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面是從前的我們在喝彩

2010年參加全國工商聯在京舉辦的軟裝設計師培訓,在臺灣設計師推薦下到四元橋宜家家居店考察其樣板間色彩搭配。等候營業時間裡在三樓宜家餐飲部喝咖啡。宜家咖啡會員免費,非會員6元。花了六塊錢心不甘,連灌了八杯,害得我那天在京城暴走。

(一)逃離宜家

2009年我們到海林耐力木業參觀宜家實木百葉窗簾生產線時,向來沉著穩健的耐力木業集團董事長老曹當著我們面不斷地吐槽宜家,令我們錯愕不已。

果然到了2011年,作為宜家供應商聯合會會長的老曹攜多家代工廠商向宜家協商爭取5%利潤遭拒後,斷然解除供貨合同,終止與其十六年的合作。其它北方代工廠商也都主動或被動地退出宜家全球採購體系,這就是轟動當時的中國傢俱製造企業集體“逃離宜家”事件。

(二)美好時光

老曹和宜家的故事可追溯到1997年,為迎接次年中國首家商場(上海徐匯店)開業,宜家主動找到耐力,希望能為其代工生產實木百葉窗簾。老曹很高興,能有機會與全球最大的傢俱零售商合作,企業一生就沒問題了。

在解決了最初遭遇的技術難題後,耐力與宜家的合作有過相當長的甜蜜期。一方面,窗簾和實木傢俱的大批訂單令耐力業務量猛增,其百葉窗簾一度佔據宜家全球採購量的60%以上。另一方面,在宜家的嚴格掌控下,代工廠的技術、品控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與此同時耐力也成為省內木材加工企業改革的先鋒和標杆,率先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大規模校招,利用工廠空閒地種植養殖,改善職工生活,那段日子的老曹很是紅火。

有美好的開始不一定預示著完美的結局。正如《如懿傳》裡的如懿和乾隆從兩情相悅到漸行漸遠,終至斷髮與帝決裂,誰都無奈愛情的破碎和婚姻的分崩離析。

(三)“成本殺手”與“血腥淘汰”

宜家面對的是中產階級或中低收入群體,低價是她理想、商業理念和概念的基石。按宜家低價發展計劃,供應商的產品銷售價格平均每年需要降低2%—3%。在不斷降低成本的基本原則上,即便是自己直屬工廠也不能例外,所以宜家是世界公認的“成本殺手”。至於供應商或代工廠的利潤只能靠自己“內部挖潛”,但生產品質又必須達到宜家IWAY準則的要求。

IWAY標準是宜家對供應商有關環境保護,工作條件,童工和森林資源方面的政策。20世紀90年代初宜家的低價策略導致了羅馬尼亞的供應商僱工條件極端惡劣,被BBC曝光後,宜家開始對產品供應商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即IMAY標準誕生。截止2007年宜家全球的IWAY通過比例是71%,中國僅為3.4%。於是當年年底,為中國供應商設計的IWAY入門級標準(IWAY MUST)強勢出臺。

不斷壓價已不堪忍受,IWAY MUST的強制執行無疑更是雪上加霜。“要麼繼續忍辱負重,要麼徹底決裂”,“老曹們”被迫發出了最後的吼聲。

若干年後,在重新梳理和思考整個事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發現2009年是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奧運餘熱尚未散盡,金融危機的凜冬卻已呼嘯而至;這一年中國《新勞動法》出臺;這一年黑龍江森工全力推進天保工程,限砍限伐;這一年為削減成本和應對金融危機,宜家在全球範圍裁減5000名員工基礎上進一步裁員,同時實施全球供貨商競價策略,尋找更低的價格和優化供應商;這一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代工企業外部環境的急劇“惡化”,“中國製造”低成本優勢喪失,不少外資製造業開始大規模撤離,轉戰東南亞。

