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球迷,正在悄然被“营销型”足球自媒体毁掉

站在道德制高点骂人是很爽的事情(其实本文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足球。现在对国足普遍观念”高薪低能,浪费国家财力,全靠走后门“等等奇奇怪怪的形容和描述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错误的也不容反驳,否则就是违背XX正确。

中国的新球迷,正在悄然被“营销型”足球自媒体毁掉

中超踩人12个月禁赛、业余队不出席颁奖禁赛三年。

中国足球的乱象有很多,屡禁不止的顶级联赛暴力事件、工作一半被拉去军训的调令、朝令夕改的U23政策、胡乱处罚的决定、这些是职业范畴的“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也有一大乱——媒体号。

自媒体号作为新兴媒体,最大的优势是时效性和广泛的信息来源。但是繁多的信息是难以判断的,自媒体号发出来的不是报社经过严格审核的新闻,也不是某某专家精心编辑的科普。很多时候只是一篇为赚取流量不择手段的废文。足球领域的媒体号不外如是,做国际范畴的足球媒体门槛其实不低,做好一个国际足球媒体号需要掌握即时精准的资讯、拥有丰富的国际足坛知识储备、对比赛极强的上帝视角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外语水平,在这里那些粗制滥造的媒体只能望而却步,因为老球迷根本不会浪费时间去看没营养的文章。但是国足为这些粗制滥造的媒体开了一扇窗,在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附和声中,无数“足球体育媒体”凭借攻击国足一夜成名。开拓了自己的流量市场。

归功于国足近期灾难级的发挥,这类媒体号愈发肆无忌惮。从世界杯期间毫无逻辑的将几个亚洲面孔的失误集锦命名为”国足集锦“开始,他们的表现就和国足的热身赛一样毫无下限。在懂球帝他们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但如看点、头条、UC、百家、甚至某站专栏这些平台许多文章都是在不断刷新球迷三观下限。

例如近期在旅欧的俱乐部以及国字号青少年梯队,由于这些队伍选的对手多为皇马青训、西班牙国青等实力强劲的对手,只能少输当赢。但流量媒体当然不会错过,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类“精彩的文章”。

中国的新球迷,正在悄然被“营销型”足球自媒体毁掉

足球媒体播报比赛,时间、地点、比赛双方队伍全名、比分结果缺一不可。为了噱头,文章在前端部分刻意不提对手为皇马U17的事实。在开篇带了一把节奏引起读者攻击中国足球的冲动,直到400字后才道出对手是皇马U17,同时反复强调上海上港大两岁还输5球以淡化皇马青训的实力表现。如此不专业的行为只为骗取高额阅读量,作者不但不以为耻还引以为豪。很难想象这是一名拥有8w粉丝的体育作者写出来的文章。

中国的新球迷,正在悄然被“营销型”足球自媒体毁掉

同样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有“异曲同工”的样子。在西班牙比赛,不提对手是西班牙U18国青,不提中国国青不仅要面对欧青赛霸主级对手还得以小踢大。这些应该在开头就写明的细节依然只字不提。

中国的新球迷,正在悄然被“营销型”足球自媒体毁掉

有多糟糕的战报就有多糟糕的评论文,贡法龙连战欧洲顶级强队收获三连败成为水平不如希丁克的重要依据真不知是多可怕的云球迷才敢这么写文章。为了流量毫无下限的带节奏,如何让新入足球圈的球迷正确的树立三观和学习基本常识?

与那些流量明星靠水军打榜、刷粉不同。这些媒体的流量是实打实的来自于社会的支持。抨击中国足球不仅不会被公关和谐还可以畅所欲言,在国内舆论区少有圈子能够如此自由的发挥。这些媒体的出现满足了需求,收获了粉丝和流量。但精明的眼光掩盖不了最大的缺陷——不懂足球。

不懂可以学,但是这类人没兴趣。“喷国足就能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我还学啥?足球环境是什么?我又不感兴趣。”

于是高深的文章新球迷看不懂,看得懂的文章存在大量瞎写瞎科普。球迷群体的新生血液被污染,对中国足球文化是巨大的打击。小编常和两个偶然在群聊认识的球迷朋友在YY边聊天边看球,听他们讲英超比听解说还舒服。利物浦和阿森纳的比赛那天听他们把埃梅里以厄齐尔为核心打造的进攻跑位分析的头头是道,如果当时把他们的聊天内容编辑成文字就是篇了不得的复盘。还有一位狼堡老球迷讲起历史、战术、球员俨然像个在俱乐部工作多年的老手。我们不需要去要求每个自媒体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至少报道比赛详尽、准确。写议论文主观情绪和客观事实不能相互影响。传达我们的思路同时不要试图去扰乱读者的判断力,是对足球起码的尊重。

可我们国人对足球有太多的不尊重:

我们的管理层有人不尊重足球发展规律,朝令夕改,推行各种奇葩的政策。

我们的球员有人不尊重足球的精神,比赛挑肥拣瘦,中超频频出现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我们的社会有人不尊重足球的文化,把奇葩的逻辑和言论奉为金科玉律大肆宣扬,把新闻评论区骂的乌烟瘴气。

身为媒体,尤其作为中国足球的媒体。如果因为热爱而投身其中,就不应继续助长歪风邪气践踏我们热爱的足球。即便环境很糟糕,也当尽本分、尽本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