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作者:馬文峰(北京梭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中華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2012-2014年度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一、消費增長低速徘徊,影響整體經濟增長

消費方面,2018年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萬億元,同比增長9.2%;1-9月累計消費總額27.43萬億元,同比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同口徑月度增長6.4%,累計實際增速7.3%。按照歷史數據名義月度增幅為3.7%,累計增幅為4.2%;依據歷史數據名義總消費累計增速創下歷史同期新低位水平,月度消費增速低位徘徊。

從消費佔社會總需求比重來看,9月社會消費比重為31.8%,較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年度累計佔比為36.2%,較上年增長0.1個百分點。年度總體來看消費佔社會總需求的比重較上年出現提升,經常項目淨出口佔比為0.01%,經常項目對社會總需求怎知影響很小,消費、投資決定國內總需求的增長態勢,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對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

分地區來看,城鎮地區的消費月度消費27069億元,同口徑數據增長9.0%;累計城鎮消費23.47萬億,同口徑增長9.1%,歷史數據月度則麼會這3.5%,累計增長4.0%,城鎮地區的累計消費增速創下歷史新低水平,月度消費低位徘徊;農村地區月度總消費4936億元,累計消費3.96萬億,同口徑增長月度10.5%,累計增長10.4%,按照歷史數據月度增長4.9%,累計增長5.3%,累計增速為歷史同期的低位水平;農村地區月度消費佔到總消費15.42%,累計佔比14.43%,農地區消費佔比有所提升。

人均消費來看,8月全國人均月度消費2302元,同比增長3.1%。其中,城鎮地區消費為3328元,同比增長0.9%;農村地區的人均消費856元,同比增長7.3%;扣除消費價格因素的實際人均消費來看,全國居民人均消費增長0.6%,城市為-1.5%,農村為4.58%。2018年2月以來的城鎮居民人均實際消費基本為負值,實際消費下滑對經濟的增長產生的明顯負面影響。

2018年以來,居民消費增長緩慢,一方面經濟增長放緩,居民收入增長下滑,同時終端商品、特別是教育、醫療、住房價格大幅上漲,嚴重侵蝕城市居民人均實際人均消費能力,導致城鎮居民實際消費出現負增長,居民人均實際消費下滑,消費降級帶來總體經濟增長放緩。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放緩,物流成本帶帶來農產品的嚴重滯銷,生豬、蔬菜產區價格的大幅下降,產銷無法有效銜接,導致生產和消費受到嚴重打壓,這是當前主要農產品及加工品生產的下滑的重要原因。

生鮮產品作為都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大城市周邊供應為主原則,過去幾年城市周邊的蔬菜、水果、畜牧養殖被驅趕到遠離城市數百公里之外的做法是及其錯誤,生鮮產品的生產基地到達消費終端做好控制在200公里的公路交通運輸距離,才能有效縮短產銷價差和減少資源浪費,特別中國運輸成本極高,物流費用佔GDP達到15%的極高水平的狀態,都市農業驅趕到數百公里之外的地區的做法是嚴重的。

面對城市對於生鮮產品需求,國內極高運輸成本,大城市周邊發展的工廠化設施農業對滿足城市對生鮮產品需求有重要意義,現代生物技術、數字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在農業中的影響,大城市周邊的工產品設施競爭力在逐步提升,技術進步對於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抓住機遇會帶來極大的商機。

城鄉人均消費比為3.9,較上年下降0.2倍。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比顯示城鄉之間真正差距,差距較大,但是差距有所縮小。外出務工人員收入增長是推動農村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城鎮地區中小企業效益持續下滑,低收入群體增長緩慢;同時購房、子女教育、醫療、養老支出佔比不斷提升更是抑制城鎮地區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增長。

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實現各地中小企的發展,帶動城鄉就業增長和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是決定國內消費增長的關鍵;東部、中部地區以環保為名限養禁養,禁止農民生火燒柴做飯;為實現土地規模化強迫老年農民土地集體流轉,部分地區的這種做法不僅僅是管理者懶政,實質是惡政。

居民人均消費增長低速,城市人均消費下滑,這是當前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的關鍵原因。

實現中房價過快升值,醫療、教育、社保障稅支出的快速增長,每年不斷提高社保起徵點(最低收入標準),但是中低收入全體實際收入增長緩慢,導致低收入群體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從而導致全社居民實際消費支出大幅下滑,物流運輸和房地產導致的經營場所租賃費用的大幅增長進一步推高了城市商品價格水平,消費能力下滑和價格上漲導致全社會消費下滑。