坊間也有人揣測,宜家其實已經看到了北方實木傢俱製造已沒有什麼利潤空間,嚴苛的標準其實是宜家在逐步退出東北的採購計劃。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老曹們”所面臨的生存困境是相當嚴峻的,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所以他們吐槽、憤懣甚至怒吼都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我們也不該隱藏事情的另一面,浙江製造企業面對宜家的“殘忍”和“血腥淘汰”卻積極綁定宜家共生共榮,潛心技改,安心優化流程,提升精細化製造水平,不斷降低成本,反而倒逼出“浙江製造”。如浙江恆林椅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一把宜家轉椅週期由過去兩週,現在只需5分鐘。當然這是另外版本的故事了。)

(四)“嘉宜美”誕生

如何在“後宜家時代”生存下去是殘酷的現實問題。不甘心命運擺佈的“老曹們”決心憑藉代工廠在產品生產和價格優勢,複製宜家模式,3年內開店200家,迅速佔領二三線城市家居市場,打造“中國版宜家”,於是由十二家宜家代工廠聯合推出的大型家居連鎖賣場“嘉宜美”應運而生。

2012年9月16日我們受邀出席了嘉宜美第一家店在黑龍江牡丹江市開業慶典。政府要員、行業大咖和各路新聞媒體齊聚這座四線小城見證著嘉宜美的誕生,競相傳誦著中國傢俱企業聯手抗爭國際家居巨頭的故事。

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嘉宜美店簡陋的空間裡擺放著跟宜家一模一樣的傢俱和家居飾品,但作為宜家的翻版,店面選址、經營規模,單品數量、設計佈局和顧客體驗都是無法與宜家相提並論的。業內人士很清醒:宜家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僅在產品,其營銷方法、產品系列組合以及賣場佈局才是關鍵所在,這樣的企業是克隆不出來的。

不出所料第二年再次光顧嘉宜美牡丹江店,店內冷冷清清,門衛懶洋洋地打著哈欠。難以想象去年此時還場面恢宏,人潮湧動,一夜之間恍如隔世。

2013年3月,12家原幫宜家代工的家居生產企業聯合宣佈,抱團到阿里集團旗天貓平臺,“老曹們”不再選擇“較勁”宜家,而是尋找適合自己的電商發展模式。

無論是實體店、電商和O2O,最終還是要解決商業的核心問題。現代商場已將“娛樂”、休閒,餐飲,“教育”、“體驗”、“購物”多功能完美融合,未來商業比拼的,並不是誰的成本更低,而是誰的服務更好!

如果沒有人,誰來創造附加值?打開嘉宜美天貓和京東旗艦店業務數字並不出色……

魯迅在《娜拉走後怎麼樣》說“不是墮落,就是回來”;上世紀90年代熱劇《外來妹》結局是再次面對老闆江生的趙小云已是成功的鄉鎮企業家,她不卑不亢。魯迅和《外來妹》那個更真實,真不好說。

(五)尾聲

2014年秋最後見到老曹,北方這個時節已寒意陣陣,老曹依然熱情地接待我們,特意在職工食堂安排午餐,席間無人談及嘉宜美,多是寒暄客套,略顯沉悶,於是老曹便興致勃勃談起新計劃:準備設計生產一批釣魚島形制的茶几投放市場,聽後我們面面相覷,一時不知所措,只好隨聲附和。

去年忽然又想起老曹便託朋友打探:他的心早已不在傢俱上,轉戰房地產,同時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大規模種植養殖。我想以後在傢俱製造行業再見到老曹的身影不容易了。

宜家家居自1978年登陸中國不知不覺的二十年裡已達25家店,最近武漢新店開業場面依舊火爆。

2018年我來到宜家首家商場——上海徐匯店,跟著人流漫無目的遊走在宜家的迷宮裡。

宜家的特色餐廳愈來愈好,咖啡和八年前一樣,還是會員免費,非會員6元。這次我辦理了會員,但沒有喝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