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後4年就晉升為教授,他是位一路“破格”的80後博導

2015年12月,32歲的程鈺間入選國家第二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從14年前考入電子科技大學懵懂青澀的毛頭小夥子,到今天頭頂國家級傑出人才光環,這位年輕的80後教授,用勤奮和汗水在成電舞臺上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夢想。

博士畢業後4年就晉升為教授,他是位一路“破格”的80後博導

名師護航 一路“破格”

27歲博士畢業,28歲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0歲破格晉升為博導,31歲破格晉升為教授。過去四年裡,他還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傑青計劃”、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等。

面對眾多紛至沓來的榮譽,程鈺間寵辱不驚。他說,要感謝這一路來支持和幫助自己的人,特別是自己的兩位導師。

時間回溯到2005年,那個選秀風潮席捲全國的夏天。當萬千少男少女執著於“明星夢”時,程鈺間懷揣著“科學夢”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磁場與微波通信專業畢業,被保送至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走上了他為期5年的碩博築夢路。

程鈺間到東南大學後,等待他的是兩位“大牛”導師:一位是專業造詣極強的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洪偉,一位是學術敏感度極高的加拿大兩院院士吳柯。與兩位IEEE Fellow相識,讓這位初出茅廬的80後學術新人感到幸運至極。

吳柯教授常年在國外,洪偉教授學術工作繁忙,程鈺間並沒有多少時間跟隨在兩位導師身邊,這讓他感到有些茫然。他開始試圖自己尋找方向,執著的信念使得前行的方向日漸明朗。

本世紀初,吳柯教授率先提出了基片集成電路(SIC)的全新概念,在這樣一個全新領域,程鈺間終於找到了自己閃光的價值。

與洪偉教授商量後,他們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基片集成技術去做多波束天線。憑藉紮實的專業知識、師生的默契合作,一系列關於基片集成電路和天線的論文、發明專利得到了學界的認可。程鈺間的博士論文《基片集成波導多波束陣列天線的研究》被評為201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相遇獅城 面授機宜

2012年,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郭永新教授的邀請,程鈺間在這座花園城市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生活,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研究員。短短一年時間,他在IEEE Trans.上發表了4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美麗的獅城到處充滿著偶然,時刻給人以驚喜。在程鈺間工作的辦公樓對面,恰巧有一位同樣來自母校電工學院的青年人陳益凱。此時,程鈺間已經獲得了“全國優博”,而陳益凱也在為2013年的全國優博評選做準備。一有時間,陳益凱就向程鈺間取經求教,而程鈺間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你只需要專注於一點,把自己的優勢體現出來就好了。”

程鈺間建議陳益凱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如果你專注於學術,那你就儘量多發一些高檔次的論文,讓大家能一目瞭然地看到你的研究成果。”陳益凱對程師兄的這席話一直記憶猶新。

“到底是填報在影響因子高但口碑不太好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還是填報在影響因子不高口碑卻很好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在學術成果的填報上,程鈺間也給了陳益凱很好的建議。陳益凱聽取師兄的經驗之談,在自己的材料裡填寫了後一類論文,因為“口碑是日積月累積攢起來的,更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程鈺間將自己獲得全國優博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師弟,陳益凱也不負眾望,憑藉過硬的學術功底入選2013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兩位80後成電青年,因此結下了更加深厚的友誼。

追逐夢想 全心育人

在別人的眼裡,程鈺間的生活很單調,因為他

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在程鈺間的眼裡,他認為自己的生活很豐富,“我樂在其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程鈺間主要從事微波、天線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他認為,無線系統小型化、更高頻率的發展趨勢等對其核心部件——天線提出了新要求。

針對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天線需要實現三維立體到平面集成的結構突破;針對更高頻率的發展趨勢,需要實現毫米波頻段的平面集成天線。

針對毫米波平面集成天線效率低、帶寬窄問題,他提出了高效寬帶平面饋線模型;針對毫米波頻段波束掃描成本高問題,他提出了平面集成波束成形結構;針對毫米波平面集成天線方向圖綜合、極化控制難問題,他提出了平面陣列天線輻射特性調控方法……

他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些難題一一化解,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

近年來,程鈺間先後在SCI發表論文41

篇,含IEEE Transactions18篇、Proceedings of the IEEE特邀論文和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封面論文。此外,程鈺間還獲得授權發明專利共25項,並且作為項目負責人或主研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子課題、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等多項科研項目。

程鈺間在學術界聲名鵲起,他的相關研究成果也吸引了IT巨頭華為公司的關注,雙方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其研究的平板天線應用於該公司的便攜式先進微波系統中,所採用的賦形技術滿足了歐洲天線模板的標準,並作為概念新品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參展。因為該設備顯著地降低了現有微波點對點通信前端的重量、體積和成本,因而備受關注。

“凡事就是要拼盡全力,做到極致,力爭最好。同樣做一件事情,為什麼別人能攀登高峰,而你卻停留在低谷,究其原因終歸是你做得不夠好。”程鈺間將恩師洪偉教授的這一理念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也用來教導自己的學生。

程鈺間說,大學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養。講臺上的程鈺間更多的是像一位兄長,他在上好《高等電磁場理論》等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同時,還擔任了電工學院和格拉斯哥學院多個本科生班的班導師。他牢記教師教書育人的天職,努力將自己科研探索的成果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

“我提供你想要的所有,飛多高就憑你自己。”

程鈺間經常對學生如是說。他盡心盡力助推學生成長成才,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拓國際視野。他指導的研究生畢業時幾乎都發表了SCI論文,2012級碩士研究生吳傑還獲得了2014 IEEE亞太天線傳播會議學生論文獎。

“當時在會上,是我的導師洪偉教授為吳傑頒獎。”程鈺間回憶道。他看到導師眼裡的肯定和期許,自己前行的腳步充滿了力量。

程鈺間說,自己還是個新人,要走的路還很長,希望在成電譜寫更加絢爛的無悔人生,從成電展翅高飛。

博士畢業後4年就晉升為教授,他是位一路“破格”的80後博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