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自媒體創業,其實條條道路難通羅馬

說起自媒體,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個月前一位實實在在有影響力的人士在席間說到自媒體時痛恨厭惡和萬般不屑的表情,當時我就想,針對自媒體大規模的整治不久應該會開始。


王利芬:自媒體創業,其實條條道路難通羅馬


說起自媒體,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個月前一位實實在在有影響力的人士在席間說到自媒體時痛恨厭惡和萬般不屑的表情,當時我就想,針對自媒體大規模的整治不久應該會開始。

果然,幾個星期後,微信共封禁及處理色情暴力類賬號38761個;封禁及處理低俗類賬號115540個;對誇大誤導、標題黨類的賬號,封禁及處理24822個,這些賬號大體都在央視痛批的“低俗色情、標題黨、謠言、黑公關、花錢購買閱讀量、偽原創”這個範圍內,這樣的賬號多半就是沒有底線地掙點快錢,它們跟我要說的新媒體創業沒啥關係,所以並不在我今天討論的自媒體創業的範圍內。

我想說的自媒體創業,是指在微信平臺上通過內容變現的幾種方式。這裡說的“羅馬”指的是一個可持續並且規模化的發展之路,也就是可以和資本市場相對接的道路。上市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持續、可規模化。

在這兩個角度的衡量下,我們來看自媒體創業的幾種變現方法,也就是自媒體怎麼賺錢。

目前自媒體的商業變現手段大體分為三種,一是接廣告,二是知識付費,三是賣貨,如果說還有第四種,就是前三種變現的手段都做。


首先來說接廣告這條路

廣告的變現有很多種方法,有行文滔滔最後反轉的雄文和深度好文,有中間巧妙的鏈接,有尾部嵌入的廣告,有閱讀原文的跳轉等等,無論如何都是靠10萬+的文章來引流進行流量變現。這個方法的竟爭力在於那個寫手,他們一是不斷地找到特定受眾群體的痛點或者癢點,然後獲取這個群體的喜愛,然後這個群體的廣告商就找上門來了,然後就可以通過寫文章變現。

這個方法有兩個致命點,一是產生十萬加的寫手是有限的,不可能大規模複製,頂多帶幾個小寫手,而且微信每天只能發一次,最多也就八條,到後面幾條廣告價值是逐條遞減的,總量就那麼多,當然廣告變現的量也就有限,那麼你的增長空間在哪裡呢?二是寫手的關於十萬加創作的空間也很有限。太正沒人看,太俗容易封號,太雅流量少,太叼不利於品牌,太深容易犯忌,太淺怕人瞧不起,太隱晦多半人看不懂,太直白容易惹事,總之寫手基本上是在充滿礁石的淺海區域游泳,而且礁石過於密集,基本無法伸展四肢,否則就被劃傷,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左右騰挪,戰戰兢兢,發表前斟酌再三,思量良久,自我審查再審查。

你會說,寫手可以孵化,也可以導流,這樣做一是很慢,而且寫手的才能很難短期培訓出來,二是將自己的流量賦能給另外的一個人時用戶人數會明顯銳減。最後算去算來,其實還是接廣告變著法子找著角度寫爆款文章變現容易。所以,做大的做規模的路一時還看不見,原因是,流量的來源那個寫手也就是供方是可遇不可求的,規模化當然也就不可能,供應方的規模化不可能,變現當然就有了瓶頸。

第二條路就是知識付費

這個方式就是通過寫文章和圖片引流,然後促成知識付費產品購買轉化,這種前有文章後有產品的方式賣多少產品與文章的閱讀量成正比。這個方法的好處是音視頻產品可以無成本複製,但是導流變現的方法首先還是要靠寫文章。當然,這樣的音視頻產品可以向多個平臺合作,也就是一條魚在多個平臺吃,但在各大平臺獲得流量的機會只存在頭部產品中,即便是頭部產品或者說爆品,它的賣出數量也是有限的,就製造爆品而言,它也是可遇不可求不可批量生產的,做一款爆品相對容易,長時間可持續生產爆品誰也沒辦法保證,並且它不是靠產品的品控完成的,品控能控出個及格線以上的產品,爆品則另有個中緣由。這樣一來,即便是知識付費產品,其產品的規模化實現的也很難。

