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參觀團30餘人參觀克拉斯工廠

說起德國克拉斯(CLAAS),農機圈子裡應該都有其“高品質”的印象。這家始建於1913年的老牌家族性農機企業,經過兩三代克拉斯的努力,如今已經是歐洲最大、世界前五的跨國農機巨頭。

2018年預計克拉斯全球總收入會超過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8億元),而上一財年的收入總額為37.61億歐元,其中研發投入達到2.176億歐元,研發投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約為5.8%;全球員工總數為10961人,其中技術學徒677人,實習生與培訓生277人。

本次農業機械專業技術考察團考察的是克拉斯在哈斯文克的工廠,該工廠主要生產聯合收割機、大型青貯機和重型拖拉機(德國人稱為牽引機車),其中還有部分關鍵部件和總成在這裡生產,之後運往世界各地的裝配線。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中國農機院院長王博(右)贈送克拉斯禮物

德國克拉斯在業界被稱為“FIRST CLAAS”,享有“收穫專家”的美譽,在歐洲每三臺收穫機就有一臺LEXION,每兩臺青貯機就有一臺JAGUAR。

克拉斯產品在農機行業還以高價聞名,是世界上最貴的農機,被稱為農機中的奢侈品。克拉斯為何價格高昂,而如此高昂的價格為何又有如此受市場歡迎?我們隨考察團一行,走進克拉斯的生產車間,來一探究竟。

1.克拉斯簡史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克拉斯第一個專利打結嘴

如上文所說,克拉斯始建於1913年,但哈斯文克基地是1919年搬遷的新址。最初克拉斯憑藉在打結器上的專利,成功製造並銷售秸稈打捆機。打結器上的打結嘴,也是克拉斯公司歷史上第一個專利。

在20世紀30年代,克拉斯開發了特別適合歐洲收穫條件的第一代聯合收割機,並將這種牽引式的聯合收割機於1937年大批量生產,自走式聯合收割機則是在1953年開始生產的。

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克拉斯業務範圍不斷擴展,典型事件是1962年在法國梅茨建立工廠,並先後開發牧草收穫機業務、研發甘蔗機和圓捆打捆機。其中,1968年在哈斯文克啟動的製造系統工程對工廠改進至關重要。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克拉斯陸續在大方捆打捆機、大功率穀物聯合收割機以及農業信息系統方面投入巨大精力,並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如1995年投產的LEXION系列收割機,最高可實現收穫作物40噸/小時,之後的LEXION收割機一直保持著世界收穫作業吉尼斯紀錄。

而克拉斯在電子、衛星信息系統支持的精準農業方面,也頗有建樹。如今,克拉斯的大部分設備,都可以實現自動作業並收集和分析數據。

到21世紀,克拉斯也加快了發展步伐,併為農業裝備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手段。如2000年前後,克拉斯先後設立了金融服務支持,建立新的零部件物流中心,耗資5500萬歐元改造新建了哈斯文克的基地。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克拉斯早期量產的收割機

2002年在印度生產水稻聯合收割機,2003年收購雷諾農機業務51%股份順利邁入拖拉機領域。2005年克拉斯營業額首次超過20億歐元,並將業務實質性地擴展到俄羅斯和中國。

最近10年來,克拉斯在新產品的開發升級上,不斷加快步伐。

如在大型聯合收割機方面,LEXION從600系列一路直上,如今的LEXION 780不但智能化程度高,收割寬度更是高達13.8米。

在青貯機JAGUAR系列產品,功率從400馬力逐步上升到800馬力以上,據說新的超過1000馬力的大型青貯機也即將推向市場。

2.生產進化論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克拉斯生產的大型青貯機

克拉斯的哈斯文克基地是其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全球的研發中心和重要的生產基地。該工廠設備先進,由於不斷改造和升級,目前擁有優質的製造工藝和獨立的零部件供應系統,管理理念以嚴謹著稱。

哈斯文克工廠共有員工3000人,其中工人1200名,主要分佈在不同的裝配線和部件生產加工模塊。其中,最為主要的生產線有三條:一條是小中型聯合收割機組裝線,該線配備組裝人員160名;還有一條大型聯合收割機組裝線,該線配備組裝人員190名;另有一條青貯機裝配線,配備70名裝配工人。

除此之外,還有大型牽引車即4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組裝線、焊接生產線、鈑金車間及塗裝、檢測等生產部門。

哈斯文克的工人來源主要是自身培養。符合基礎條件的人員進行報名,然後進入培訓環節,培訓時間為3年。在這3年裡,培訓人員會被安排到各種基礎裝配部門工作,並根據工種等不同獲得津貼。

培訓滿3年合格後,克拉斯會給他們發證書,這個證書是可以在全德國使用的。培訓人員不必和克拉斯簽訂就業意向合同,培訓結束後可選擇繼續留在克拉斯還是去其他地方。一般而言,每100名培訓人員裡,最多不會超過5名選擇離開克拉斯,基本只有2~3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離開。

