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工程”如何面對氣象學家的質疑

“天河工程”如何面對氣象學家的質疑

氣象學家實名批“天河工程”不顧質疑倉促上馬:荒誕幻想項目

據科學網報道,最近,“天河工程”啟動星箭研製的消息,引起氣象學家們的注意。推送這條消息時,網站所擬的標題是:《氣象學家實名批“天河工程”不顧質疑倉促上馬:荒誕幻想項目》。

依據“天河理論”提出的“天河工程”,是一項創新性空中水資源開發利用專項工程。將通過科學分析大氣中的水物質分佈與輸送格局,採取新型人工干預技術,實現不同地域間空中水資源與地表水資源的統籌調控和利用。

據說,通過對大氣中水汽含量及‘遷徙’路線的監測,掌握水汽“遷徙”規律,並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人工干預,可以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地表水資源短缺的局面。

從上述引用的表述可見,這是一項日後可以寫進教科書的頂級科技工程,倘能如願以償,於國於民善莫大焉。應該說,首先勾勒出“天河工程”這一藍圖的科技界人士,有其“敢為人先”的可敬之處。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此話用在科技創新上顯得尤為恰當。畢竟,任何一項高精尖的科技活動,要由構想變為現實,都離不開縝密的論證與反覆的實驗,而其中聽取不同的聲音,甚至是反對的意見,當為題中應有之義。

如果科學網的報道客觀、準確,不存在半點失真之虞,那麼,這些“陸續收到的多位氣象學家的意見”,就值得引起重視了。

例如,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國雄說,當一個理論還不成熟的時候,科學家有責任去完善理論,以更好地為決策服務。作為一項工程計劃,“天河工程”應組織多學科的專家充分討論後再啟動工程項目。國家的投入要為納稅人負責,要研究這些錢是不是值得花。

又如,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教授陸漢城認為,這是一個既沒有科學基礎,也沒有技術可行性的荒誕幻想項目,居然得到立項支持,是不可思議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再如,一位在人工影響天氣領域工作多年的資深院士稱, 在氣象學界集體缺席前期論證的情況下,決策部門不顧氣象學家的諸多質疑,執意迅速推動“天河工程”。重大工程上馬應徵詢各學科科學家的意見。

幾位氣象學家雖說都把話說得“很重”,但他們的出發點毋庸置疑。“天河工程”究竟是不是一個“倉促上馬”的“荒誕幻想項目”?話語權掌握在科技界相關專家和決策層手裡,其他界別的人士多半不會妄加評議,因為這個話題實在太科技太專業了,完全超出了公眾的認知範圍。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爭論是正常的,有助於科學決策的公平、公正、公開;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而言,則是一個各抒己見,去偽存真,凝聚共識的過程。

此外,學術爭論闖進公共輿論場,能夠讓公眾充分意識到科技創新是曲折而艱難的;在“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家們付出超乎尋常的辛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