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爬滚打近20年 男子“玩泥巴”玩出新高度,用泥塑“锁”住乡愁


在甘肃平凉市崆峒区,有这么一位奇人,他不仅是一名医院的职工,还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泥塑达人”。他从小喜欢玩泥巴,通过自己学习钻研,无师自通,在泥塑这条艺术道路上摸爬滚打近20年,将普通人眼中的“泥巴”玩出了新高度——用泥塑还原乡土民俗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他,就是赵铁军老师,今年53岁,原籍平凉市泾川县党原镇湾口村人,现居崆峒区广成花园D区。

早些时候,赵铁军老师的泥塑作品及其从艺经历曾被媒体报道过,记者曾与之谋过面,一直想约个时间对其进行一次专访,但总是因为各种繁忙事务所累不能成行。

2018年10月21日,记者拨通了赵铁军老师的电话,当得知他难得有空在家,于是,记者赶紧说明采访的意图,不料赵铁军老师欣然应允。

一直想着赵铁军老师是一名医院工作者,还是一位“泥塑达人”,家中一定充满艺术的气息,应该布置得相当讲究很富有文化诗意。当记者走进赵铁军老师的家中才发现,以前许多的想象都被颠覆了,在那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里,除了厨房、卫生间和一间卧室外,其他地方都放满了他的泥塑作品。不仅客厅茶几、酒柜、电视机上摆满泥塑。

甚至,痴迷于泥塑的赵铁军老师干脆把一间卧室腾了出来,将一张崭新的大床用作摆放泥塑的展架,阳台和阳台上的一张电脑桌作为自己平时创作泥塑的工作台,走在他的家中,甚至满地都是泥土和灰尘,此举真的让常人无法接受。

对此,赵铁军老师呵呵笑道:“原先做泥塑只是个人爱好,因为总是把房子弄得很脏,家人很反感,觉得是不务正业,没想到后来越发痴迷,但也得到了社会上一些艺术名家的认可,家人也从以前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当天,赵铁军老师在家穿着一件花格子保暖衬衣,戴一副眼镜,虽然看上去身子瘦弱单薄了些,但给人的感觉很精神。

采访期间,赵铁军老师带着记者先后参观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乡村民俗系列、人体艺术系列、人物肖像系列等作品,在这些泥塑作品中,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形态夸张,有的生动传神,看着这些作品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尚享受。


据了解,赵铁军老师虽然自学泥塑前后已有20年了,自己一直从事医疗服务工作,有了医学上的人体解剖、人体肌肉骨骼构造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但他正式学习制作人像泥塑和乡村民俗作品的时间也不过两三年,直到后来拜甘肃艺瓷盆景大师何文华老师为师,在何文华的精心指导下,着重从本土乡村民俗文化、微型景观艺术、美学价值等方面去努力研究实践,才逐渐从一个“玩泥巴”的普通爱好上升为一项艺术事业。

现在,赵铁军老师在泥塑艺术的道路上已经阔步向前,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在捏造人物肖像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点,非常注重神态和细节的把握、雕琢,已完成各类高品质的泥塑作品2000余件,让不少同行望而生叹!曾有人建议,让赵铁军老师将这门精湛的好手艺用在商业模式中,可以将泥塑作品拿到市场上当商品来销售,不仅可以成名还可以赚很多钱,但是赵铁军老师总是一笑置之。

赵铁军老师告诉记者,就在今年,有一位甘肃省内的艺术名家见到他的作品后主动找来洽谈合作事宜,要求将一些泥塑作品按批量去加工制作,并开出了一笔利润丰厚的经济报酬,面对这样好机会,是个人都会动摇的。


但是赵铁军老师婉言谢绝了,他给记者是这么说的:“我做泥塑的初心永远是不会改变的,做泥塑现在不仅是我的一种兴趣爱好,更是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为只有我们这一代人还记得当年乡村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也不知道,更没有那种记忆情怀,他们总觉得幸福生活来得很容易,但不知道父辈们当年是怎么艰辛劳作和辛勤付出的……”赵铁军老师补充道。

当然,有了付出也就会有收获,有了思想高度也才会有人生赢家,这些年来,赵铁军老师坚持初心不改,牢记文化传承使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已然走出了自己的成就与辉煌。

甘肃平凉市,赵铁军老师的泥塑作品。

赵铁军老师的泥塑作品。

赵铁军老师的泥塑作品。

据悉,2016年7月,赵铁军老师的泥塑作品还参加了首届丝绸之路国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中国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工艺作品展览,并现场展演泥塑制作技艺。2017年3月,泥塑作品《黄帝问道》参加了第十四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2017年8月《喜迎亲》泥塑组合作品在2017中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暨崆峒武术节被平凉市崆峒古镇农耕记忆博物馆收藏。

2017年10月,他被推荐为崆峒区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11月受新世纪酒厂之邀,为养生崆峒黄酒馆制作组和泥塑作品《鈺庆恒酒坊》,被养生崆峒黄酒馆收藏。2018年4月,他还被评选为崆峒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