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或罰25億美元,中國對三大存儲巨頭涉壟斷調查有重大進展


每家或罰25億美元,中國對三大存儲巨頭涉壟斷調查有重大進展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反壟斷法》實施10週年有關情況及展望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局長吳振國在會上表示,根據舉報,今年5月底市場監管總局對三星、海力士、美光公司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開展調查,從三家公司調查獲取了大量證據資料,我們又對數十家下游企業開展了調查取證,並對取得的證據資料進行梳理和甄別。他透露,目前,對這3家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下一步,反壟斷局將對案件的相關市場界定、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定性等方面開展研究論證,依法做好案件調查處理工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每家企業或罰25億美元

據報道,對於反壟斷局官員的表態,三星、SK海力士、美光拒絕置評。

據悉,這三家公司控制著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芯片全球市場的95%,這類芯片廣泛用於電腦和智能手機。

美國研究公司IC Insights介紹,DRAM芯片價格在過去30年大多數時間裡呈現穩步下降。然而,2017年,每比特(單層存儲單元,bit)價格上漲47%,今年延續了漲勢。

得益於售價增長及銷量增加, 美光2017財年、2018財年創佳績,2017財年Q4營收同比大漲91%;整個2018年美光收入同比增長49.5%,淨利潤增幅178%,創新高。

與此同時, 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儲芯片消費國,受存儲芯片漲價因素,2017年,中國進口存儲芯片889.21億美元,同比增長39.56%。

根據美光、三星、海力士財報,2017財年,三家公司的半導體業務在中國營收分別為103.88億美元、253.86億美元、89.08億美元,總計446.8億美元,同比2016財年的321億美元增長39.16%。

芯片的高成本損害了許多電子產品製造商。今年4月,國內一些下游企業在美國提起集體訴訟,聲稱這三家公司合謀推高DRAM價格,相關案件目前仍在審理中。由於存儲芯片價格異常上漲,今年5月底,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了對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公司的反壟斷調查。

援引SK證券(SK Securities)的介紹,2017年中國佔美光半導體產品銷售額的51%,佔三星銷售額的40%,佔SK海力士銷售額的33%。 SK證券分析師金永佑(Kim Young-woo)表示,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如果被認定操縱價格,那麼這三家芯片製造商中的每一家都可能被北京方面罰款逾25億美元。

另據報道,如果裁定三大巨頭存在價格壟斷行為,並按照2017年在中國銷售額進行處罰,那麼罰款額將在4.4億美元—44億美元之間,而如果考慮從2016年至今的市場行為,以2016-2017年度銷售額進行處罰,那麼罰金將在8億美元—80億美元之間。

韓企集體焦慮

價格壟斷行為在寡頭壟斷行業屬於常見市場行為。不過,中方的調查將給芯片製造巨頭三星蒙上了陰影,“該公司近年不斷飆升的利潤幾乎完全由內存芯片推動,電腦服務器和加密貨幣挖礦設備都離不開這些芯片”。

報道稱,北京方面對扶持國內科技集團(包括芯片製造商)的興趣,也令韓國科技產業受到空心化的威脅,今年半導體佔韓國全部出口的20%。

“此舉將加大壓力,要求企業削減DRAM價格,並與中國企業合資建立更多的晶圓工廠,從而推動技術轉移到中國,” 金永佑說。

韓企業界曾向政府呼籲推出“韓國製造2025”,韓國四大經濟團體之一的大韓商工會議所會長樸容晚曾坦言,韓國出口太過依賴半導體,應予以改善。

韓國《中央日報》20日刊文稱,在韓國,對於撐起韓國經濟的半導體產業的警告正在逐漸增多。存儲芯片DRAM的價格下滑,出口增勢放緩,行業前景已十分暗淡,如果連半導體企業的增長勢頭都被削弱,明年韓國的經濟將可能會墜入深淵,令人擔憂。

以上圖文內容均轉載自訂閱號:電子工程世界(微信搜索 eeworldbbs 關注)

歡迎微博@EEWORLD

如果您也寫過此類原創乾貨歡迎將您的原創發至:[email protected],一經入選,我們將幫你登上頭條!

聚焦行業關注熱點, 瞭解科技最新前沿

敬請關注EEWorld電子頭條

手機訪問:http://www.eeworld.com.cn/mp/wap

電腦訪問:http://www.eeworld.com.cn/mp

與更多行業內網友進行交流請登陸EEWorld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