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工業百強區出爐 內蒙古有3個區成功入選

正北方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梅剛)11月21日,由國家經信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18)”,公佈了《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報告中,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和包頭市青山區、昆都侖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名單中,位列第62位、80位和81位,競爭力指數分別為0.3515、0.3316和0.3302。

2018年工業百強區名單

排名地區地級市競爭力指數
1廣東深圳市龍崗區0.8756
2廣東廣州市黃埔區0.8117
3廣東深圳市
南山區0.7921
4廣東佛山市順德區0.7816
5廣東佛山市南海區0.7385
6廣東深圳市寶安區0.7113
7山東青島市
黃島區0.6865
8江蘇常州市武進區0.6743
9江蘇南京市江寧區0.6426
10浙江杭州市蕭山區0.5519
11廣東佛山市
三水區0.5341
12江蘇常州市新北區0.5325
13江蘇無錫市新吳區0.5253
14浙江寧波市北侖區0.5245
15江蘇蘇州市
吳江區0.5095
16遼寧大連市金普新區0.5012
17江蘇徐州市銅山區0.4934
18廣東佛山市高明區0.4886
19湖南 長沙市雨花區0.4797
20山東青島市即墨區0.4704
21四川成都市龍泉驛區0.4693
22江蘇南京市浦口區0.4674
23廣東
廣州市南沙區0.4666
24廣東廣州市天河區0.4635
25浙江寧波市鎮海區0.4629
26廣東廣州市番禺區0.459
27 浙江寧波市鄞州區0.4581
28廣東佛山市禪城區0.4522
29浙江紹興市柯橋區0.4445
30江蘇蘇州市高新(虎丘)區0.4444
31
廣東珠海市香洲區0.4379
32山東青島市城陽區0.43
33山東淄博市臨淄區0.4284
34江蘇揚州市江都區0.4277
35江蘇南通市通州區0.4244
36江蘇無錫市錫山區0.4206
37江蘇蘇州市吳中區0.4148
38廣東廣州市花都區0.4114
39江蘇南京市溧水區0.4094
40江蘇無錫市惠山區0.4082
41江蘇無錫市濱湖區0.403
42廣東深圳市福田區0.4012
43浙江杭州市餘杭區0.3948
44湖南長沙市嶽麓區0.3823
45浙江紹興市上虞區0.3798
46山東濟南市章丘區0.3795
47浙江杭州市高新(濱江)區0.3751
48江蘇南京市棲霞區0.3734
49四川成都市雙流區0.3697
50江蘇南京市六合區 0.3679
51江蘇泰州市高港區0.3675
52湖南常德市武陵區0.3669
53江蘇常州市金壇區0.3664
54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
0.3588
55山東淄博市張店區0.3581
56湖北武漢市漢陽區0.3566
57湖北武漢市江夏區0.3563
58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區0.3558
59山東淄博市淄川區0.3548
60江蘇南京市高淳區0.3529
61廣東廣州市白雲區 0.3523
62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0.3515
63陝西咸陽市秦都區0.3457
64江蘇揚州市邗江區0.3452
65福建龍巖市新羅區0.3444
66山東威海市文登區0.3443
67福建福州市長樂區0.344
68湖北武漢市東西湖區0.3431
69江蘇泰州市姜堰區0.3427
70湖南長沙市望城區0.3424
71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0.3417
72福建莆田市涵江區 0.3392
73四川成都市新都區0.3391
74陝西西安市長安區0.3389
75福建廈門市海滄區0.3378
76福建泉州市泉港區
0.3367
77浙江杭州市富陽區0.3354
78廣東珠海市金灣區0.335
79浙江杭州市上城區0.333
80內蒙古
包頭市青山區0.3316
81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0.3302
82陝西榆林市榆陽區0.3297
83廣西柳州市柳南區0.3293
84山東臨沂市蘭山區0.3281
85遼寧瀋陽市鐵西區0.3272
86四川宜賓市翠屏區0.3271
87四川綿陽市涪城區0.3268
88安徽蕪湖市弋江區0.321
89山東東營市墾利區0.3206
90遼寧瀋陽市大東區0.3195
91江蘇鎮江市丹徒區0.317
92江蘇蘇州市相城區0.3143
93山東濟南市歷城區0.3141
94山東青島市嶗山區 0.3129
95廣東廣州市增城區0.3119
96廣東清遠市清城區0.3117
97廣東江門市蓬江區0.3116
98江蘇泰州市海陵區
0.3092
99湖南湘潭市嶽塘區0.3084
100福建廈門市翔安區0.3083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是國內最權威的縣域發展報告之一。2018年縣域工業競爭力的評價基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更加註重對運行穩定、質量引領、結構優化、綠色提升、智能轉型、創新驅動和動能聚集的綜合考量。

報告顯示,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以全國5.3%的縣(市)數量、6.7%的人口,貢獻了11.0%的GDP和16.3%的工業增加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