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节”被叫停是对美的保护

“帐篷节”被叫停是对美的保护

曹鑫/文

10月15日,江西三大“帐篷节”之一且连续举办了八届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草原帐篷节,被叫停了。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素有“一半草原一半花海”的赞誉,每年秋冬枯水季,走进鄱阳湖的湖底大草原,眼前绿油油的草原和艳丽的蓼子花,恰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油画。

在最佳花期,处处美景,湖泊、草洲,泥滩、岛屿,吸引着无数游客近距离欣赏江西独特自然景观,草原露营、篝火晚会,看日出、观候鸟,赏花、望湖,这正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大草原帐篷节的起初由来。

自首届“帐篷节”举办以来,每届活动也越发精彩多样,将人文娱乐与大自然的美结合得愈发淋漓尽致。相比往届,今年2018“帐篷节”可谓“燃”、“嗨”整个草原景区,将从10月26日持续到11月4日,包含“焰火之夜”、“华灯之夜”、“静美之夜”和“电音之夜”。

事实上,在10月12日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公众微信“江西风景独好”公众号开始推出本届“帐篷节”的消息后,连日来,活动消息在网上热传并受到很多“驴友”关注,但同时也带来了争议——草原帐篷节中的两项活动,会影响过冬候鸟。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一直被誉为“候鸟天堂”。每到鄱阳湖下半年的枯水期,当水位下降,原本沉于水下的草洲带着鲜嫩的草籽与肥美的蚌类螺类裸露出来,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白鹤、灰鹤、鸿雁、豆雁等大批候鸟前来鄱阳湖越冬。

显然,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有候鸟陆陆续续到达鄱阳湖,“帐篷节”组织燃放焰火以及放飞孔明灯,对保护候鸟不合时宜,在天干物燥的秋天燃放孔明灯可能造成火灾,而“帐篷节”的一些活动举办对于鸟儿们来说也是一种打扰。

根据《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每年10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为鄱阳湖候鸟越冬期。候鸟越冬期间,在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得从事破坏候鸟栖息和觅食环境的活动;在湿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湿地保护规划,维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得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超出湿地资源的再生能力或者给野生动植物物种造成破坏性损害。

诚然,湿地公园并非不能搞旅游开发,而应该在保护中适度开展。事实上,举办“帐篷节”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当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旅游项目,譬如利用中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可以很好地推广研学旅行、观候鸟、体验湿地生态和生态观光游等。

10月15日,江西省林业厅湿地管理办公室已督促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停办焰火旅游等项目,为减少对候鸟的侵扰,今年叫停草原帐篷节。“帐篷节”的狂欢是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美,而“帐篷节”被叫停恰是对美的保护。江西是生态大省,随着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逐渐提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正在成为全民的共识,“帐篷节”被叫停正是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的成果。

“帐篷节”被叫停是对美的保护
“帐篷节”被叫停是对美的保护

更多内容请登录江西商报官网:

www.jxsb.cn

或关注本报腾讯官方微博:

t.qq.com/jxsb-com

“帐篷节”被叫停是对美的保护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