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而衰,唱衰光伏為哪般?

時下正值孟冬時節,然而對於中國光伏行業來說,2018年似乎早已經歷了一場“寒冬”。

自今年 “531新政”出臺之後,光伏業內,無數企業身陷困境,深感前途迷茫;光伏業外,各種唱衰光伏的聲音不絕於耳。

這不禁讓人疑惑:中國光伏怎麼了?中國光伏真的不行了嗎?

盛极而衰,唱衰光伏为哪般?

531新政出臺,“殺傷力”不可謂不大

今年6月1日,一則重磅新聞震驚了整個光伏行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當日聯合發佈了一份《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降補貼、限規模,力度超出預期,被稱為“史上最嚴光伏新政”。(由於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所以業界簡稱“531新政”。)

“531新政”提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GW的分佈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顯然,這是為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了一腳“急剎車”。

而從內容來看,新政本意是引導中國光伏行業有序發展,從規模擴張走向質量進步。不過,新政中降低光伏補貼標準、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佈式今年只安排10GW規模等具體措施,卻讓整個行業發展信心遭遇了巨大打擊,下半年工作如何開展都成問題。

間接損失過萬億,數百萬人或受影響

回首中國光伏發展之路,自2013年以來,經過近5年的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五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當前,我國光伏製造業的產能大約150GW,就業人數約250萬人,全產業鏈年產值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

新政出臺,將2018年國內市場規模人為限制為25GW左右(其中,分佈式光伏10GW,領跑者+光伏扶貧為10.7GW,2017年普通電站項目大約5GW),還不到去年新增裝機53GW的一半。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今年照此執行,國內光伏製造業將會有超過50%的產能閒置,繼而會造成大量產品滯銷,工廠停產或倒閉,甚至引發失業大潮,這將對光伏製造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光伏製造業一旦崩潰,將引發上萬億的間接經濟損失,超過數百萬人口失業,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在業界看來,中國光伏全產業鏈可能會由此步入新一波“寒冬”,其殺傷力極有可能跟曾經的歐美對華光伏“雙反”一樣,造成大量的企業關門倒閉。

關上一扇大門,會開一扇窗嗎?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那麼,新政是否為光伏行業留下哪怕是一扇窗的機會呢?

在此次新政中,國家能源局對各路指標嚴格控制,然而對於光伏扶貧卻是一大例外。新政中明確指出,支持光伏扶貧。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紮實推進光伏扶貧工作,在各地落實實施條件、嚴格審核的前提下,及時下達“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

同時,新政中鼓勵各地根據各自實際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各類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這就是說,國家補貼如果拿不到,但對方政府補貼還是可以有的。

此外,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新政旨在降低補貼標準,嚴控發展規模,避免補貼缺口過大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對於光伏企業而言,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地技術革新降低成本以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將目標瞄準海外市場,去尋求更為廣闊的市場。

寒冬之際,光伏行業“停止生長”?

11月19日,國家能源局公佈了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在新增裝機方面,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GW,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電站17.40GW,同比減少37.2%;分佈式光伏17.14GW,同比增長12%。累計裝機容量方面,截至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64.74GW,其中,光伏電站117.94GW,分佈式光伏46.80GW。

發電量方面,前三季度光伏發電量133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2%;棄光率2.9%,同比下降2.7%。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17.3億千瓦時,棄光率16%,同比下降5.4%;甘肅棄光電量7.8億千瓦時,棄光率10%,同比下降11%。

從數據上看,在光伏電站方面開始明顯放緩,而在分佈式方面仍然保持強勢增長。同時,在棄光方面有明顯好轉。根據此前推算,大多數業內人士對於2018年全年的新增裝機量預測為30-35GW。然而僅前三季度的裝機量就已達到34.54GW,大大超出預期。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增裝機為9.65GW,二季度新增裝機達到14.65GW,而三季度再新增10.24GW。在“531新政”發佈之後業內一片哀嚎的情況下,二三季度裝機量依然保持強勢的增長,著實讓人驚詫不已。究其原因,一部分是上半年增長速度整體較快,二是630搶裝行情促使裝機暴增,三是對於光伏扶貧項目以及光伏領跑者項目,並未受到新政太大的影響。綜合來看,預計2018年全年光伏新增裝機量可達40GW。業內估計,到2020年底,中國累計光伏裝機總容量將達到255GW。

亞健康奔跑,行情可持續多久?

據2016年12月發佈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105GW,光熱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5GW。而截至今年9月份,總裝機規模高達164.74GW,已大大超過“十三五”規劃的105GW的裝機目標。按這一數據計算,現已完成裝機部分就超出近60%;而如果按2020年預計值255GW計算超出150GW,近1.5倍。

而在這一片繁榮景象的背後,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目前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首先,在我國光伏市場高速增長之下,光伏製造企業紛紛擴張產能,光伏製造產能過剩、電站質量問題屢見不鮮。其次光伏補貼拖欠嚴重,截至2017年底,累計光伏補貼缺口高達455億元。其三,棄光限電的問題雖有逐年下降趨勢,但部分地區仍然十分嚴重。

不可否認,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於促使企業降低成本,促進技術進步。但是,過快過度的發展擴張模式,同樣過猶不及,同樣是不可取的。

因此,這種“亞健康”的奔跑模式,直接影響著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所以,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資源,提高發展質量,加快補貼退坡,促進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已然成為政策決策者的首要議題。

盛极而衰,唱衰光伏为哪般?

平價上網,只差臨門一腳?

隨著太陽能光伏發電規模化發展和技術飛速進步,在國內一部分資源優良、建設成本低、市場條件好的地區,事實上已基本具備與達到清潔排放水平煤電同價甚至不需要補貼的條件。

對此,目前行業內尚存在一定的爭議,特別是受“531新政”影響,關於光伏發電是否已經達到平價上網、是否可以不依賴補貼的討論從未停止。實際上,根據最新的市場信息顯示,已經有光伏企業正在開展無補貼項目試點。恰恰說明,部分地區已經達到平價上網標準,甚至可以不再依靠補貼。

過去,我國光伏產業對補貼的依賴程度較大,加上產能擴張速度遠超預期,給光伏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留下了較大的隱患。而開展無補貼光伏項目,有利於促進行業降低度電成本,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同時也促使企業提高自身實力和技術能力,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所以,應用與推廣無補貼光伏項目已成為大勢所趨。

從整體上看,去補貼,控質量,這恰恰是光伏行業正在走向成熟的標誌。而實現平價上網,必將成為一座中國光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冬天過了,春天還遠麼?

眼下,冬天來了,中國光伏行業也正在經歷一場“寒冬”。

不過,相比於5年前的歐美“雙反”給我國光伏產業造成的影響來說,歷史不會重演。更何況乎,政府部門對於國內光伏行業的發展依然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點支持,光伏產業依然是未來的戰略能源發展方向。可以看出,未來幾年內,一定程度的發展規模和補貼,仍然會繼續存在,以充分保障光伏行業的穩定發展,平穩過渡到平價上網時代。

而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儘快實現轉型發展,如何找尋新機遇,如何走出寒冬迎來暖春,才是光伏人士目前亟須思考的問題。而面對新時代的號角,光伏企業必須儘快轉變發展思路,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跑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大力推進平價上網的早日到來。

筆者相信,冬去春來,依靠光伏人的勤勞與智慧,中國光伏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OFweek太陽能光伏Jac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