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雙高”目標可使局面豁然開朗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11月20日在工銀國際和財新傳媒聯合舉辦的“2018國際投資論壇”上表示,“我們下一步應該切實加快推動國資國企、土地、金融、財稅、社保等重點領域的改革進程,在建立一個高標準市場經濟方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劉世錦同時表示,中國下一步應該確立一個“雙高”目標,即要建立一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實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確立‘雙高’目標後,可以使國內外局面豁然開朗,變被動為主動。同時,可以在更高平臺上爭取新的國際有利環境,贏得新的發展機遇期。”

劉世錦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按照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市場經濟的要求,落實好關於改革開放的要求。把這些要求落實到位,中國就在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上邁出了很大的步伐。

“從改革的方法來講,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試驗相結合。頂層設計主要是指方向、劃底線,更多激發地方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 劉世錦強調。

在同一場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當前,我國宏觀調控應當更好地平衡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更加側重於以改革的思路進行短期需求管理、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為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應當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內需足,具備維護經濟穩定並深化改革的條件和基礎。”徐忠說。

具體來看,徐忠解釋,一是國內消費體量增長、結構優化,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二是產業鏈完整,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強;三是地域廣闊,不同地區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發展水平上存在差異,在國內統一市場下能優勢互補、梯度發展、優化資源配置,迴旋餘地大;四是改革紅利潛力大,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體制性結構性矛盾,解放生產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質量不斷改善。(記者 朱寶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