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今天這個時代,是中國第一次擁抱科學!中國的科學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時代,就是現在,而不是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當然,中國的科學以後會在世界上佔據更高的地位。這需要所有人都付出努力,都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

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評價,一向是個熱門話題。最近,這個話題的熱度更是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許多人認識到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認識到了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買到,認識到了自主創新是國家的根本。這些是正面的效應。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不過,也有不少錯誤的想法和做法還很流行,我們正好以此為契機澄清一下。一種常見的錯誤是胡亂吹捧中國的實力,動不動就誰誰震驚,誰誰慌了。

另一種常見的錯誤是,把中國說得巨弱無比,認為所有講中國成就的都是假的。在這些人看來,“中國以為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美國,那是假象”。我們不妨把這類文章稱為“神話體”。

那麼,中國的科技進步是神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總體上,中國排第一的科技領域雖然不是很多,但總是有一些,而大多數國家是一項都拿不出來。如果問中國排在世界前列的領域有哪些,那這個名單就相當長了,實際上包括大多數領域,例如衛星導航系統、航天、手機等。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許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看到中國強的地方,就極度興奮,而看到別的國家比中國強的地方,例如芯片,就極度沮喪。必須強調一下,這些反應都是錯誤的。世界是非常複雜的,科技是非常廣闊的。中國在很多領域做得不錯,同時美國或其他國家也在很多領域強於中國,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

也有人經常批評中國的不足,介紹其他國家的成果。但是一碼歸一碼,中國實際取得的成果還是應該承認。如果你一定要數不出一個外國比中國強的地方,才能承認中國有成果,那你等於是把標準抬高到了一種荒誕的程度,好比在奧運會上,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包攬全部金牌就一無是處似的。沒有任何國家能達到這樣的標準,也沒有任何理性的決策是基於這樣的標準做出的。

說得再大白話一點,好比現在有1000個科技領域,中國在100個領域領先,美國在800個領域領先,那麼正常的反應是承認差距,繼續努力。而許多人的反應,是把中國領先的全部抹殺,或者是把美國領先的全部抹殺。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如果你問,對於中國的科技報道,是積極的好還是消極的好?那麼回答是,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不實事求是就怎麼都不好。

把中國吹上天的“震驚體”和把中國貶入地的“神話體”,看似針鋒相對,其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都是由於無知和懶惰,對世界做出一種最省力、最簡單的解釋。

省力的結果就是像哈哈鏡一樣,把現實照得面目全非。實際上,這些人的目的不是對世界獲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緒的發洩。最滑稽的是,這兩種文章還互相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理由,好像眾人皆醉我獨醒。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在不同的觀點之間,真正的區別不在於是捧還是踩,而在於是否實事求是。一個觀點不會因為它是褒就自動正確,也不會因為它是貶就自動正確,只會因為實事求是而正確。只有在客觀認識現實的基礎上,才能根據現實而不是想象來決策。而為了客觀認識現實,關鍵就是要提高科學素養,既要了解具體的科學知識,也要了解科學的思維方式。

目前的世界科技格局究竟是怎樣呢?

