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

在全國大中型城市中,北京市平均通勤距離和通勤時間最長。數據顯示,報告中涉及的十個城市的通勤距離均超過8公里。其中,北京市的平均通勤距離最長,達13.2公里;同時,北京市通勤時間也最長,達到56分鐘,武漢市通勤時間最短為43分鐘。

在北京,接近2成上班族的通勤路程超過25公里。數據顯示,北京有17.1%通勤人群的通勤路程超過25公里。通勤路程小於5公里的通勤人群相對較多,達31.8%,但與國內同級別城市相比,深圳市通勤路程小於5公里的通勤人數佔比達50.7%、廣州達47.2%。北京上班族的通勤路程更長,難度更大!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北京通勤情況處於如此境地?

城市規劃及道路設計不完善

由於歷史原因,北京市的城市規劃僅在原有老城區的基礎上進行規劃,這就造成了工作區域集中在較為繁華的老城區,居住地集中在周邊區域。隨著不斷髮展,“職住分離”的問題愈發嚴重。另外,城市建設初期,大部分街區都是在大院基礎上形成的,佔地面積很大,以大街區為主;同時,房地產開發時,地產商也喜歡大片拿地,開發成大型小區,這就導致北京大街區居多,然而封閉的大街區必然導致路少、密度低。

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監測報告》顯示:北京市道路網密度為5.59,較超大型城市中排名第一位的深圳,少了接近4個點;較超大型城市的平均路網密度少1.71個點,甚至低於特大型城市的平均路網密度。

北京公交體系不夠健全

數據顯示,北京地鐵車站密度遠沒有達到一個國際大都會應有的水平。與巴黎、紐約、首爾等同級別城市比較,北京市地鐵的車站密度僅為0.02個/平方公里;密度最高的歐洲城市巴黎0.76個/平方公里是北京的38倍,亞洲密度最高的城市首爾0.50個/平方公里是北京的25倍。

近期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佈的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中,北京排名第75位,僅次於香港、蘇州位列中國第三位,然而,大部分通勤人群對此排名嗤之以鼻。想要民眾不再認為北京上榜全球最宜居城市是個冷笑話,北京還有許多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