從消費形式來看,9月餐飲消費3447億元,同比增長9.4%;累計29763億元,同比增長9.8%;按照歷史數據測算,名義消費增速為3.9%,累計消費增長增長4.7%,年度累計消費增速繼續放緩。增速較上年分別下降6.24和6.328個百分點。

摺合人均餐飲消費額248元,同比增長3.37%;累計消費2141元,同比增長4.14%,居民人均在外餐飲消費金額增長速度的大幅下滑,顯示的當前居民消費能力增幅的大幅下降,居民在外餐飲消費增速基本接近食品價格增速,實際消費增速基本停滯。

社會總消費中,餐飲消費月度佔比為10.77%,累計佔比10.85%;較上年分別提升0.03和0.05個百分點,儘管餐飲消費增長速度大幅下滑,但是餐飲消費佔社會總消費比重提升,價格提升帶來居民餐飲消費金額提升,食物消費佔比的提升顯示居民消費能力的下滑,居民實際收入的下滑。

9月度商品零售消費28558億元,累計商品零售24.45萬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9.2%和9.2%,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6.4%和7.3%。按照歷史數據消費增幅為3.1%和4.3%。摺合人均月度消費2054元,累計17592元,同比分別增長3.10%和3.62%。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將更加緩慢,消費增長緩慢無法支持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的GDP名義增速9.71%。

從不同規模企業的銷售情況來看;9月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銷售為800億元,同比增長6.9%;累計銷售總值6693億元,同比增長7.0%;扣除價格因素增長3.29%和5.11%,降到較低水平。按照歷史數據,月度下降6.54%,累計下降4.85%,扣除價格實際增速為下降9.70%,累計下降6.53%;限額以上餐飲企業的按照歷史數據的銷售持續明顯下滑,顯示當前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下滑。限額以上企業的月度銷量佔到總體銷量23.21%,累計銷量佔到總體銷量的22.49%,較上年分別下降2.60和2.26個百分點。

9月限額以上商業零售企業的11962億元,同比增長5.6%;累計銷售額98099億元,同比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分增長2.92%和5.01%。按照歷史數據,月度同比下降13.2%,累計同比銷售11.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5.4%和13.0%。限額以上企業按照歷史數據消費增幅的大幅下滑,顯示的當前的經濟的下行嚴重。

限額以上餐飲和零售企業的實際銷售額的不同程度的下降,顯示國內居民消費增長的放緩或者實際大幅下滑。居民消費增速的放緩和大幅下滑成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和下滑的重要原因。

消費增長放緩的在於當前社會物流成本和社會運行成本持續上漲,社會財富分配遠遠偏離的社會基本供需所需要的,導致全社會的生產和消費不能有效銜接,供給側改革的提法:增加有效的和符合消費需求的供給是對的,但是沒有找到問題的本質,當前我們消費無法增長的根本源於除了社會運行阻力,在於社會分配的極端不均衡;更為重要的方面在於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稅的增長超過居民實際收入增長的水平和速度,嚴重侵蝕居民的消費能力。教育、醫療、養老、居住人類自身生產所需要的產業成文的部分人藉助手中權力謀取個人財產的有效,便捷的通道,將社會的財產據為己有的有效通道,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二、影響居民消費增長的因素分析

1、居民總體增長,但是分佈不均影響消費增收速度。

居民總收入 綜合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總人口來考,1-9月城鎮家庭總收入24.08萬億元,農村家庭總收入6.14萬億;較上年分別增長10.70%和6.44%;全部居民家庭總收入為30.21萬億,較上年同比增長9.80%。從城鄉居民總體家庭可支配收入佔到上半年GDP現值的46.42%,佔比較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農村地區總收入增長緩慢,影響大部分地區的消費增長

2、農民實際收入大幅下,危害農村地區的消費增長和社會總需求增長。

農村居民收入 值得高度關注的事情,農村居民收中,9月末外出農民工18135萬人,人均月收入為3710元,3季度的農民外出務工收入20184億元,1-3季度外出務工農民累計的工資收入為59526億元,佔到全國農民總收入的96.98%,上半年農村地區非外出務工收入淨收入僅僅1854億元,同比下降32.13%,摺合人均收入僅有1031元,同比下降31.33%,顯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