工人上班採取雙休制度,夏天工作9小時,冬天工作7小時。由於德國工會有要求,工人每天只能工作7小時,所以克拉斯在夏天仍按照7小時付給工人工資,不過夏天工人會有9個星期的帶薪假來彌補。

裝配線上的工人自由度很高,上班的時候可以選擇聽歌。由於工廠面積較大,車間裡配備了自行車,用於技術人員等協調交流的代步工具。據介紹,整個廠區配備了900輛自行車。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克拉斯生產的大型穀物聯合收割機

哈斯文克的工廠能夠體現出克拉斯的嚴謹。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立體空間的使用。從塗裝到零部件傳輸再到生產線,車間分成了上中下3層共22米高,而且配備了應急部件存儲區。即使因為各種原因暫停,應急存儲區的部件依然夠使用4個小時,這個時間也足以處理好停工故障了。

產能方面,每天足額產能是收穫機械44臺,其中大型機械20臺左右;大型牽引車每天的產能在3臺左右。同時,生產配件給克拉斯在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工廠,還給諸如阿瑪松等農機企業做配套,配套種類包括駕駛室等部件或總成。

檢測在哈斯文克得到極大重視,從早期的單工位集中檢測,改進成了如今的多工位分項檢測。如聯合收割機,這種高達5萬多個零部件的機器,需要6道檢測共263個檢查點,以保證下線的產品是合格品。

此外,在組裝線上還設立了質量門,專門用於檢測上道工序的關鍵技術點。也有抽檢項目,主要對機器的所有細節進行集中檢測,以提高裝配的穩定性。

在克拉斯的哈斯文克工廠,可以看到他們不斷改進、追求高質量的各種做法,很好地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和高質量。

3.產品擴張圖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克拉斯曾經生產的拖拉機

克拉斯雖然被外界稱為“收穫專家”,但他們起家卻是從秸稈打捆機開始,而如今的業務範圍也在不斷擴展,先後進入到青貯機、運輸機械、拖拉機等領域,並在信息化應用以及零部件多渠道供應上有所發展,如航空工業配件他們也生產。

收割機算是克拉斯的成名之作,早在1946年,克拉斯老先生就開始生產用於出口的收割機,當時每天能夠生產140臺收割機,主要出口到英國。也因此,至今克拉斯和英國的商務關係保持的很好。

克拉斯很早就想製造拖拉機,直到1955年終於生產了一款名叫JUMBO的拖拉機,該拖拉機具有72馬力的功率,採用的是克拉斯自己製造的LD 40發動機,為4缸風冷,排量4.7 L。

製造發動機最早是1950年左右的想法,但最終克拉斯還是放棄了自己製造發動機。直到如今,克拉斯再也沒有製造發動機,而其發動機供應商多達16家,包括奔馳、卡特彼勒、鉑金斯、道依茨、菲亞特動力等世界知名發動機製造商。

克拉斯通過自身研發和收購等方式,不斷完善產品線,最為著名的案例是收購雷諾拖拉機業務。

上文已經說過,克拉斯一直知道自身產品線的短板。而作為動力之王的拖拉機,更是不能缺少。雖然克拉斯自己進行過嘗試,但並不成功。好在,他們把握住了機會,在2003年收購雷諾拖拉機業務後,發展狀態極好,克拉斯拖拉機市場佔有率傳承了雷諾在歐洲20%多的市場份額。

除了產品線的擴張,克拉斯還在屬地化生產上大膽佈局。為了挺進北美市場,當年和卡特彼勒合作生產了黃色的LEXION系列收割機,但由於各種原因分開了,但克拉斯後來建立了美國公司,以傳襲北美市場。

德國農機的代表:克拉斯到底牛在哪裡?

克拉斯展廳的插秧機

同樣,在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的佈局,也體現出克拉斯以產品帶動屬地生產的特點。更難得的是,克拉斯會針對屬地市場進行產品設計。

最為中國人熟知的應該是收購高密金億事件,他們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從合資到獨資的變化,又經過不斷改進,使原有的春雨生產線得到完全改造,後根據中國市場特色,開始改進春雨玉米收穫機和小麥收割機,如新出的CP S20/30/40、HC80等產品。

此外,克拉斯還根據中國市場狀況,開發了統治者370系列穀物聯合收穫機,這款機器是完全採用克拉斯技術針對中國市場設計和製造的。

當然,類似的擴張還有很多,有的非常成功,也有些還未取得成功,如甘蔗機和插秧機項目。但總體而言,克拉斯從產品理念、組織生產,到營銷策略、服務系統,再到擴張路線、研發體系等,一整套閉環都體現出了精益求精的嚴謹精神。

在克拉斯內部有一句名言,他們認為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環節裡最可控、投入產出率最高的一步,所以他們生產最好的產品,使這一環節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

用中國話來說就是:一分價格一分貨,十分價格買不錯。所以,克拉斯,貴有貴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