1.傳統世界科技產業競爭分四類

第一類,是美國佔據壟斷地位的。最典型的,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統這一硬一軟兩大產業。一般人往往覺得美國特別強大,幾乎無處不在,其實主要就是因為這一硬一軟,因為你平時用的手機、計算機都離不開芯片和操作系統。芯片和操作系統是兩個非常核心的產業,我們應該下定決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攻克這兩個核心產業。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第二類,是多國競爭,中國作為一個重要跟隨者的。這樣的領域有很多,例如機械、石油、航運、飛機、手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競爭的多國當中並不一定都包含美國。因此,你如果是一個美國人,你也會很有危機感的,並不是像許多外人感覺的那樣,全面領先,穩坐釣魚臺。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第三類,是多國競爭,中國作為領先者的。這樣的領域還不是特別多,但是已經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鐵、港口機械、民用無人機、數字安防。作為一個後發國家,這是中國的巨大成功。我們對於中國的信心,很大部分就來自這些成功的經驗。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第四類,是雙頭格局,一般是中美兩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典型的例子有兩個,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這兩個都是普遍被認為對於未來非常重要,最有想象空間的,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先來看互聯網。請問,世界前十大互聯網企業來自哪些國家?回答是,美國有6家,中國有4家。其他國家呢,一家都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理性的原因是,網絡是邊際收益遞增的。就是說,如果一個網絡中現有的用戶越多,那麼一個新用戶從網絡當中得到的好處就越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老牌的發達國家,都沒有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美國在發達國家當中是人口最多的,美國的網絡企業長大得最快。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同樣的道理,中國在所有國家當中是人口最多的,而且我們其他的產業也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能夠給網絡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切技術條件,因此中國的網絡發展也非常蓬勃。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不但是鞏固了國內市場,而且在很多方面是引領世界潮流的,成為了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趨勢。

再來看人工智能。在這個方面,中國和美國的論文數和企業數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人工智能近年來一個主要的研究領域,在原理、算法層面的基礎研究當中,還是美國佔據主導地位。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中美比其他國家高一個量級,而且中國增長最為迅速。其實不只是人工智能這樣的新興領域,在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中,中國所佔的比例都越來越大,整個世界的基礎研究正在向雙頭格局演化。

舉個例子,它用的指標叫做“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這是由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自然》提出的一個指標,用來衡量各個國家或者各個研究機構的基礎研究的產出。

自從有自然指數的統計以來,也就是2012年以來,美國就一直是第一,中國一直是第二,德國一直是第三。你也許會問,這個數據是到2016年,那麼2017年的數據是什麼樣的呢?回答是:最近《自然》雜誌修訂了自然指數的計算方法,擴大了數據來源。按照新的計算方法,中國的自然指數在2017年又上升了13.3%,而美國下降了1.4%。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現在美國的自然指數大約是中國的2倍,中國也大約是德國的2倍。如果我們問,第一集團包含哪些國家?大家都會同意,第一集團只有一個國家,就是美國。那麼,第二集團包含哪些國家呢?這就是個有趣的問題了。你可以說,中國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一起,構成一個第二集團。無論如何,中國的上升是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大趨勢。

2.第五類科技與中國科技的世界定位

在前面說的那四類之外,其實還有第五類,是由中國開創的。這一類目前只有一個例子,就是量子保密通信。它是人類已知的最安全的保密傳輸方法。

3.從歷史縱深理性看待中國科技成果

回想一下,40年前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是一個什麼狀況呢?當時外國輿論的一個非常常見的評論是:中國提出了規模宏大的現代化計劃,真是可喜可賀,不過這個花費要以萬億美元計,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籌集到如此巨量的資金,——這得賣多少石油、煤炭、木材啊?

你看,在那時的人看起來,中國要賺錢只能靠賣原材料。那麼,實際的歷史軌跡是什麼樣?

是中國籌集到了巨量的資金,成功地支撐了現代化建設,但是並不是來自出口原材料。那時沒有人能想到,中國變成了一個出口工業品的國家!更沒有人能想到,中國變成了工業產值世界最高的國家!

別吹上天,莫貶入地!中國科技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短短几十年,中國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這時再也沒有人認為中國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了,不過絕大多數觀察僅僅集中在經濟上。那時還很少有人關心中國的科技水平,如果說有的話,最常見的評論也是:中國全靠山寨!