2015年以來的農村地區的農民非外出務工收入連續四年下降,1-9月人均收入分別為2294元、1954元,1501元、1030元,分別下降53.78%、14.84%、23.21%、31.33%。2018年上半年農民的非外出務工收入僅為2014年的21%,下降71%.農民的非外出務工收入大幅下降顯示當前農產經濟政策問題嚴重,國家產業扶貧政策落實存在偏差。農產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並未落實,當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並未真正落實。

伴隨農民就地經營收入的持續大幅下降,國家農村地區扶貧政策幾乎陷入失敗,農產地區的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的沒有落到實處。

農產地區的扶貧政府直接的給予的產業扶貧是無法實現的目標,政府的扶貧關鍵在於1)提供基礎設施,包括道路交通設施的建設,減少的農村的地區的道路收費和查車、信息網絡的設施的建設,農產產業信息的精準提供;便利方式農產品流通,讓農民的農產品可以便利的流通,實現產銷有效對接。2)給予各地農業產業企業合理的信貸支持,最近兩年國家對農業產業的企業的貸款大幅縮減,農產品流通陷入停滯,導致的各地農產品滯銷和賣糧難。3)儘快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國家補貼分配比例,當前國家的二次分配的極端不公平正嚴重阻礙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阻礙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為了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和民族的振興,給予農民老有所養的基本實現,這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建設的基本的基本目標。我們必須儘快落實提高農村老年的農民的養老金達到本地城鎮居民的平均水平,給予農民完整的公民權利,完成革命基本目標!

3 、 農村消費增長,超過農區地區經濟增長速度,農民消費能力呈現下滑態勢

消費構成來看,1-9月農村家庭消費支出4.92萬億元,城市家庭消費總支出15.47萬億元,社會集團總支出7.04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9.51%、9.30%和-8.23%;分別佔到全社總消費17.95%、56.39%和25.66%。全部家庭支出總額為20.39萬億,較上年增長9.35%。

其中,居民食物消費5.80萬億,農村家庭食物消費支出1.39萬億,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費4.42萬億。居民食物消費佔到全社會消費總額的21.16%,農村地區食物消費佔到35.08%,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佔到消費總額的18.81%。居民全社市場化食物消費總額為4.43萬億,市場化食物消費佔到居民食物消費總額的76%。

4,總體儲蓄增長,農村儲蓄出現下行,顯示農村經濟的下行。

居民儲蓄和存款 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比較來看;2018年1-9季度,全國家庭儲蓄9.83億元,較上年增長10.76%。其中城市儲蓄為8.61億元,較上年增長13.30%;農村地區的儲蓄為1.21億元,較上年下降4.40%。農村家庭儲蓄佔到全部儲蓄總額的11.88%。較上年佔比下降2.03個百分點這樣,全部家庭年度消費傾向為0.68。其中,農村地區總體居民消費傾向0.80,較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城鎮家庭的消費傾向為0.64,較上年下降0.01。總體來看,居民消費傾向基本穩定,城鎮居民消費傾向下滑;城鎮居民需要更多的支持應用房屋購買支出,但是農村地區收入大幅下降,沒有消費的能力,消費傾有所提高,農產和城市的消費能力均出現下滑。

居民存款來看,截止6月末銀行居民存款為70.90萬億,較年初增長5.70萬億,年度銀行存款增長27.29%,今年股市持續下行,居民的更多的資金離開股市,轉換成為居民銀行存款;住戶居民銀行存款僅增加佔居民儲蓄總額的58.05%。

5、農村經濟增長資源的流入與流出,農地區明顯繼續淨流出,城市剝削農村仍在持續。

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的表現和制度創造,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能夠維持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持續穩定最為關鍵現代制度創造,體現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的基本平等原則,消除不同階層收入差距極端不公平導致的社會動盪和變革。改革開放以來的我們引進西方社會的現代成果----國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但是我們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處於極其初級的階段,存在嚴重不公平,而且不公平在不斷加劇,正向危害經濟社會的繼續健康發展。

1)城鄉社會保障極端差距嚴重危機農村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

最近兩年國內農產品價格回落,國家沒有通過對農民退休金和其他穩定農村地區的總收入的政策措施保證農村地區的消費能力的增長,相反農村地區社保出現明顯的的“交得多,發的少”農村地區居民呈現明顯的負收入,更是進一步加劇農村地區社會總需求下滑,從而導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根本原因,也是導致今年農民收入沒有增長根本原因之所在。