既然如此,不打爆品戰略,多做70分80分的產品總是可以的吧?當然可以,品控一批這樣的產品,找一批產品經理是沒問題的,傳統記者們都會做這個活,這些產品質量在知名度上肯定不如自媒體的那個IP,於是,這些產品都需要IP的導流,但導流的數量每天也是有限的,導了這個導不了那個,再說導流的那IP也可不能導向任何一款跟他的受眾關聯度不大的產品,這樣,流量的有限性同樣限制了規模化生產和售賣的轉化。

你會說,既然流量不夠,把產品弄得足夠的多,就買流量打廣告唄,先且不說線上流量的昂貴,就算流量充分如今日頭條和以前的百度,他們用導流的方法都沒有把他們旗下的知識付費產品導出個大規模的銷售來,如果我們靠買流量結果又如何呢?

第三條路就是賣貨

賣那些跟他們的自媒體內容氣質品性相符的貨。這個現在有幾個訂閱號做得很有特色,還有的藉此做了獨立的APP,並且還要進軍線下商店。這個模式讓人提心吊膽的不是方法本身行不通,而是從內容到電商的轉化過程中,作為媒體人善長的寫文章搞轉化促成交這一件事情,擴展到了一個媒體人並不擅長的零售領域,這可是一入候門深似海的領域,媒體人要跨過好幾道門坎。這個門坎一是從線上到線下產業鏈的坎,二是從市場營銷到供應鏈管理和線下連銷店面的管理的坎,三是從傳統的零售和傳統電商到新零售轉化的坎,這三道坎寫下來就幾個字,做起來就是看山跑死馬。其實,除了這三個坎還有一個不叫坎,它叫鴻溝,那就是人才鴻溝。一個長於內容寫作的班底要在中途納入電商專業人才,技術人才,要有資本的高手跟進來保駕護航,這樣的蛻變要在一個媒體團隊中間完成,作為媒體人,一個一直在創業路上跌跌撞撞的媒體人,我有諸多疑問和擔心。當然,這條路的可行性相較於前面兩條廣告和知識付費變現而言,可持續和可規模化的希望要大一些,但要跨過三個坎和一個鴻溝是一個真正的鳳凰涅槃。我本人樂見其成,這也就是在標題上寫了難,而沒有寫上我心裡想的那個標題:《自媒體創業:條條道路不通羅馬》。

如果說還有第四種方法就是把前三種方法加在一起都做,把廣告變現、知識付費和賣貨放在一個小平臺上同時進行,這種做法裡前三種方法的困難一個也少不了。

最後還想說說與自媒體創業相關的一種方法,就是做自媒體平臺,嚴格來說他們並不在自媒體創業範圍內。通常的做法是具有商業才能的創業者進行的一個平臺化操作,這個平臺有兩種,一種就是把眾多的微信訂閱號弄在一起,集中變現,相互導流,完成規模化,這種靠量堆起來的訂閱號多半不是原創內容,有原創能力的一般都要單飛,如果長期沒有原創內容,很容易陷入洗稿拼稿轉稿的境地,或者還有一些標題黨黑公關的可能,這些恰恰是今天平臺嚴管的對象。另外一種,就是一頭連接有質量有用戶的訂閱號,一頭連接有流量需求的商家,進行中間撮合交易收佣金,這個在微博興盛時就有,有的還上了新三版,微信訂閱號當然也有,這些公司裡有機構投資人進入,上市的可能性要相對大一些,但是由於平臺更迭太快,三五年興起一個衰落一個,增長曲線也很難維持。


