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作者 | 魚博士

又是一年感恩節,今天我們來談談感恩這個話題。

每逢父親節、母親節這樣的日子,便能看到朋友圈被“曬感恩”刷屏。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放上幸福的快要溢出來的圖片,寫上一些感人的話語,這一天,每個人恨不能成為最孝順、最感恩的那一個。至此,一種新的孝順方式誕生,叫做“朋友圈曬媽”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雖然現在看朋友圈的老爸老媽越來越多,但為什麼寧願讓他們在朋友圈看到這些感恩的信息,而不直接向他們表達呢。其實,

朋友圈這些刷屏感恩,更多的是滿足自己。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我們和周圍所建立的任何一種關係,最終的目的不過是在尋找自我。

曬感恩,也同樣如此。微信朋友圈在兼具著自我展示和人際互動功能。通過轉發一些美好,希望得到肯定和讚美。

心理學家科胡特曾說過,每個人本質上是自戀的。自戀者具有很強的表現欲並渴望得到他人持續的關注,而微信正好為其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預期和需求。

吃飯前先拍個照,旅遊時,必打卡曬照,有娃了,哪兒能不曬。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曬照片,則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正面展示、積極呈現,塑造積極的自我形象,獲得朋友的肯定和讚美,滿足自戀的心理需求。

所以,我們很少會看到某個人在曬有多慘,多悲催,這不符合“常理”。

因此,看似曬的是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戀,尋求外部關注。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其次,曬感恩,是一種社交和情感需要。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社交需求中提出,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細緻。

在微信上發朋友圈,從發佈出去的那一刻起,它不再是一個信息,開始產生社交功能,可以是點一個贊,可以是一條評論。

在這樣一種互動與交流中,個人的情感得到昇華和滿足。

另外,有相關研究發現,微信朋友的數量和個人的情感歸屬感有關,朋友數量越多者,則歸屬感越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點贊在讓我們產生愉悅感的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歸屬感。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被接納和認可的,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們的安全感和落實感。

每個人都害怕寂寞,如果能經常從朋友圈滿足情感的需求,則會激發我們下次發佈的熱情,如此循環往復,曬感恩,也就頻頻出現在了我們的朋友圈。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在朋友圈曬感恩,讓情感得到釋放,現在大多是年輕人乾的事兒。而在我們的傳統中,情感表達提倡隱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且,父母不會輕易向兒女流露情感,丈夫和妻子之間的表達多需要靠猜測。平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男性朋友講,老婆老是莫名其妙的生悶氣,還不說為什麼。

隨著微信進入我們的生活,很難得有這樣一個平臺,能夠讓我們敞開心扉,把內心平常羞於表達的感情說出來。萬一他們看到很高興呢?只要他們高興,刷屏又何妨?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含蓄陰柔的表達方式固然有它的好,但愛要表達出來對方才能更感受得到。也許微信表達一百次,不如當面跟他們表達一次。

當真正向他們表達愛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他們也喜歡這樣的方式,而且能在他們心裡保存很久很久。每當想起這一刻,心裡總是溫暖如初。

表達感恩,少用線上模式,多采用線下行動,哪怕剛開始只是僅僅一句貼心的問候,也算是好的開始。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說起感恩,最好是能從小開始培養,放眼望去,我們常見的感恩教育形式有:給父母磕頭、洗腳,和父母相擁而泣。

跪下磕頭,讓孩子從小學會不平等;洗腳,可以溫暖父母的心,但只讓我們看到了感恩教育的小。

這樣的感恩,如同養兒防老,多少帶有一些功利性。而讓孩子學會感恩,從來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讓孩子真情流露和教會他感恩的意義。不把孩子限制在小世界裡,而是幫助他走向更寬廣的天地。

李安在紀錄片《男生女相》裡說的一段話,覺得挺好:

“我覺得孝順其實是一種過時的觀念,當然跟中國人講,可能幾百年還講不過去,一種根生蒂固的存在在裡面。在我自己的思想裡面,還有自己家庭生活裡面,我已經不教孩子孝順這樣東西,他們不曉得。只要愛我就行了,彼此尊重就行了。”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朋友圈曬感恩,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相對於磕頭、洗腳這樣的感恩方式,我更喜歡國外的感恩教育。

在美國,父母告訴孩子,生活中很多看似平淡的事物也具有不平凡的意義,你可以感恩媽媽做飯,可以感恩保潔員清潔環境。每到節假日,家長會帶領孩子買食物,捐給那些貧困的人。等孩子長大後,更會鼓勵他們週末做義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從施恩中,讓孩子學會感恩。

在英國,街頭常可以看見孩子們主動給乞丐送錢的景象,很多父母鼓勵孩子這樣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愛心。此外,還會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為慈善組織募捐,參加公益或環保活動。

這種平凡的舉動,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讓他感受到感恩帶來的意義。

無論是朋友圈曬感恩,還是給父母磕頭洗腳,感恩,最忌諱的是流於形式。

感恩,不是向孩子強調,我為你付出多少,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有所虧欠,無法徹底的獲得真正的快樂。而是告訴孩子,我愛你,只是因為我想成為好的父親/母親,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只希望你能在生活中一點一滴中感受到快樂,哪怕是一件小事,一個微小的舉動,更多的是感恩生活給予的所有饋贈,看到世界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