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別再把計劃經濟遺存當體制優勢


劉世錦:別再把計劃經濟遺存當體制優勢


作者: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第九屆財新峰會暨中國改革開放40年回首與展望”於2018年11月17日-20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全球共探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峰會上以“中國應當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為題發表演講。

我國市場經濟已經建設了40年,當前似乎有些停滯不前,甚至後退的趨勢。有一個問題已經不能迴避,“就是對市場經濟的態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在合法引進技術的同時加快推動創新。但毫無疑問,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仍未完善,我們仍處於較低水平、不完善的市場經濟,不進則退,而後退是沒有出路的。但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仍需面對諸多焦點和難點問題。

對於打破行政性壟斷,公平競爭,國資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產業政策轉型,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維護勞動者權益,保護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等等,實際上都是我們由一個低水平的市場經濟轉向高標準的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不能迴避的一些問題。我們是要改革的,是我們自己主動要改的,並不是什麼人逼著我們改。如果不保護知識產權,中國的創新是發展不起來的,而且由於我們更瞭解中國的國情,所以我們主動地選擇是能夠改得更加徹底、更為有效的。

市場經濟國家都有各自的不同特性。我國有比較強力的政府,較大規模的國有資本、較高的社會共識、超大型經濟體的市場規模等等,如果能把上述要素和市場經濟規則有機融合,就會轉化為重要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要把自己真正的特色優勢與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過渡性的、要改革的東西區分開來,不能把後者當成體制優勢加以固守。

我國是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全球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創造了很多新的、有價值的元素,下一步,我國應該對全球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們完全有理由把發展高標準市場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旗幟舉得比西方國家更高,走在全球市場經濟體系競爭和發展的前面。

我國應建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實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新的國際有利環境,贏得新的發展機遇期。

當務之急是要按照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經濟的要求,落實好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十九大關於改革開放的要求。另外,在改革的實踐中,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試驗相結合,要更多地發揮地方社會、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給出更大的自選動作空間,通過大量的試錯,找到對的東西。

最後,我想引用劉鶴副總理最近講過的一句話,“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我們下一步應該切實加快推動國資、國企、土地、金融、財稅、社保等重點領域的改革進程,建設一個高標準的市場經濟方面邁出實際性的步伐。

版權聲明:股市動態分析除發佈原創財經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聯繫方式:0755-82075959;微信原文留言等(微信號:gsdtfx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