王利芬:自媒體創業,其實條條道路難通羅馬


綜上所述,自媒體創業其實很難長成大樹,長成一棵有特色的樹是可能的,姿勢也不那麼難看,但要長成商業的參天大樹則是實業和平臺的夢想,與自媒體創業還是離得較遠,其間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媒體創業中無法將商業閉環中的兩端即產品供應方以及客戶獲取方進行有效的規模化,當然也就無法可持續發展,這就是自媒體創業的道路難通羅馬的核心原因。

供需兩端無法規模化的商業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模式,也能自立,也能做得有聲有色,但是與資本對接後是否可以滿足資本的變現的需要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的。這就是我每每聽說某某自媒體又融了多少輪,總是要替人操心。我曾經問過一位要好的投資人,為什麼要投資某自媒體?他說我們投的錢也不多,一是為我們投的其它公司做做品宣,二是通過這個IP有一些關係鏈,我聽後就明白了,這兩點其實都不是資本本質性的追求,錢不多還行,投多了,當然要求的回報就不只是這些。這就是我為什麼把一個大投資機構投資協議主動終止,把一個有名的投資人的錢在到帳後又退了回去的原因。無論是優米線上線下服務創業者的商業模式,還是我剛剛做的自媒體,我都看不到可以幫人家一塊錢變成十塊錢的希望,與資本的對接我當然就不敢。

很多人會說我保守死性,我還是覺得花了人家的錢是要還的,就象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個道理一樣。你會說風險投資就是在風險中找機會嘛,但我不願意成為投資人的風險,這可能就是我的侷限性吧。

自媒體人寫寫文章做做知識產品賣賣貨都不錯,但是你要指望著多大的成長空間,具有如同互聯網的上半場那些平臺型公司的發展的機會其實不可能,那一頁書早已翻過去了。

看似風光風口的自媒體,其實就是大批不得已離開體制或原有平臺後的一個謀生的手段而已,這些手段雖林林總總,可寫文章、可錄製音視頻收費產品、可以講課、可以導流、可以帶團遊學、可以做節目、可以諮詢、可以投資……十八般武藝,但其實玩的就是一個人,那個IP。以前我的一位導師評價一個學生的論文時說,這個學生的論文看起來場面象萬馬奔騰,但定神一看只有一匹馬,意思是,他的論文東一個西一個例證,其實都是從一個角度在說明問題,缺乏應有的縱橫的深度,只是在做著同義反復事情。自媒體創業與此很象,看似可以做這個可以做那個,其實核心的核心還是一個人生產不同的產品而已。

如果這個善於做產品人想孵化想導流想變成平臺,跟變人種的難度沒什麼區別,做內容做平臺是完全不同的基因,如果這個人過於執著,很可能還會把辛辛苦苦做產品換來的錢白費在所謂的平臺夢想上。

最近看了好幾篇關於自媒體創業的文章,大體是說2021年有一個內容創業的上市潮,自媒體創業的風口如何可以一步步發展壯大,這些話很多是用來打氣用的,不必當真。前一段時間,我參加一個媒體人創業交流會,看到跨越山河大海這樣的標題時,我嚇了一跳,我說媒體人創業跨一條小河溝都是難的,我告訴大家這幾年經濟環境會越來越差,把公司做得短小精悍最好駕馭,所謂的媒體創業,只是我們自我僱傭的一個謀生之地,一個釋放自我價值與社會對接的方式,一個讓自己持續學習的理由。

自媒體創業難通羅馬路,羅馬也並非適合每個人。

對於我來說,我的羅馬是這樣的:不受年齡限制的成長,並讓成長的價值服務社會,負起該負的責任,擔起要擔的重量,儘量知人並自知,有底線有尊嚴有良知,不失去自我,不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其實,要做到這些已經很難很難很難了。時代洪流泥沙俱下,呼嘯而來揚長而去,要能守住我們心中的羅馬,那才是我們的人生真正要跨越的山河大海。

跨過了,生命的驚豔從那一個時刻就開始了。

如果您對自媒體創業的格局與未來感興趣,請點擊擴展鏈接,收聽我解讀自媒體創業有哪些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