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遂宁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近日,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遂委办发〔2018〕27号),标志着我市新一轮职称改革全面启动。为全面发布信息,宣传改革政策,遂宁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同时为进一步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深入了解相关政策,近日,记者再次采访相关牵头部门,对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问:《意见》的出台是基于什么形势政策考虑?能介绍一下有关背景吗?

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了系列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李克强总理对改革职称评定制度也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要求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职称制度。为此,201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2018年3月29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8)13号)。中、省文件均对抓好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各地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问:请简要谈谈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如何?

答:截至2018年6 月,全市具有各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近7万名,其中高级职称6845名,中级职称29743名。

问:本次改革有哪些系列解决了职称“天花板”的问题?

答:现有的职称系列共28个,按照国家部署,在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分别是工程、经济、会计(审计)、统计、技工院校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工艺美术、艺术、实验技术、船舶、民航等系列。

问:取得职业资格证是否等同于取得了相应的职称?

答:凡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明确可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的,取得职业资格,可视同具备相应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问:本次改革在评价标准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过去,职称存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问题,并把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杠杠。这次改革将评价标准的重点归结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向,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树立了鲜明的评价导向,破除了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评价的首位;坚持分类评价、科学考察,对不同类型专业技术人才,将分系列修订完善评价标准和条件,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坚持以用为本、突出实绩,注重考核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的权重。

《遂宁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问:本次改革在评价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答: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评价方式开展评价,推行职称评审答辩制度。市级评审权限范围内的高级职称评审原则上实行评审答辩;中小学教师、体育、艺术等系列(专业)开展说(讲)课、才艺展示等应用能力现场测试;农业、林业、水务、住建等行业开展专业水平能力测试,采用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评审质量。

问:如何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的有效衔接?

答:坚持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实现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用人制度相衔接。用人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对取得相应职称的,实行竞争聘用(任),对不能较好履行岗位职责的,可通过解聘、低聘等方式破除职称终身制。

《遂宁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问:本次改革在简政放权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放权后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答:放权方面:将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船山、安居等非扩权县(区);其他职称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逐步下放。支持在产业优势明显、人才密集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组建初、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监管方面:一是将职称工作纳入人才工作考核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建立随时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二是建立职称管理责任清单,制定出台评委会组织管理办法、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职称评审违纪违规处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监管政策;三是建立健全职称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虚假网站、制贩假证、考试作弊、评审造假等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策划:李文军 蔡君 采写:全媒体记者 王维 制图:魏长伟

《遂宁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