2)農村居民社保負擔佔比較高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及經濟的健康發展

從社保收交和發放的具體數據來看,2018年1-9月農村居民的養老金繳費與領取比例為1.39倍;全國農民養老金繳納2868億元;同比增長8.33%;國家養老金對農民發放總額2070億元,較上年增長8.56%;農村居民人均領取1328元,月均148元/月,較上年增長3.46%。其中,上半年農村地區養老金繳納佔到農村地區的總收入的4.67%;農村地區農民非外出務工收入1.55倍,社保繳納超過農民1-9月在家經營影響收入水平。考慮農村地的醫保繳費,當前的農民醫保繳納額度超過社保繳納金額,農村區國家社會保障稅收比例為農民在家經營收入3倍以上,當前國家在農村地區社會保障稅徵收已經成為農民重要負擔,農村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引起高低關注。

另外,外出務工農民工存在雙重的社保繳存,同樣加重農民工負擔,當前國家應該儘快取消以戶籍進行社會管理嚴重侵蝕農村和中小城鎮居民利益的行為,儘快取消以戶籍主導的社會管理轉向工作居住證的管理勢在必行。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3)城鎮職工社會保障發放嚴重不合理,危害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2018年1-9月,城鎮地區居民養老金的繳費與領取比例為1.12,城鎮地區收取總額34948.4億元,發放總額為31328.4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9.44%和17.18%;養老金的收支出現較快增長,養老金徵收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居民收入的增長的速度,過快的社保稅增收影響居民消費能力提升,養老金的繳納佔到城鎮居民的總收入的14.51%,較上年提高的1.06個百分點點。按照2017年末城鎮領取社保金的人數為人均社保金的領取的金額28413元,較上年增長7.37%;月均養老金的領取達到3157元/月;為鄉村養老金的21.39倍。巨大城鄉差距嚴重危害的社會社會宏觀總需求轉變成現實的總需求。危害經濟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考慮國家公務員財政撥付部分,1-9月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支出總額37985億元,城鎮人均養老金的領取34450元,月均3828元,遠遠超過1-9月全國城鎮職工收入人均收入的29599元,更是城鎮工資性收入17913元2倍以上。城鎮地區社保收交發放比例為0.82倍,養老金收入為城鎮地區居民收入總額的15.78%。


今年1~9月社會消費增長保持低位,收入分配不均制約全社消費增長


城鎮地區養老金髮放金額遠遠高於在崗工資水平是一種極其不合理的現象,嚴重背離養老金的基本公平原則;社會二次分配帶來不斷擴大巨大城鄉收差距是阻礙社會總需求增長的重要原因,更是嚴重加到的社會負擔,阻礙的在崗職工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升,更加嚴重的問題在於的二次分配中等級制度明顯,嚴重偏離二次分配基本公平原則,這是中國封建思想的嚴重殘餘,阻礙中國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儘快調整。

4)社保金成為普通職工及其嚴重的社會負擔,危害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9月全社會總體社保基金的收入為54997億元,總支出為42044億元,收支比為1.17倍。其中1-9月的數據來看,政府社保徵收總額佔到的居民總收入的18.20%,較上年提高1.10個百分點;佔到居民工資31.73%,較上年提高提高1.89百分點。居民社保金佔到居民收入比重的持續提高危害社會消費增長。

5)特別值得關注的中國醫保制度正在相對的不健康的狀態。1-9月國家醫保總收入為15177億元,較上年增長13.5%;人均繳費金額達到1259元,較上年增長6.25%;國家醫保金出為11962億元,人均支出金額992元,較上年增長11.9%。從更加廣闊的居民醫療消費消費支出來看,2017年限額以上的醫藥企業的銷售總額9482億元,同比增長12.4%;2018年1-9月限額以上企業的銷售支持4109億元,同比增長9.1%,明顯高於限額以上趨勢商品銷售增幅的6.9%的增長速度;從醫藥產量來看,2017年總產量742.8萬噸,74.3億公斤,人均藥品消費5.3公斤;1-9月中西藥總產量達459.5萬噸,人均消費3.3公斤,從巨大的醫保支出、個人醫療支出和數量巨大人均醫藥消費,顯示當前醫療保證制度執行過程中正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大量的醫療支出實際是一部分謀取鉅額個人私利的起到,成為危害健康發展發展的制度。

