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課的四個標準:有人、有料、有趣、有變

導讀

好課的背後折射的是教師的教育哲學,一個好教師的課堂教學,一定是有他的價值認知和價值取向的,他既不會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也不會為人左右,失去自我。

好課的藝術,就在於“放得開,收得攏”,這藝術會讓人覺得餘音繞樑,回味無窮,會讓師生難以忘懷。

好課的四個標準:有人、有料、有趣、有變

課堂要“有人”

你的課堂上,有生命的成長嗎?

我們在課上總是習慣於指向考試,指向升學,我們灌輸給學生的,很少是指向批判、體驗、創造的。

考試升學,找好工作,討好老婆,過好日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著眼於人的,但是人生絕對不僅僅是這麼一條直線,如果我們的課堂給他們的就這麼一條直線,那麼將來他們一旦遇到挫折,離開這個軌道的時候,他們就不知所措了。

給課堂注入個人風格

“有人”的第二層含義,就是有我們自己。所謂有我們自己就是要有我們的個人風格,是我的“課堂”,這裡麵包含著“我的”教學哲學。每個人包括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教師的個體意識,就會失去教學的創造性。

做教師的,從學徒到匠人,到藝人,到專家,這個過程中我們所教的每堂課本就是不一樣的。這原本是常識,可是我們在課堂教學評價時往往只有一個標準,這標準更多的時候是無視施教教師和受教學生的。

課堂上要關注情境中的人

所謂“有人”,還包括不在場的人,比如教材的編寫者,教學綱要、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的制定者,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些孩子身邊的人,這才是我們掛在嘴上的“教學情景”。

課堂要“有料”

“有料”,換一個角度講,就是課程資源。一堂好課,教師是會從實際的教學情境出發,開發和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的,這資源既有我們自身的經驗積累,更來自與學生的互動。

好課的四個標準:有人、有料、有趣、有變

課堂要“有趣”

所謂趣味性,就是課堂能讓學生產生髮現到某種稀罕之物的興奮,迫不及待地要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與大家分享他的樂趣。人總是喜歡發掘神秘的寶藏,尤其是兒童。有趣的課堂,就是要帶領學生走進神秘的境地,尋求知識的寶藏。

有趣的課堂會將學生的天賦、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視野聚焦在他們對生命的挑戰上,進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可能,也就會尋找到我們從未想過的答案。

好課的四個標準:有人、有料、有趣、有變

課堂要“有變”

“有變”說的是一堂好課的每一個環節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隨機的,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動態生成”。一堂好課是一定會根據課堂的實景調整教學預案和教學方法的,這樣的課堂才是有張力,有靈氣的。

教學面對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們怎麼可以死守預先設定的教學方案呢,又怎麼能夠按照一個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呢?

其實,有變的課堂就是要打破我們對他人的迷信,對標準的迷信。我們的課堂要勇於挑戰傳統的模式,不能用一個不變的標準來認識自己。

因為生命是多元的、變化的,決定了教育必須是多樣化的,而不是刻板化、模式化,好的課堂總是會在變化中收穫教與學的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