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國家是如何建設自貿區的?

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背景下,為了推動經濟增長,擴大對外貿易,開放新的對外交流窗口,2013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隨後,沿海的廣東、天津、福建等相繼成立自貿試驗區。2018年10月份,海南全島成立自由貿易實驗區以推動海洋強國戰略,目標是將海南打造成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在這一背景下,考察世界上發展最為成功的沿海自貿區的發展模式就顯得極為重要。本文選取迪拜自貿區和新加坡自貿區進行簡要概述。前者在擁有企業化運營的政府機構基礎上,側重於發展土地租賃經營;而後者則擁有高效率的電子平臺,側重發展轉口貿易。

迪拜自貿區

①概況及現狀

迪拜自貿區成立於1985年,面積135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其更是中東地區的重要貿易樞紐、經濟和金融中心。迪拜自貿區以傑貝阿里自貿區、迪拜機場自貿區、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和迪拜朱美拉胡塔自貿區為基礎,將迪拜自貿區打造成了“貿工結合、以貿為主”的代表。根據最新的谷歌地圖,圖1紅線之內的範圍即為迪拜自貿區中最著名的傑貝阿里(Jebel Ali)自貿區。不難發現它佔據著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瀕臨波斯灣,連接印度洋。自貿區的前面是人工的傑貝阿里棕櫚島(Palm Jebel Ali),上面建有六個遊艇泊位,一個海上主題公園以及多個度假區等,以此發展高端旅遊經濟。自貿區後面則是迪拜投資園和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提供融資、技術以及航空等支持。

沿海国家是如何建设自贸区的?

迪拜傑貝阿里自貿區

②發展特點

迪拜自貿區從最初的為吸引外商貿易與投資的自由港,到現今的中東第一大自貿區,其成功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鑑意義。下面將從四個方面分析迪拜自貿區的發展特點:

第一,優惠的稅收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環境。迪拜自貿區以零關稅蜚聲世界,為了鼓勵和吸引外資進入,企業可擁有100%的所有權,50年內免除所得稅;企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設備免稅進口,貨物轉口同樣零關稅[ Dubai Customs and Free Zones [EB/OL], Access Date 2018-11-22.

http://www.dubaicity.com/dubai-ports-customs-free-zones-free-zones/]。除此之外,作為全球進出口貿易額最高的自貿區之一,迪拜自貿區對於資金的進出沒有任何的限制。良好的金融環境,為迪拜自貿區帶來了大量的資金,也為迪拜自貿區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第二,企業化運營的“政府機構”。政府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高效服務,包括:協助客戶挑選理想的投資場所;幫助企業在本地和國際市場上獲得合資機會;定期開展回訪和企業溝通等。政府讓渡部分行政權力,以政府信譽作保障,同時企業化運作,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是迪拜自貿區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

第三,出租不出售的土地運營管理方式。自貿區內出租的土地可以由企業資助建築廠房、倉庫等。一旦企業決定撤離,遺留的廠房等或拍賣或轉租,避免了拆除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因此,自貿區內土地以及辦公室、倉庫等硬件設施出租成為管理機構主要的收入來源。

第四,特殊的勞工政策。為了鼓勵外國人來投資和工作,迪拜自貿區實行了簡化工作簽證申請程序、降低簽證費用、按投資額和企業規模提供一定的免費工作簽證名額等一系列的勞工優惠政策,這有利於吸納迪拜自貿區需要的人才。

新加坡自貿區

①概況及現狀

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入海口,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1969年,新加披在裕廊碼頭內劃設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加坡自貿區發展成為以航運、貿易和金融等為主的全球性綜合自由貿易區,為新加坡的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發展模式也一直是其他國家借鑑和效仿的對象。圖2紅線區域顯示了新加坡最早的裕廊自貿區,處於新加坡南部,航海交通便利。周邊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也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沿海国家是如何建设自贸区的?

新加坡裕廊自貿區

②發展特點

新加坡自貿區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區,在轉口貿易、臨空經濟以及金融創新領域具有出色的表現。以下總結了它的三個主要特點:

第一,優惠的稅收政策。新加坡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經歷了一個過程。從1968年頒佈“經濟擴展(豁免所得稅)法案”,為鼓勵出口,給予出口廠商減免所得稅優惠;到上世紀70年代的進一步修訂,鼓勵發展資本密集型工業,關稅和配額不斷降低;再到最後完全取消配額,進口貨物僅對酒類徵稅,產品零關稅率達到99.9%。

第二,高效的通關環境。新加坡自貿區在轉口貿易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通關效率之高。為了提高通關效率,新加坡自貿區建立了全國電子數據交換系統貿易網TradeNet[ Singapore Customs [EB/OL]. Access date: 2018-11-22.

https://www.customs.gov.sg/about-us/national-single-window/tradenet]。新加坡所有的通關業務均由此係統執行,這一系統打通了海關、稅務、安全等超過35個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部門,建立了“單一窗口”服務體制,與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聯網,使得原本需要2-7天的通關時間可縮短至驚人的不到10分鐘,需向不同監管部門提交的多份文件也銳減至1份電子文檔即可。

第三,公私合作體制和跨部門合作。新加坡自貿區目前新加坡境內共有8個自由貿易區,它們分別由新加坡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裕廊海港私人有限公司和樟宜機場集團管理,但是它們受到港務局、海關、民航局的監管,形成了政府監管、專業公司運營的管理模式。這樣的管理模式既減少了行政干預,又促進了經濟發展局、民航局和海關等監管部門的互聯互通,實現了跨部門合作。

發展經驗小結

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沿海自貿區發展模式既有相通之處,又有形式上的差別。相通之處在於,兩個沿海自貿區都有大幅度的稅收優惠和偏向於市場化運營的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稅收優惠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據實際的運營情況逐步調整。市場化運營也有程度上的區分,迪拜政府只是讓渡了一部分權力給自貿區管理公司,而新加坡自貿區市場化程度更深,政府更多地扮演“守夜人”角色。由於目前中國自貿試驗區的政策需要由政府領頭推進,新加坡的公司運營模式並不適合,因此可以更多地向迪拜模式靠近,將權力集中在試驗區片區的管理委員會,根據職能劃分將權力讓渡給企業,實現簡政放權,這也是“制度創新”的關鍵內容。

此外,上述沿海自貿區發展模式也可以在政府管理職能、稅收政策和電子通關平臺等方面提供借鑑。首先,從政府管理職能模式來看,要學習沿海自貿區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放寬入駐自貿區企業的資金限制。面對自貿區內資佔絕對比重的尷尬局面,可效仿迪拜模式,針對入駐區內的企業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爭取吸引更多外資。其次,國內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有賴於具體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實施。就目前來看,三個片區分別針對空運、陸運和海運,但這些主要是對轉口貿易和材料加工復出口享有的免稅優惠,以至於入駐的非生產性出口企業很難享受到實惠。因此,政府可以先在高新技術企業集中的片區展開降低稅率的試點工作,同時加大入駐創業投資公司的稅收優惠,鼓勵創新。

(作者邵慶龍為深圳大學博士後,經濟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