6)社會保障徵收的制度和模式出現嚴重問題

更加嚴重的問題,國家制定最低收入水平實際是政府增收社保稅的標準,當前社保稅的徵收除政府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大型外資企業按在實際收入水平繳納社保稅,各類民營、私營企業、中小型外資企業均按照國家最低收入標準增速社保稅,導致的當前社保稅的收入增長緩慢,增速速度嚴重低於全社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為保障社會稅的增速各地政府不斷提高最低收入工資水平,來提高社保稅的增收水平。導致許多地方的最低收入標準遠遠高於一些地區的普通職工工資水平低於最低收入水平,企業和職工也必須按照最低收入標準繳納各項社保金。這樣最低收入標準下中低收入群體社保稅稅比重較高,製造業企業的社保收費較重,相反,較高收入群體的他們的收入較快增長,依然按照最低收入工資標準繳納社保,導致的社保徵收會低於全社會實際收入收入導致政府不斷提高最低收入標準的,提高社保基數的怪圈。

更重要導致當前農業和傳統制造業中低收入群體社保稅比重明顯偏高,成為農業和製造業沉重負擔,導致農民和中低收入群體嚴重負擔,影響居民的消費能力提升,這是居民實際消費持續下滑,導致農村地區農產品價格繼續下滑,導致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嚴重下滑,大量勞動密集產業因為鉅額的社保稅的支持被迫離開中國沿海地區,這是當沿海地權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形勢,同時內地勞動無法得到有效轉移,導致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的嚴重下滑。

鑑於以上問題的出現,在本人建議下,近期國家調整社保收入由稅務局統一徵收,將社保金逐步調整為按在法定比例繳納社會保證稅數相對合理徵收模式。

國家制度因素導致城鄉居民巨大差距、國家公職人員、國有企業單位同普通民眾的巨大差距從而導致社會總需求增長下滑,阻礙我們社會消費能力的提升;需要我們的高度關注。巨大收入差距導致大量低收入,甚至處於貧困狀態,居民選擇各類消費品只能是低檔品,以價格作為消費選擇唯一標準,導致社會食品安全事件,假冒偽劣產品的事件頻發,食品安全問題無法戒除。養老金髮放必須依據地區的消費水平,工作年限,實現基本的公平的收繳模式相對合理。而非當前因為職業、職位、出生不同進行差異化的等級制度,這是封建等級制度正在嚴重破壞當前的社會的健康發展,同現代民主公民的基本的平等全格格不入,阻礙中國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的實現。政策制度原因,特別是天生的要求的公平的二次分配導致不同居民社會人群收入差距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7)從銀行信貸資源的流入來看

,從全國信貸資金的流向來看,人民銀行統計,2018 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 133.2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2%,增速比上季末高0.5 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 13.14 萬億元,同比多增 1.98萬億元。

2018 年三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 32.57 萬億元,同比增長 6.6%,增速比上季末低 0.7 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 2.11萬億元,同比少增 5594 億元。本外幣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餘額 26.49 萬億元,同比增長 6.6%,增速比上季末低 0.3 個百分點,前三 3 季度增加 1.80 萬億元,同比少增 4603 億元;農戶貸款餘額 9.09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2%,增速比上季末低 0.4 個百分點,前三 季度增加 9853 億元,同比多增 984 億元;農業貸款餘額 4.03 萬 億元,同比增長 2.5%,增速比上季末低 1.1 個百分點,前三季 度增加 1764 億元,同比少增 1027 億元。

農村貸款和農業貸款餘額的增長緩慢限制的農村地區的農產品的流通和糧食收購資金的供應,是農產品滯銷和糧價下滑的重要原因。銀行對農業貸款的增長較慢,不利於農村的居民收入增長。

總體分析來看,受傳統思想沒有有效根除的影響,農村在極端貧困的背景下,讓在繼續支援其他地區,經更多收入轉到非農地區,導致的農業和農村的貧困仍在加劇,這種狀況嚴重危及農村地區及全國總需求的增長,危及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更多分品種詳細信息產量報告原文《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研究及政策建議(2018年10)》


來源:東方艾格馬文峰《中國糧食行業研究報告--誰來養活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