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審計,“智慧”來啦

記者 李兆勤 鄧革浩

輕點光標,縣鄉村戶聯動的720度全景圖立刻清晰地顯現出來。透過全景圖,可以細緻地觀察瞭解貧困村的總體面貌、危舊房改造、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等情況。

打開手機小程序,通過實名認證或掃描二維碼,貧困戶可以查看自己一年來享受的扶貧政策,並能及時反饋糾錯。幫扶幹部可通過手機運行“一戶一策”APP,像發微信朋友圈一樣便捷地記寫幫扶日誌。

扶貧審計,“智慧”來啦

在甘肅省靜寧縣政府大院的一處平房裡,靜寧縣精準扶貧智慧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現場演示操作,向記者展示了他們自主研發的“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集數據彙總、智能分析和科學研判為一體,能夠根據脫貧攻堅的任務指標,實時生成反映扶貧工作進展的數據圖表,直觀展示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為科學有序調度和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指導依據。

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共使用三類數據,其中扶貧對象的基本信息從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系統中導入,項目信息從行業部門的系統中提取,貧困戶動態變化數據從幫扶幹部的“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表中實時採集,近700萬條數據在縣級層面彙總,供基層單位和扶貧幹部分權限使用。該系統在確保數據準確的同時,也極大地減輕了扶貧幹部的工作量。

靜寧縣扶貧辦主任吳國錦告訴記者,“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的誕生,其實源於一次審計整改。

2017年初,審計署蘭州特派辦派出的審計組在靜寧縣開展扶貧審計時,發現靜寧縣存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不精準的問題,共涉及五大類465條,包括財政供養人員納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2條,建檔立卡人員出資辦企業33條、購車34條、購房33條,人員收入3萬元以上213條。審計組將上述數據比對結果交靜寧縣逐戶核查落實。

按照中央扶貧政策精神,脫貧攻堅既要真扶貧,又要扶真貧。“精準識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沒有精準,扶貧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審計署蘭州特派辦參與過該項目審計的主審蔣夏傑認為。

蔣夏傑表示,審計通過多個部門的大數據比對,發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不精準問題,主要是由於地方的建檔立卡數據質量不高,信息不共享、不溝通等原因造成的。審計不僅指出了這一突出問題,也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引導地方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改,從而加強扶貧對象識別的精準度,規範扶貧工作管理。

審計及時反饋後,靜寧縣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隨即展開了深入的整改行動。

“在審計整改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對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度,我們自主研發建成了這個‘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扶貧數據彙總、脫貧效果檢測、幫扶工作監管、脫貧欠賬提醒等信息的及時更新、快捷查詢、精準管理,為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靜寧縣委常委、副縣長陳景春認為,這個系統是扶貧工作建立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長效機制的有效手段,使靜寧的脫貧攻堅邁上信息化、智能化軌道。

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不精準問題,靜寧縣政府及時統一部署審計整改。經各鄉鎮反覆入戶核實,並與公安、人社、財政、工商、金融機構等部門數據比對,審計反饋的465條數據比對結果共涉及446戶貧困戶,經靜寧縣逐戶核查,共有52條信息情況屬實,涉及47戶貧困戶,經鄉鎮審核,決定將其從建檔立卡系統中予以剔除。

截至當年6月20日,應剔除的47戶在建檔立卡系統中全部剔除。同時,以反饋問題為切入口,靜寧縣紮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繼續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入戶調查,既查對象識別不準的同類問題,也查政策落實不力等其他問題,精準確認貧困對象,新識別貧困人口184戶559人。靜寧縣還定期將公安、人社、財政等部門涉及的貧困戶信息數據納入“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比對及時剔除不符合條件的扶貧對象。

“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使精準扶貧識別不精準問題得以有效解決。通過大數據分析,該系統還可以對貧困戶“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三類六個指標和貧困村退出等四類指標進行智能預測分析,科學準確判定,有效防止了“數字脫貧”和“虛假脫貧”。

利用流媒體直播技術,靜寧縣精準扶貧智慧管理中心還能將數據大屏展示和管理中心的研判實況按權限實時直播到下轄各級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對應終端,甚至每個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都能實時看到調度情況。“如此一來,該系統就將扶貧工作的現場調度延伸到了最基層,真正成為精準扶貧的‘千里眼’!”靜寧縣扶貧辦副主任蔡闖雄認為。

靜寧縣“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一戶一策”,實現了每個貧困戶的精準管理、動態管理。這一過程中,扶貧辦也發現了實際很貧困,但沒有列為貧困戶的情況,還有已經脫貧但不穩定又返貧的人員,審核後繼續將其納入貧困戶予以幫扶。

“審計幫了大忙,我們對2019年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標充滿信心!”陳景春一再強調,審計整改催生的“智慧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為做深做精靜寧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機,極大地推進了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