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洞察”號安全度過“恐怖7分鐘” 成功登陸火星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美國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6日14時54分許(北京時間11月27日3時54分許)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控制室內一眾人員顯得格外興奮,更在“洞察”號的推特賬號形容探測器成功“回家”。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7日報道,“洞察”號於11月26日14時47分許開始,展開被稱為“恐怖7分鐘”的降落,由時速1.98萬公里減速至8公里,最終順利降落在目的地“埃律西昂平原”,並在登陸後17分鐘,傳回首個訊號。由“洞察”號傳回的影像可見,“埃律西昂平原”是為一處平坦,光滑的區域。首席工程師曼寧形容著陸過程近乎完美:“這是我們所期望和想像的場景。”

報道稱,高1米、重約360公斤的“洞察”號,是首個負責監測火星地震的探測器,它將利用機身的儀器,研究火星土壤及內部,以瞭解這個行星的結構及形成的過程。

另據路透社11月25日報道,今年5月5日,美國航天局的“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從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升空。

報道稱,這臺今年5月從加利福尼亞州發射的固定探測器在著陸後將靜止16分鐘,等待著陸點及周圍地區“塵埃落定”,之後會打開盤狀太陽能電池陣提供能量。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希望通過微型衛星獲得這臺航天器安全著陸的實時電子信號確認。這些微型衛星與“洞察”號同時發射,它們將飛越火星。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控制人員還希望獲得這臺探測器周邊環境的照片,那是一片一馬平川的火星平原,它靠近火星赤道,名為“埃律西昂平原”。

著陸地點與2012年體積為汽車大小的“好奇”號火星車的著陸地點相距約600公里。“好奇”號是NASA此前派往這顆紅色星球的最後一個航天器。

體型較小、380千克重的“洞察”號——全稱為“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以及熱傳導進行內部探測”項目——是美國發射的第21個火星探測器,此前的探測任務包括上世紀60年代飛越火星的“水手”系列探測器。

另外,其他國家也向火星發送了20多個探測器。

報道稱,“洞察”號是第一個專門用於解開火星表面之下深層秘密的儀器。這臺著陸器將進行24個月——差不多一個火星年——的地震監測和地下鑽探活動,目的是收集有關40多億年前火星如何形成乃至地球和內太陽系其他巖質行星起源的線索。

“洞察”號首席調查員、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布魯斯·巴納特在上週的著陸前通報會上對記者說:“它能幫助我們理解今天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報道稱,儘管地球的構造地質學和其他作用力已經清除了早期歷史的大多數證據,但火星的很大一部分證據據信在漫長曆史中幾乎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為科學家提供了一臺地質時間機器。

“洞察”號的主要設備是法國製造的一臺高度敏感的地震儀,用於探測“火星地震”和流星撞擊產生的微小震動。

科學家期待在整個任務期間看到10至100次火星地震,由此產生的數據可以幫助他們推算出火星的大小、密度和構成。

據報道,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海盜”系列火星探測器也配備了地震儀,但它們被固定在著陸器上,這種設計導致地震儀無法發揮作用。

報道稱,“洞察”號還配備了一臺德國生產的鑽機,它將鑽探到地下5米的深度,將一個類似繩索的熱探頭牽引到地下,測量那裡的溫度。

與此同時,一臺無線電發射機將把信號傳回地球,通過跟蹤火星細微的旋轉擺動揭示火星的內核大小,甚至有可能發現這個內核是否為熔化狀態。

NASA官員說,“洞察”號以及其他處於計劃階段的火星探測任務被視為人類最終親自探測火星的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