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導讀:說起王亞偉的名字,絕對是中國資本市場響噹噹的存在,因早年在公募基金業績突出,被稱為“公募一哥”,更被視為中國的巴菲特。

後來王亞偉轉行私募,也曾取得耀眼的成績。但是,今年以來,王亞偉的日子很不好過,除了管理的產品全面虧損外,還被曝出旗下產品提前清盤。

而這只是12萬億私募市場的冰山一角,在浩浩蕩蕩的私募產品清盤潮中,從業者忍不住發問:私募的春天還有多遠?

王亞偉旗下產品提前清盤

A股雞飛狗跳,私募也好不到哪兒去,在氣溫越來越低的嚴冬時節,私募大佬王亞偉旗下產品被曝提前清盤。

據基金業協會備案數據顯示,王亞偉公司千合資本旗下的中鐵寶盈祥雲3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已經提前清盤了

中鐵寶盈祥雲3號成立於2016年3月1日,並於同年3月25日成功備案,基金類型為基金子公司,託管人招商銀行,運作狀態為“提前清算”。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對於任何一個基金經理而言,基金提前清盤都不是一個好兆頭,更何況像王亞偉這樣光環加身的私募大佬。相信若不是情非得已,王亞偉絕不會出此下策。

除了提前清盤的中鐵寶盈祥雲3號,王亞偉管理的其他基金產品業績也不好看。目前,王亞偉旗下產品有最新淨值展示的合計19只,平均收益為虧損14.5%

其中,王亞偉管理的拳頭產品“昀灃”系列,6只有淨值數據的基金平均虧損超24%,而昀灃3號近一年虧損接近40%,位列虧損榜倒數第一名。

此外,2018年至今,王亞偉管理的千紙鶴1號虧損31.76%,雲豹三號虧損23.21%。由此可見,王亞偉管理的產品幾乎全面虧損,而且幅度不小。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截至目前,上證指數的年漲幅約為-20%,王亞偉管理的大部分產品已經跑輸了大盤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王亞偉旗下清盤的產品僅一隻,且旗下不少產品,總體收益依然是賺錢的,而今年回撤多一些。

私募現5年來最大清盤潮

因為王亞偉的名人效應,中鐵寶盈祥雲3號提前清盤獲得外界廣泛關注,但這只是12萬億私募基金市場上的冰山一角。

放眼整個私募行業,今年以來,已有大批私募基金主動或被迫清盤。尤其國慶節之後,私募基金清盤加速進行。

10月份,A股幾大指數創下年內新低,

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更是創出三年來新低。國慶節後第一週,上證指數跌破2638點重要關口,最低跌至2449點;創業板指也一度跌破1200點重要關口,最低跌至1184點。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A股長期震盪調整,與其生死相依的私募行業也深受波及。今年以來,私募行業平均收益為-11%,而10月份的平均收益為-4.32%,十大策略當月收益均為負數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在此背景下,私募基金清盤現象逐漸成為行業常態,並且愈演愈烈,形成近5年來規模最大的清盤潮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共有4,045只私募產品清盤,涉及1,942傢俬募機構。回顧發現,2014年至2017年,清盤的私募產品數量分別為782只、1,824只、2,288只和3,572只。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由此可見,2018年前三季度的私募產品清盤數量,已經遠超去年全年,創下近5年清盤數量之最。

據悉,私募行業平均清盤線一般在0.7元左右。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市場上有1,539只私募產品淨值在0.7元-0.85元之間,還有1,116只私募產品淨值在0.7元以下,涉及619傢俬募機構,清盤風險如影隨形。

12萬私募基金首現負增長

在私募產品清盤潮背後,整個私募行業的形勢也大不如前。2018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下行的背景下,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新基金髮行數量、基金管理人數量、新增備案數量都明顯縮水。

據私募備案登記月報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底,私募基金總管理規模為12.77萬億,相較9月份下降了312.95億元。這是自2015年1月以來,

私募基金總規模首次出現下降

與基金規模同步下降的,還有新基金髮行數量。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私募基金共發行16,952只產品,最近幾個月的發行數量一直在1,000只左右,與去年高峰期相比明顯縮水。

以剛剛過去的10月份為例,今年10月份新備案私募產品975只,其中新備案證券類私募產品506只,佔比51.90%,較去年同期(999只)下降49.35%,環比上月(657只)下降22.98%。

新基金髮行數量驟減,又與基金管理人數量息息相關。截至2018年10月底,管理人數量共8,923家,較上月僅增加1家。其中,百億規模以上的私募機構數量為235家,比9月份減少了3家。

私募管理人的備案積極性也提不起來。據基金業協會數據,今年10月份新備案私募管理人63家,其中證券類私募管理人15家,較9月份(52家)減少超過70%

,不到去年同期的10%。

今年前三季度,私募基金的增速也呈現直線下滑趨勢,詳情如下:

一季度,私募規模增長0.94萬億,管理人增加954家,基金產品數量4,622只; 二季度,私募規模增長0.56萬億,管理人增加503家,基金產品數量增2,814只; 三季度,私募規模增長0.2萬億,管理人僅增352家,基金產品數量僅增483只。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私募監管層層加碼

在私募行業遭遇資本寒冬之際,管理層對私募行業的監管並未放鬆,反而不斷加碼。

11月19日,證券業協會披露了一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名單涉及319個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時限自2018年11月19日開始,截止日期為2019年5月18日 。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列入黑名單的319個配售對象中,有多個機構賬戶和私募基金賬戶,而私募大佬但斌旗下的東方港灣5號私募投資基金格外引人矚目。王亞偉之外,又一私募大佬形象受挫。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證券業協會出拳之後,基金業協會馬上追隨。11月20日,基金業協會官網發佈《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基金產品的命名規則提出最新嚴格要求。

《指引》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通過契約、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組織形式募集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命名,

不得使用“保本”、“穩贏”、“避險”等字樣,不能用“最大規模”、“最強”、“500倍”等誇大業績,也不能借用金融機構、名人的名稱做徵信。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2019年會是私募的春天嗎?

有私募從業者感嘆,今年的行情格外難做,感覺比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熊市都要慘烈。但是,冬天遲早會過去,熬過冬天就是春天。

實際上,不止國內市場,今年以來,整個國際經濟環境都處於震盪調整期。近日,投資大師James Cordier在一段視頻中哽咽面對投資者,坦陳了他所在公司管理的產品遭遇了災難性爆倉


再見,股神!王亞偉虧到清盤,12萬億私募何去何從?

James Cordier

James Cordier在國際資本市場享譽20年,曾著書《The Complete Guide to Option Selling》(中文譯為《期權出售完全指南》)。想不到這樣一位殿堂級的投資大師,也倒在了今年的資本寒冬中。

但是,市場上也不乏樂觀者。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過度悲觀的行情中可能也有賺錢機會,基金提前清盤也是及時止損的一種理性操作,可以將剩餘資金投入其他理財產品,從而擴大收益。

目前,2018年僅剩不足一個半月,而即將到來的2019年早被寄予厚望。當新的一年漸行漸近,私募的春天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