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很多人對於材料領域並不是十分了解,認為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其實這門科學一直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材料科技領域,古代中國一直領先世界,比如火藥的發明直接將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文明時代。而我們歷史書上提到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更替,說白了就是:材料科學的發展。所以材料科學的影響不僅僅是生活,更是能夠影響全人類的“大發明”。

舉個例子來講,日本的著名光學鏡片製造商--株式會社OHARA,在光學領域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去年這家公司就已經研發出名為“Ultra-Low Expansion Glass-Ceramics”的產品,很多人會問,這是個什麼鬼?中文叫做:超低膨脹微晶玻璃。在10的負7次方的溫度範圍內,變形只有0.0±1.0um,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變形的材料。其能夠運用在航天、天文望遠鏡、半導體制造等多個領域,說個毫不誇張的,如果在原材料方面就已經落後其他國家的話,也就不用提所謂的“競爭”了。

材料科學影響著社會發展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在上個世紀美蘇冷戰時期,關於新材料研發領域,兩國可是競爭激烈。當時競爭的焦點位於“宇宙開發”和軍備競賽之上,在宇宙開發領域,必須要有耐熱、耐寒、耐真空的高性能材料的支撐。蘇聯領先美國在1957年升空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而美國為了不落後於競爭,在1958年成立了NASA(美國宇航局),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才研發“材料科學”。於是才有了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壯舉”。

材料科學的爭霸是可以左右著世界走向的重要學科,日本在近年可是站在材料科學頂尖的國家,但是隨著多方面的原因,在這個領域的優勢逐漸被一一打破。如今材料科學不再是發現自然界的新材料或者改造某些材料,而是從無到有的研發某些材料。簡單來說,就是將很多材料放在一起,進行組合嘗試。但這件事情並不是一件容易只是。很早之前,聽說過這樣的一個傳聞,說是在中國剛成立之時,國內工業底子很薄弱,就連糧食用到的化肥都無法生產只能依賴進口。日本的一家公司,出發時是空船狀態,在海上航行中利用海水以及所帶材料進行生產,然後賣到中國。雖然並不知道這段話的真實性,不過通過這些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確實實力有限。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日本在材料科學的研究可是世界前沿,光媒介、碳素纖維、碳納米管、藍色LED、釹磁鐵、鋰電池等都是從日本人手中研發而出,而這些物質也成為了構成現在社會的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相應日本也從這些材料科學手中大發橫財!

看家本領的受到“威脅”

日本某材料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道:“たとえこちらが人員を3倍にしても、向こうはその數倍の研究員を投入してくる。日本が勝つにはどうすればいいですかとよく聞かれるけど、どう考えたって無理ですよ。”(

即便是我們投入3倍的人員研究,對方比我們投入更多的人。很多人問我,日本如何在這場競爭中取勝,怎麼想都是沒有辦法的。)這段話的背景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崛起,對於新材料的研究很少是發佈完成品,多數情況下是先給出“理論說明”,然後採用大量的實驗進行研究和性能改造,最終完成研發任務。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雖然與日本的做法有些不同,可是不論怎麼看,最終成品的量產化還是取決於資金投入和人員投入。在資金和科研人員方面,日本是無法與中國進行匹敵。

而中國現在所缺乏的是,經驗!我們小時候聽過很多故事,比如居里夫人人發現鐳元素,弗萊明發現青黴素都是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裡面。這就是比較重要的地方,雖然說是偶然,但如果沒有這些科學家對此長久的研發也不可能產生上面的組合。所以這就是日本的另外一個強項,有大量的研究經驗和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

材料信息學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但是這個優勢現在面臨著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Materials Informatics(材料信息學)。舉個例子,2016年“阿爾法狗”和李世石的“世紀大戰”很多人記憶猶新吧,4比1的成績被阿爾法狗輕鬆打敗。後來柯潔也被阿爾法狗橫掃,就連棋聖聶衛平也方言,不可能戰勝阿爾法狗。看似這個與本文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實則不然。阿爾法狗用了很短的時間,掌握了人類花費千年而研究的成果,加入將這種技術運用到材料研發領域,其效果可想而知!在強大科技的面前,再多的經驗也都要“相形見絀”。這種深度學習的可怕之處並不是掌握已有的知識,而是其創造新的知識,阿爾法狗通過和自己的對戰,創造出很多新的手段,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材料信息學就是這樣一個方向,讓機器學習過去人類所研究的“成果”,然後模擬新的物質。通過這種模擬,就能夠突破“時間”的限制,在過去人類花費十年甚至二十年去研究的物質,或許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縮短成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將人類的研究成果,通過大數據進行高速解析,突破個人經驗和束縛。

迎來“決戰場”的材料科技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這一切的改變實際上來自於2011年的美國,當時奧巴馬政權提出了一項名為“ 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材料基因組計劃)”的計劃,投入了2億5000萬美元,將新材料開發的速度提升了2倍,效果也是十分明顯。2012年10月,成功將蓄電池中固體電解質材料的使用壽命延長。而這項技術是日本研究了很多年的項目,卻被美國用了數月超過,這就是材料信息學的威力。

材料信息學的關鍵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這個方面可以說中國已經領先了日本。無論是在自動駕駛上的發展,還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開發,許多中國企業也都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材料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就是:人工智能+材料信息學。中國在美國的材料基因組計劃推出的階段,就已經預測到材料信息學的重要性,投入了眾多預算進行相關佈局。而日本的具體項目在2015年才開始行動,從整體來看已經落後。而日本是否能夠在材料領域繼續保持亞洲之巔,或許就在最近幾年可以看到結果!

中國材料科學與AI神速突飛,日媒:日本看家本領告急!

一位在日本某國立研究所待過的退休人員說道:“材料や化學の研究で有名な大學と國立研究所に30年程前にいました。研究は極めて遅い印象。「海外との競爭に負ける訳無い」といった驕りが教授陣にありました。學生、助手らは「中國のほうが大勢の人手を使えるから將來負けるのでは?」と心配していました。”(

30年前我在某材料和化學研究領域有名的大學和國立研究所工作。當時研究就感覺比較落後的印象。而當時的教授都有著“和海外競爭不可能輸”的驕傲。但是學生和助手都擔心到“中國在未來有很多人才可以使用,在未來估計會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