在很多人把“中國全靠山寨”當成了默認的事實之後,常見的評論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善意的就是說:中國不能總靠山寨,將來總是要自己研發的。惡意的就是說:中國只會山寨,因為中國人不會創新。

“中國人不會創新”不只是外國人的說法,我親耳聽到過中國人這麼說,而且是地位相當高、對社會有很大影響力的中國人。我後來對科學傳播有熱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受到了這樣的刺激。我當時就在現場反駁了他,後來也不斷地在反駁類似的論調。

2008年左右,很多媒體在轉載一篇文章,號稱是來自蘭德智庫的,標題叫做《2020年,中國將會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蘭德智庫確實是在2005年出了一個預測中國前景的報告,這是報告當中的一句話。但這篇文章是把蘭德智庫的一部分原文和一些人的私貨拼貼在了一起,湊成了一篇對中國人的謾罵,結果許多媒體還當真地轉來轉去。

在差不多的時間,還有許多人在轉載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一段話,出自她的著作《治國方略》。撒切爾夫人說:“中國成不了超級大國,因為……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

現在我們知道,這些論調都是錯誤的。實際上不用到現在,當時我就知道這些論調是錯誤的,因為我知道中國有很多創新。

如果你能想起這些不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你就會注意到,現在你擔心的不是吃不飽飯,不是沒有足夠的原材料出口換錢,不是“中國人不會創新”,而是“中國的芯片不如美國”,這已經是一個多麼巨大的進步了!

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視線向歷史縱深放得更遠一些,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更加驚人的道理:當你進入高科技的競爭時,在某種意義上你就已經勝利了。

這裡的關鍵在於,科技競爭並不是戰爭,雖然我們經常這麼比喻。戰爭是破壞性的,用博弈論的術語說,戰爭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而科技競爭是正和博弈,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把蛋糕做大的。在科技競爭中,並沒有傳統意義的失敗者,實際上所有的參與者都會從科技進步中獲得好處。在這個意義上,科技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而且是全人類最偉大的事業。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的科學界都天然地樂於幫助其他國家的科學進步,科學家是天然的國際主義者。我在美國的博士後導師們都跟中國有很多合作,為很多中國科學家提供過熱心的幫助,包括中國量子化學的兩位奠基人徐光憲和唐敖慶在內。同樣的道理,中國的科學界也在幫助很多國家的科學進步。

在這個方面,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都天然地站在一起。我們希望的是,中國、美國以及世界上所有國家,大家都在進步,為人類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4.一個國家如果成為了以科技為基礎的工業國,那麼它再怎麼都不會太差。例如意大利,一提到這個國家你可能想到很多笑話和吐槽,但是別忘了,即使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意大利仍然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

是的,我說的是“即使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這是因為意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都成功地跳反了,跳到了戰勝國的一方,堪稱神走位!如果你對意大利的瞭解超過意大利麵和意大利炮,那麼你就會知道,意大利的汽車、機械和化工產業都是十分強大的。例如法拉利、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等豪華汽車,都是意大利品牌。

現在你想起意大利的實力了吧?同樣的道理,還有德國。即使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德國仍然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這是因為,德國的汽車、電子、機械、化工、光學等許多產業都非常發達。德國的強項我就不用多介紹了,甚至有時你會感到德吹太多了,已經吹過頭了。

總體而言,十九世紀時的工業國現在仍然過得不錯,因為它們仍然是科技先進的工業國。工業國跟農業國有質的區別,因為科技能帶來無限的增長可能,而農業的增長空間十分有限。這才是基本面,好比冰山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反過來,如果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礎上,那麼即使現在是富裕的,也並不可靠。如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落入了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是它們沒有成功地發展科技。又如一些西亞國家,靠賣資源就富了,但自己幾乎毫無技術能力。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近百年來不懈奮鬥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把自己提升到了高科技競爭的層次。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價值觀:科學本身是好的。就基本的動機而言,科學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不是為了實用。但是當發現了新的原理之後,科學的用處卻會遠遠超過單純追求實用的做法。科學,是人類最偉大的“無用之用”!

實際上,科學對於中國人是一個新鮮事物,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想想看,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尋找解決方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的思路是,開發一個新的軟件,製造一個新的機器,或者提出一個新的原理。習慣於用科學技術來解決問題,這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本質特徵。

因此,我希望大家注意到一個重要的定位:今天這個時代,是中國第一次擁抱科學!中國的科學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時代,就是現在,而不是歷史上的任何時期!

當然,中國的科學以後會在世界上佔據更高的地位。這需要所有人都付出努力,都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