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4K電視,差異在哪?網絡上又有真假4K一說?

什麼是4K電視,差異在哪?網絡上又有真假4K一說?

什麼是4K電視?

目前高清電視的主流是Full HD,4K 是近幾年大尺寸顯示器的熱門話題。4K正式名稱為Ultra HD簡稱UHD,分辨率是3840×2160,像素可達到829萬,分辨率為Full HD的四倍。

4K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像素數量相比現在普及的FHD一下子多了四倍,4K畫面的清晰度也就大幅提高。若把FHD與4K比較在同一個尺寸屏幕的顯像,FHD為207萬像素,而4K則有829萬像素,在同一個畫面裡4K明顯以較多的像素所組成,其細緻度自然提升,肉眼就能清楚分辨出畫質的差異程度。觀眾可以從4K畫面中欣賞到更細膩、清晰的影像內容,看清楚很多當前標準下難以區分的細節。

當然,要能夠完整觀賞到4K畫質的節目或影片,不僅要擁有4K電視,同時也要有4K內容,才能讓4K電視播放出4K畫質的影片。假如4K電視訊號來源只是FHD畫質影片,最終4K電視所播放出的影像只能呈現FHD的畫質。

4K與Full HD電視的差異在哪?

4K問世之前,Full HD(FHD)是屏幕分辨率的最高標準。

FHD分辨率為1920*1080,而4K的分辨率則為3840*2160,前面的數字各自代表水平與垂直的液晶數量,若把數字相乘後做對比可以得知4K的分辨率為FHD的四倍,意即表示4K的分辨率為FHD的4倍。

光聽數字可能無法感覺到這4倍的差異,從下面這張像素對比圖來看,比起FHD,4K將原來的一顆液晶像素被分成四顆,可以大大降低鋸齒現象的產生,明顯提升畫質的水準,呈現更細緻的細節。

什麼是4K電視,差異在哪?網絡上又有真假4K一說?

4K畫質很厲害,但肉眼真的可辨識Full HD和4K兩者的差異嗎?

在相同比較基準點上,4K面板與Full HD在觀賞距離相同之下絕對可以用肉眼辨識兩者的差異。

人眼的可視範圍會隨著距離越遠而遞減。先拿最近手機屏幕技術來說,搭載視網膜屏幕(Retina Display)的手機與沒有視網膜屏幕的手機在像素的提升後,在相同觀賞距離的基準點下,可以輕易辨識出差異。

同理,在電視畫質技術上,4K電視比起FHD多出四倍的解析像素,在相同觀賞距離上,同時用肉眼檢視兩種不同解析度的電視,肯定可以明顯分辨出優劣,特別是在文字可辨度以及畫面細節上,4K都可以給人非常驚喜的表現。如果消費者有機會在電視賣場消費,不妨親身去比較,在相同近距離裡分別觀賞FHD與4K電視的畫面,你的眼睛會清楚告訴你孰優孰劣。

因此,只要在符合觀賞距離範圍內的相同比較基準點上,用肉眼是可以分辨4K以及FHD的差異的。

網絡上有真假4K一說,到底什麼是真4K呢?

顯示器業界吵得沸沸揚揚的”真假”4K爭議肇端起於三星(Samsung)及樂金(LG)這兩個面板陣營的較勁。在4K面板發展初期,三星及樂金皆投入資源於RGBW的4K面板的開發,之後三星4K面板的路線發展轉往RGB,樂金則仍以RGBW為主。

隨著雙方在4K電視的競爭日趨激烈,由於樂金採用的RGBW面板有四分之一的子像素為白色(W),而三星認為自己的RGB面板沒有混入白色子像素,三星便將”假4K”或”偽4K”的標籤貼在樂金面板上,並同時標榜自己的RGB面板為”真4K”。

剛剛提到產生爭議的關鍵字RGB與RGBW,是指在電視、電腦或是攝影時的顏色模型。

RGB分別代表的是紅(Red)、綠(Green)、藍(Blue)三原色。在左方的示意圖的左邊圖可以看到,一個RGB面板的像素會包含紅、綠、藍三個子像素。

而RGBW則是在紅、綠、藍三個子像素中,再插入一個白色(White)的子像素。如果我們將RGBW面板的四個像素排在一起後,便可看到像示意圖裡右邊圖的樣子,RGBW排列在這四個像素後,一共包含了12個子像素,其中有3個像素,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子像素為白色。

RGBW面板被誇大地強冠”假4K”的汙名,是一種商業上的宣傳手段,事實上RGB及RGBW各有優缺點。由於白色的子像素只能發白光,所以RGBW的整體色彩表現不如RGB。但也因為RGBW有W的關係,RGBW的透光性較佳,所以較亮也較省電。雙方的優缺點簡列如下面表格。

什麼是4K電視,差異在哪?網絡上又有真假4K一說?

在此提醒大家選擇4K電視時,不要帶著”真”、”假”的迷思預先評論4K品質的好壞,應該是選購時要先知悉4K電視的面板顏色規格,親自看過電視的顯色與亮度,在整體考量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4K電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