軍氣質”,但歸根結底,在維持巨星個性和自信的基礎上,打造統一的思維和體系,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2.有人說科爾受益於體系。這類質疑比第一類更不著邊際。首先,勇士體系本身就是科爾打造的。如果說馬克·傑克遜為勇士的防守還打過地基,做過貢獻。勇士如今的半場進攻戰術完全是科爾的個人創舉。讓我們來回顧科爾的智慧和勇氣。當他還是菜鳥主帥的時候,他先後提拔了3個全明星:“水花追”。有人說,勇士運氣好,或者把功勞放在管理層身上。其實,選秀都是賭博,而球員肉眼可見的天賦多數和順位適應,剩下的就是不確定性和“玄學天賦”。比如庫裡,你現在回頭看球探報告,優缺點沒有大的出入,但你哪裡能想到庫裡把優點做到了極致。比如追夢,身體條件就是二輪秀,矮內線,還沒自主能力,剛進聯盟你說他以後能被ESPN排聯盟前十,估計上帝也要暈倒。然而,我們換個角度想,他們的“玄學天賦”換言之是肉眼難辨的,且是極具不確定性的。如果科爾僅僅把庫裡當投手,哪怕他三分比現在還準,也許不過是個歷史級的三分神射手,而科爾根據庫裡的特點開發了“庫有引力”,瞬間球隊爆炸。而追夢雖然被認為是歷史上沒有模板的,獨一無二的防守類型,不靠單防能力,而靠協防和無差別對位取勝的革命DPOY,但如果沒有科爾的“五小”,不賦予他那麼大的責任,他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價值。更別說,開發追夢的組織能力,讓他自信爆棚,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普通的藍領。如今勇士打著全聯盟最複雜的陣地無球和掩護戰術,和全聯盟化繁為簡的擋拆戰術格格不入。有人說,火箭戰術那麼簡單,去年也沒差勇士多少啊?可是結果還是勇士贏了,有時王者不是總能笑傲江湖,往往就是決勝於瞬間和細節。總之,科爾一手打造了體系,是勇士體系之父,他受益於自己開創的體系,名正言順。而巨星爭相投奔的聚集效應,不正是對勇士氛圍和體系的肯定嗎?

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3.球迷甚至專家都往往厚古薄今。因為傳奇讓人仰望,而今天身邊的人則容易被我們忽視。尤其是,當我們用放大鏡關注科爾時,你固然會發現他的一些“錯誤”和“缺點”——儘管有時候,他們恰恰是傳奇的與眾不同。比如關於暫停的問題,我記得禪師以前就談專門談過自己為什麼有時在關鍵時刻不叫暫停——鍛鍊球員的承受能力,相信球員在重壓下的判斷強過對方。這個採訪後來成為禪師神秘能力的支撐點。但作為一個90年代初看球的球迷,當時禪師背鍋的次數可比現在科爾多得多,做喬丹的教練和做詹姆斯的教練難度是一個級別的,甚至更高。96年以後,公牛內部矛盾就已經激化了。而OK時期更是如此。但禪師最後證明了自己帶“強隊”的能力。多少年後,人們只會看到禪師獨步聯盟的11個總冠軍,看不到他受到的非議。而帕特·萊利,在熱隊1.0時期由於被喬丹壓制,而且打“醜陋”的防守籃球,甚至不少新球迷都認為他“水平很差”,哪裡知道他是showtime之父。偉大,往往需要沉澱,才能被認可。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一個偉大的人就要能夠承受不客觀的非議。

科爾的價值,或許要到幾十年後才會被正確評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