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1973年馬丁·庫帕發明了移動電話,從此,便攜式可移動即時通訊設備成為可能,手機成為了一項改變人類的發明。在過去的40多年裡,手機前所未有地介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人們在加深對於手機的依賴,它在便捷人類的同時也綁架了人類自身。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感慨:相愛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他的手機。手機,濃縮了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隱藏最深的秘密,成為了情感的定時炸彈。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2016年,一部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因為其對人性、對手機的詮釋入木三分而爆紅網絡,成為當年豆瓣上口碑最高的喜劇片。一個月圓之夜,七個好友在飯桌上相聚,無聊之餘大家玩起了分享手機裡秘密的遊戲,每一個電話,每一條短信都和大家共享。於是隱藏在手機裡的秘密浮出水面,像一顆炸彈一樣把七個人的友誼炸得粉碎……

時隔三年後,《完美陌生人》的中國版:由於淼執導,李瀟、王思、王歡編劇,張一白監製,佟大為、馬麗、霍思燕、喬杉、田雨、代樂樂、奚夢瑤主演的《手機狂響》即將登陸院線,已定檔12月29日。

同樣關於手機,同樣關乎人性。在電影上映前,影視獨舌採訪了編劇李瀟,聽她講述了這部電影改編過程中的諸多故事。

三年死磕,只為寫一個更本土化的故事

2016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期間,由新麗公司和意大利版權方接洽,雙方達成了電影《完美陌生人》的版權協議,可以說版權獲取得十分順利。“是一個比較天時地利的過程。”

版權到手了,怎麼改編就成了擺在編劇李瀟及其團隊面前的問題了。《完美陌生人》的故事很精彩,但畢竟是舶來品,一字不改地拍攝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相比原版的《完美陌生人》,《手機狂響》做了幾項改動,都是關於電影裡的核心懸念。說到這裡李瀟賣了個關子,沒劇透細節,但是講了改編的思路:合理的本土化。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改編外國劇本最難的一點就在於:如何進行本土化?因為原版電影的設置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改動都會損及原有的邏輯鏈條,所以想要改得合情合理,就必須要實現改編的邏輯自洽。

在這近三年的改編時間裡,有很多推翻再重新來過的地方,那麼如何找到最合適的點,就成為電影改編的關鍵所在。談到改編過程中的困難時,李瀟笑稱:“我們不是天才型選手,只能用笨辦法:一個一個地去試。很多方向試過之後不行,很多設計論證之後又推翻。”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手機狂響》的故事不光是在創作團隊內部打磨,李瀟還會講給周圍的朋友去聽,藉助他們的想法去發散劇本的故事。為了保證《手機狂響》符合當下社會的真實狀況,創作團隊進行大量的調查和採訪,瞭解受訪對象跟手機、跟家人之間的關係。這個嘗試的過程,極為漫長。

可以說在難為自己這件事上,李瀟從來都是一絲不苟的,就是憑著這股死磕自己的精神,才有最終劇本的定型。

科技扭曲人性背後的當代眾生相

《完美陌生人》的核心主線,是手機和人之間的關係,科技如何扭曲人性是全片最大的看點。不過由於故事時間和空間的有限性,電影改編很容易滑向舞臺劇的範疇。

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狀況,不管是劇本寫作還是電影拍攝,從臺詞風格到佈景搭建,創作團隊都在盡力地迴避舞臺劇化,堅持用電影的語言去呈現。“我不願意把過去寫電視劇積累的經驗直接移植到電影當中去,要有新的嘗試,要在一個飯桌上展現出社會各階層的不同樣貌來。”李瀟透露了她在這部電影裡的堅持。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想描摹當代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演員的選擇上就不能脫離觀眾。“從《完美陌生人》的演員選擇上看,文藝氣息更濃郁一些。《手機狂響》的受眾要廣泛,就要避開這一點。”這定下了《手機狂響》選演員的基調。

“演員都是觀眾所熟悉、認可的,佟大為、馬麗、霍思燕、喬杉、田雨、代樂樂、奚夢瑤……他們都自帶煙火氣,這樣拉近了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也不會讓觀眾覺得遠離生活。”在《手機狂響》拍攝期間,李瀟全程跟組,見證了這幾位演員在表演上的努力付出,也印證了選角的恰當。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在人物的身份設置上,有中產階級,也有社會其他階層的人。可以看出,《手機狂響》有野心展示一副當代社會各階層在人與科技關係上的眾生相,考慮到電影劇情本身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這樣的嘗試可謂很有氣魄。

當然,也少不了遺憾,對於電影中沒能呈現出來的一些遺憾,李瀟也十分坦然:“遺憾是留給下一步作品的動力。”

價值觀的多元化必須尊重

“《完美陌生人》它傾向於揭露人性層面,雖然《手機狂響》做了很多改編,但精神內核還是尊重原著的,這個是不會變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想要探討的是在當下的中國社會 各階層中特別重要的一個關係,就是人與人的關係,還有人與科技的關係,人與手機、人與互聯網的關係。”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李瀟談到,原版人性層面的東西改編沒有去動,因為人性是相通的。但傳遞的價值觀一定是切合當下生活的。她提到在現代社會,人與人的交往變得非常便捷,然而大家正在陷入一種“溝通殺死溝通”的怪圈裡。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在餐廳吃飯,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刷手機,可能他們就在一個群裡,大家彼此在群裡溝通交流,但是在面對面的時候,卻沒有什麼可說的。”李瀟談到手機對於當下人們生活的切入時,表示就是要寫出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故事。“我覺得這種情景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包括跟自己最親密的愛人、父母,都會有科技給人帶來的既便利又阻礙的狀況。”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把這樣的探討帶入到電影當中去,既符合原版電影精神,又能引起當下社會觀眾們的共鳴,可以說是既有分量又有價值的。李瀟不希望電影包攬一切,用一種聲音代替觀眾思考,粗暴地斷言某種價值觀好或者不好,所以影片做了多元的價值觀呈現,為的就是讓觀眾可以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科技究竟帶給了自己什麼。

“價值觀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沒有對錯之分,我懷著一個樸素的想法:手機不能一竿子打死。‘手機毀掉生活’這樣的論調氾濫是不應該的,應該看到手機對於生活積極有益的一面。雖然電影容量有限,但是我們儘量放進了足夠多的想法。”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畢竟手機和觀眾朝夕相處,由此生髮出來故事再牽扯進人性的陰暗與糾葛,本身就極具話題性。手機的私密屬性和分享手機內容的遊戲方式,無一不撥撩著觀眾內心的癢處,所以《手機狂響》的爆款潛質和話題熱度已經深植於電影之中。

三年籌備打磨,賀歲檔最強話題,看電影《手機狂響》如何關照現實

《手機狂響》這樣一部有著高口碑原版基礎,充分接地氣改編的話題之作,在年底的賀歲檔能否掀起一陣關於科技與人性的話題熱度?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