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的打拼精神

敢拼會贏體現了福建人打拼與自強個性,體現了福建人敢冒風險、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膽略與氣勢。一首閩南歌曲《愛拼才會面》唱響大江南北,福建人也以敢拼會贏而享譽全球。早年,先輩們為了生存,漂洋過海,打拼謀生。如今,一批又一批福建人創業於海外行走於世界各國,你會發現,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福建人。福建人走出去,福建人在本土也風生水起,領時代之先,創辦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成了福建經濟的重要支柱。敢拼會底還體現在,在激烈的競爭中,而對困難與挫折,福建人敢於面對、敢於迎接挑戰,在挑戰中做大自己、做強自己。

福建人的打拼精神

"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作為一種精神,客觀存在,孕育於八閩大地,浸潤於福建百姓,體現了福建文化特質,使之從一種潛在的精神成為一種顯在的精神。 愛國愛鄉體現了福建人的愛國情懷,表現了福建人的擔當與責任。林則徐先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覺民的《與妻書》,陳嘉庚先生在民族危難之機,捐款助資,支援抗戰,無不表現出福建人愛國愛鄉的高尚情懷。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福建人民跟隨共產黨,投身革命,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同樣也體現出福建人民愛國愛鄉的精神。

多少年來,這一精神激勵著福建人民,在改革開放之前,儘管國門未開,一大批閩籍鄉親雖客居海外,但總是夢縈家園、心繫祖國,對故土有特別深厚的感情,在改革開放之初,海外的閩籍鄉親率先應潮流而動,回鄉投資興業,積極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時至今日,愛國愛鄉的精神推動著福建發展,福建的發展取得的成效也是愛國愛鄉的體現。 海納百川體現了福建人寬廣胸襟,表現了福建人的氣度與包容。林則徐先生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胸襟,使之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福建人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營造了福建"開放包容、兼收幷蓄"的良好氛圍,以及尊重差異、博採眾長、多元並處、和諧共生的獨特品質。也正因為福建人所具有的海納百川的胸襟,使得遠渡重洋的閩人能夠融入當地,也為福建人贏得了名聲,從而聚合了各類人才,吸引了眾多項目。實踐證明,海納百川所展示出的寬闊胸襟,能轉化為力量,推動著福建的發展。

樂善好施體現了福建人的高尚情操,表現了福建人的一種社會責任。樂善好施出自司馬遷《史記·樂書論》,指的是樂於行善,喜歡施捨。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就是樂善好施的典範,他捐資興教,興建集美學村,捐資廈門大學,為後人景仰。改革開放以來,眾多華僑華人回到家鄉,捐資興辦公益事業尉然成風,福建的許多民營企業家在致富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反哺家鄉。

"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的福建精神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體現了福建人的秉性,反映了福建人的精氣神。這種精神,是福建人共有的財富。這種精神的內涵也隨著福建的發展、人們認識的提升而豐富、而昇華,福建精神必將成為引導人、激勵人、凝聚人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