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作為上屆清宮爭霸賽的總冠軍,《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經歷多次延播,終於是上線了。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雖說該劇展現的是一代帝后婚姻圍城裡的浮華悲歌,但是作為一枚吃貨,覓探前幾集看下來,發現這其實根本就是一部披著宮鬥外衣的“清宮美食圖鑑”嘛。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杏仁露

弘曆初登大寶,因見其唇乾氣躁,青櫻便熬煮了一碗杏仁露奉上。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杏仁露,是以天然野生杏仁為原料製作而成,顏色潔白如奶,入口細膩順滑,有調節血脂,止咳潤肺的作用。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關於杏仁,古代早有食用記錄。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夏姬就喜食杏仁,據說活了100多歲,而且終老的時候,色顏不衰,由此可見,那時的人們便相信杏仁具有美容的功效。同時據《本草綱目》所書: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治傷損藥中用之。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唐宋時期,無論是在宮廷還是民間,都非常盛行食杏仁、飲杏露,人們認為吃杏仁可以祛除異味,增加身體的香味,因此那時的宮女、嬪妃們都喜歡用杏仁來做茶點。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古時以杏仁做茶飲,做法繁複而考究:甜杏仁以熱水泡,加爐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清水漂淨。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鍋煮,加白糖霜趁熱食用。用備上的小瓷勺盈盈舀上一口入喉,香甜細潤,風味濃郁。

暗香湯

第一次聽到“暗香湯”,本來以為只是劇中杜撰出的一個古法湯名,後來一查,居然是真的存在的。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北宋王安石曾在《梅花》一詩中寫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句子,因而這“暗香”,指的便是梅花。

古人多愛梅,既愛它幽香素豔的外表,更愛它不畏嚴寒的高潔,常借其詠志,並將其與蘭、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除了讚賞梅花的傲骨外,古人也常以梅花為食。南宋文人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就記有梅花湯餅、蜜漬梅花、湯綻梅、梅粥四樣吃食。而這暗香湯,便是食用梅花的一種巧妙方法。

清代顧仲所編著的《養小錄》中,有關於暗香湯的具體制作方法:臘月早梅,清晨摘半開花朵,連蒂入瓷瓶,每一兩,用炒鹽一兩灑入。勿用手抄壞,箬葉厚紙密封。入夏取開,先置蜜少許於盞內,加花三四朵,滾水注入,花開如生。充茶,香甚可愛。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除了入口含香,清神爽氣之外,在明朝徐春甫所著的《古今醫統大全》第九十八卷中也記載了暗香湯具有調脾胃的功效。

藕粉桂糖糕

劇中,青櫻被罰留居潛邸守孝三年,得海蘭相助偷溜出來與弘曆見面,隨行帶了一個食盒,裡面除了三味弘曆素日裡喜食的糕點外,還裝著一碗太后愛吃的點心--藕粉桂糖糕。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藕粉桂糖糕本是《紅樓夢》裡的一樣美食,在書中第四十一回提到“丫鬟便去抬了兩張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松穰鵝油卷......”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藕粉桂糖糕,藕粉是主角,桂花是必不可少的輔料。清代錢塘詩人姚思勤曾寫詩稱讚藕粉“一撮點湯調,犀匙溜滑澤”的好滋味。除了清香潤滑之外,藕粉還具有養氣益血等作用,配著健胃平肝的桂花一齊製成糕點,美味又營養。

舌尖上的《如懿傳》,深夜別看,會餓!

作為江南美點之一。藕粉桂糖糕的做法是以老藕切片,浸水三日,搗水取汁後過濾,倒入水,最後隔水拿出沉澱物(藕粉),混合麵粉、白糖、桂花蒸煮而成,質地細膩軟糯,入口清甜,有滋養清熱的作用。

其實說了這麼多,出現在《如懿傳》中的這些宮廷名點,不過是幾百年前朱簷碧瓦下的煙火一場,雖流年即逝,但憑著自身的魅力與傳承的力量,那些蘊藏在一膳一食中的古代庖人的精巧心思,便永遠不會消散。

-END-


想要了解更多美學、養生、美食等資訊?微信公眾號搜索【城覓健康生活】即可解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