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新一線城市,是《第一財經週刊》根據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和學術資源等指標綜合評比後,劃分的名單。該評選標準及結果由《第一財經週刊》自行制定和評選。

這批"新一線"城市,它們或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龐大的中產階層人群以及可觀的政治資源;或為區域中心城市,對周邊多個省份具有輻射能力,有雄厚的教育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便利的交通;或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城市魅力。

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鄭州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就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蹟達100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要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有汽車、裝備製造、煤電鋁、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氧化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擁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大中型客車生產企業,冷凍食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鄭州也是歷史上著名商埠,至今仍是中部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每年都會舉辦全國性、區域性大型商貿活動。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國性商品交易所之一,“鄭州價格”一直是世界糧食生產和流通的指導價格。2017年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覆函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長沙

長沙市隸屬湖南省,湖南省省會,簡稱長,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城市,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商貿中心。

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約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屬楚國。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馬王堆漢墓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歷史上湧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6年2月23日,長沙市在CCTV“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2016年5月6日,長沙開通了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

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共和國長子——瀋陽

瀋陽,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和直屬中央軍委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駐地,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全市下轄10個區、2縣,代管1縣級市,全市總面積逾129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829.1萬人,戶籍人口730.4萬人,生產總值7280.5億元。

瀋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東方瑞士——青島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國家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譽為“東方瑞士”。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 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 青島因地理位置優越繼而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建設港口和鐵路,青島因“一港一路”而興,擁有國際性海港和區域性樞紐航空港,是實施海上絲綢之路、履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樞紐型城市。

青島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島作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核心區域龍頭城市。

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東亞文化之都——寧波

寧波,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有制訂地方性法規權限的較大的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中國大陸綜合競爭力前15強城市,長三角五大區域中心之一,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浙江省經濟中心,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連續四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寧波文化屬吳越文化,寧波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寧波人文積澱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其中最具寧波代表性的寧波港被國際港航界權威雜誌——英國《集裝箱國際》評為“世界五佳港口”。

2015年12月20日,在山東青島舉行的第七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中國寧波被授予“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稱號。

新崛起的7座一線城市:第四座是東方瑞士,第六座是國際花園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東莞

東莞,又稱“莞城”,廣東省地級市,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位於廣州東南、珠江口東岸,南鄰深圳,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

三國時期建郡,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和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東莞有港澳同胞約12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有“音樂之城” 、“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 、國家森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等美譽。2015年4月,在韓國首爾舉行的ICLEI世界大會全球200餘城代表聆聽“東莞聲音”。

2017年12月,被國家民委辦公廳確定為第三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24位。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東莞名列其中。

太湖明珠——無錫

無錫,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無錫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構成蘇錫常都市圈。

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無錫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無錫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三國城、水滸城、唐城)、梅園、蠡園、惠山古鎮、盪口古鎮、東林書院、崇安寺、南禪寺等景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是詩人郭沫若用來形容無錫太湖的風景的。

2018年4月26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新的榜單沿用了以往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評估標準,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四個一線城市在各自的兩個梯次中調換了位置——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