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軟件“遊戲化”牟利央視狠批 業內:這招不該是APP的“偉哥”

教育是慢熱行業,想從孩子這賺快錢,賺黑錢的,請繞道!


學生軟件“遊戲化”牟利央視狠批 業內:這招不該是APP的“偉哥”


最近央視報道,去年11月就曾被曝光涉黃的“中小學生學習類App”,又死灰復燃了。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廣東、北京等地的家長又反映,學習類App的亂象捲土重來,不少學校推薦使用的作業App成為了網絡遊戲的藏身之所。

節目中,深圳的趙先生向央視記者反映,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每天都在使用一款名為“一起小學學生”的手機App,因為老師要在上面佈置家庭作業。可最近,他發現孩子在完成App中的作業後繼續抱著手機不放,當他仔細查看後發現,這款App中出現了網絡遊戲的界面。


學生軟件“遊戲化”牟利央視狠批 業內:這招不該是APP的“偉哥”


據瞭解,“一起小學學生”軟件中學生通過做題可獲得內藏的“成長世界”等多款遊戲的虛擬道具獎勵、建設自己的家園,在節目中某家長在孩子的纏鬧下為這款教育軟件內藏的遊戲連續付費了1000餘元。

別把遊戲化當成APP的“偉哥”濫用

同時這款教育APP的推廣過程中,亦採取了深入校園推廣的方式,老師若採用讓學生使用則可獲得“話費獎勵”,同時作業可自動在線生成、免去了老師“出題之憂”,節目中教育專家對教師的“不作為”給予了嚴厲批評。

央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一些學習App的運營者,除了利用教學的幌子推廣遊戲以外,還有更“滑頭”的做法,就是將App裡的遊戲通道轉移到了微信公眾號中,把中小學生用戶引導到App以外的地方,試圖逃避監管。

在小格雷看來,今日央視的點名批評把矛頭轉向了日益商業化的教育產業,比如節目中曝光的“一起小學學生”APP的開發商“一起教育科技”的總融資額高達38億元,今年9月5日的單日下載量高達40多萬次,堪稱教育行業的爆款。

誠然,“遊戲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用戶、增加用戶粘性、提高產品效果的領先設計思路,海內外關於“遊戲化”已有多本專著,同時當前應用“遊戲化”的行業越來越多,但是在一款針對未成年人的教育軟件中直接植入遊戲產品、並以遊戲為產品付費點,這多少有些偏離了“遊戲化”善意應用的本意。

理應有所“不為”

本期央視新聞聚焦教育軟件的亂象、可以說指出了目前高速發展的教育行業的根本性問題,一個過分商業化的教育行業、也許偏離了教育公益性的屬性,尤其是在目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沉重、教育資源各地不均衡的情況下,提高教育質量、豐富教學手段、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才應該是最重要的工作。

學生軟件“遊戲化”牟利央視狠批 業內:這招不該是APP的“偉哥”

從遊戲行業來看,相信很多遊戲從業者都不會認同教育軟件中加入遊戲變現的做法,也不會接受“一起小學學生”開發商是一家合格的教育軟件公司、更不會認同他是一家遊戲公司。保有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心和良知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對身處教育行業的公司來說,這種覺悟理應更高。


學生軟件“遊戲化”牟利央視狠批 業內:這招不該是APP的“偉哥”


對於微信生態中出現的這些亂象,今日小格雷瞭解到,此前微信已對家長投訴、主管部門點名的教育類公號、小程序亂象做了相應的查處,相信後期微信平臺將加大懲處力度,杜絕此類違規現象的蔓延和發生。

有些錢註定是不能賺的,這提醒了教育行業、遊戲行業的從業者,保護好孩子才能真正發展自己。對待程序普遍“遊戲化”、“社交化”這件事,你會站哪一邊呢?


學生軟件“遊戲化”牟利央視狠批 業內:這招不該是APP的“偉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